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政三 |
2015-10-26 |
日前有媒體報導馬英九總統於十月二十四日,主持國防部「國家軍事博物館」宣告典禮時,表示將以八年時間打造該館,並舉例說,台灣巡撫劉銘傳擊退法軍的滬尾大捷,「如果不是劉銘傳守住滬尾,台灣人可能就講法文了。」
首先,對一個即將下台的總統來說,未來八年的重大建設,實在和他毫無關係,不應該「狗拿耗子」。其次,明年即將面臨的大選,國民黨被一路看衰,不自我檢討,還指東畫西,下起指導棋,令人有「馬不知臉長」之感!
再來要說說歷史常識了。光緒十年劉銘傳以欽差大臣身分被派到台灣領導抗法,是史實,但說他領兵「擊退法軍的滬尾大捷」,卻與事實大相逕庭。當時鎮守滬尾(淡水)、擊敗法國登陸部隊的是湘軍提督孫開華與台灣團練。劉銘傳督師基隆、敗退艋舺(萬華),本想再南逃竹塹(新竹),被艋舺人強攔住,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龜縮台北府。
這在「台灣烏龍茶之父」德約翰(John Dodd)的日記,以及大清淡水海關稅務司法來格(E. Farago)呈報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多次報告中,都有詳細記載。法來格甚至說,「劉爵帥退至板加[艋舺]地方,該地人民怒而圍之;捉爵帥髮,由轎中拽出肆毆,且詬之為漢奸、為懦夫。」這些報告都由赫德轉呈清廷在案。
所以戰後劉銘傳上奏中傷孫開華,稱孫不修武備、毫無戰功等等,都無法撼動孫是敗法英雄的地位。反觀戰時敗逃基隆、躲在台北府,被艋舺人強攔,才未再南逃的劉銘傳,實在心胸太狹、攻於心計,光緒帝曾責其「督師不力,謗書盈筴」。孫開華保台、衛台有大功,但卻被大調過的歷史所故意忽略,也因此不為目前住在台灣的人所深知,連湖南人都刻意忘了他呢!
還有一事須向大家報告。清法戰爭期間,台灣團練表現相當突出,比正規軍還好。基隆最後輪陷,隔著一條暖暖溪與法軍對峙,要不是靠著台灣義勇林朝棟、王廷理、周玉謙、姜紹基等民間團練與少數可戰的清軍死守,台北府恐怕都會被攻破!
但劉銘傳很會寫公文,又會鬥爭,所以後來功勞好像都是他指揮有方的關係,朝廷不是不知道,問題是他有李鴻章力挺,所以大家也都和稀泥,反正贏了。孫開華差點被劉誣陷,幸好慈禧與光緒還算腦筋明白,根本不理劉銘傳一再構陷,最後把孫開華調回福建。
後來劉銘傳推動台灣建省,「疑似」涉入煤礦弊案,朝廷將他「革職留任」,為此他四度上遞辭呈,終於在一八九一年六月卸任,還算能告老返鄉。
不知歷史殷鑑、胡亂說史者,真不知其前途為何呢!(作者著有《泡茶走西仔反》、《征臺紀事》等書,前者即是記錄清法戰爭在台灣的故事)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