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重點在七兆 不是十幾億

作者 張宏林   
2012-10-30
各國憲法上,不論是強調三權或是五權分立,目的都是希望將重大權力相互制約,「分權」也成為各民主國家的思想主流與趨勢。因此,立法權與行政權之間的攻防角力,應該視為民主機制的必然現象。
只是立委的表現實在讓人民失望透頂,由公督盟每年舉辦的立院年度漢字選拔就可看出,二○○八年民眾選出「黑」、二○○九年「私」、二○一○是「唬」、二○一一年則選出「恥」字。當年立委減半,也與做不好、民意反映太差有關。
再以今年一○一年預算把關為例,一兆九千多萬的政府預算,一一三位立委最後總刪一.三億,讓負債兩千億預算全數通過。平均一個立委才幫民眾守下一一五萬元,難怪會被臭罵。
由「分權」相互制衡的觀點來看,行政部門肯定會竊喜見到立法院的力量被刪減,因為立委的資源越少,對行政監督的力道就會越薄弱。
但是,以立法院與行政院的人數比來看,一一三位立委加上聘任助理,總計不過兩千多人。相對於要監督全國的軍公教與公營事業高達一百多萬公僕,那真是不成比例。
再從預算來看,立法院總預算約十多億,公務系統每年預算高達近二兆,若再加上國營事業每年五兆預算,資源更是懸殊!
我們贊成刪除任何於法無據的政府與立院預算,但也應避免行政部門對立院行政監督的反撲。立院如何公開透明與於法有據的編列合宜預算,是根本之道,但絕對不可以鼓動貿然刪減立委預算或資源,因為這將造成行政權更獨大、跋扈的可能,並使立法院淪為行政院的橡皮圖章。
公督盟雖常扮演監督立委的角色,但是我們同樣也希望保障立法權的重要制衡角色,避免其失能癱瘓,才有助於台灣民主的正面發展。
(作者現任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