台灣九孔年產值一度高達20億,近20年卻因病毒感染,數量驟降九成,東北角養殖業者和水試所遠從日本「招親」,用「分子標誌生物技術」,選育基因差異大的野生九孔雜交,大幅改善幼苗早熟問題,成功渡過冬天低溫;新品種的育成率比往年高兩成,單位面積產量是3年前的三倍,可望重振九孔光景。但被問到核四廠若排出高溫廢水,是否影響九孔生長,業者和水試所卻不置可否,沒有正面回答。

引進日本野生九孔雜交,幼苗量多十倍

台灣九孔養殖歷史超過三十年,根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統計,九孔年產量最高達2千5百公噸,創造20億元產值。九孔在水中體外受精後,養殖池會準備附苗板,讓幼苗攀附,但2001年起,九孔幼苗卻大量死亡,附苗後9-22天陸續白化脫落,活存率不到1%;無獨有偶,九孔成貝也在各式病毒、氣候暖化影響下急速減少。
為了搶救產業,業者從日本引進野生九孔成貝,和台灣本土種雜交,水試所也和貢寮養殖業者上昇生技公司合作,利用「分子標誌生物技術」,將日本九孔分類建檔,避免近親交配。
台日跨國後代意外爭氣,挺過颱風和東北季風考驗,單位面積是3年前的三倍,幼苗產量從2010年150萬粒,躍升到去年超過到1千6百萬粒。
水試所副研究員曾福生表示,養殖九孔的基因歧異度比野生九孔低,由於長期近親繁殖,導致幼苗畸形率高,且未達上市體形卻已經成熟,遇到水溫劇變容易虛弱死亡;台日第一代有的具備生長速度快的優點、有的存活率高,水試所預計汰選第一代繼續雜交,產出生長快、存活率又高的第二代。
此外,為求提早上市賺好價,台灣長期選育適合春夏的品種,卻因此無法適應冬季低溫,10月後就見不到九孔,雜交品種不僅可以跨年連續採收,大小也符合外銷日本的標準。上昇公司老闆鄭慶煌說,台灣養出來的九孔有嚼勁,深受日本人青睞,有一半外銷到日本,目前產地價一斤大約400元。
圖片4圖片5圖片6
圖左、中兩者為野生種,殼紋較深,圖右是兩者交配

周邊產業復甦,核四廠成未爆彈

10174941_830574746970105_2334574975780465790_n
台灣養殖九孔味道鮮美,深受日本人喜愛
九孔產業復甦,連帶提升周邊就業機會,採收九孔的潛水夫供不應求,曾福生說,九孔產業鏈包含龍鬚菜餌料、分級篩選工人、採收的潛水夫等等,其中龍鬚菜更是重要產業,一顆九孔,平均可以吃掉一斤龍鬚菜,最近兩年產業逐步回升後,龍鬚菜也供不應求,「九孔堪稱台灣最有機的海產,牠們吃的龍鬚菜就是我們吃的。」
九孔生性「難搞」,必須生活在清澈水質、溫度約24、25度,台灣的九孔產業大部份集中在東北角沿岸,取海水養殖,以藻類為食,因此水深不能超過20公尺,否則藻類接收不到陽光;然而核四廠正好蓋在九孔重要養殖區,運轉後將排出大量溫水,恐影響好不容易復興的九孔產業。
對此,水試所和鄭慶煌不置可否,曾福生表示,核四廠還沒運作,無法預測未來狀況;鄭慶煌則說,水溫差一兩度對九孔就有很大差異,但不願多談核四廠影響。 文/ 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on 2014 年 04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