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網址如下: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466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小心陳水扁陷阱與舊世紀思維
Meta South (南方之南)發佈於 12 月 6, 2014似曾相識的一役 有次在台灣的選舉,候選人採用了與過去不同的選舉方式,主打快樂希望,淡化政黨色彩,採用了許多青年人作為其選舉幹部,這吸引了全國的注意力,也因此讓他打敗採取以仇恨恐懼為選舉主軸的對手勝出。 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期間於內湖區拜票。 喔,我不是在說上周六柯文哲的大勝,我是指1994年的陳水扁選上台北市長那一役。20年後,人民對於執政的國民黨與其候選人的仇恨抹黑策略再度感到厭煩,因此決定再次投向一個政黨色彩較淡的另類政治人物。老實說,看到柯陣營的大勝一方面高興,一方面卻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也因此,柯先生必須以當年的陳水扁為鑑:當年陳市長效率高,大幅改革,將台北市政府變成一個親民的機構與有效的組織,支持度超高卻還是被國民黨處處干預,大幅醜化抹黑,最後被一個只有媒體營造出的形象可言的馬英九給大敗。因此,柯先生必須要小心的是國民黨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定會無所不用其極來干擾抹黑他與其家人及團隊,同時也不要以為長期支持國民黨的意識型態選民會單單只因為他施政成功或是替市府省下多少錢而支持他。否則阿扁怎會只當了一屆台北市長?他的果斷,可以被描述成獨裁、他的效率,會被說成急就章。我怎麼知道?因為當年國民黨就是這樣醜化陳水扁市長的。更不用說已經習慣在國民黨體制下的許多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與相關廠商,不見得會欣賞柯先生所宣示的「酷吏」與「開放政府」做法。換言之,他必須小心所謂的「陳水扁陷阱」。 網路與年輕人不是萬靈丹 當然,對柯有利的是現在網路普及,而且某程度來說甚至帶領了傳統媒體,因此對於靠著柯陣營與支持柯先生的網友,對手的抹黑可以透過網路做快速但有限的反擊。之所以說有限,是因為所謂的抹黑策略一向都不在於資料或事件的真實性,而在於以不斷的無根據的攻擊質疑,三人成虎,營造一種「印象」,一種「感覺」:否則一上任就自行減薪,還在國民黨干擾下完成了許多建設的陳水扁總統,怎會被冠上「貪腐」的印象?同時,看看這次還有許多人相信柯文哲一家是連戰與郝柏村所謂的皇民就可以知道只看電視或報紙報導,懶得看或不想看網路澄清的選民仍然非常多。 在姚立明解釋柯團隊如何精算出他們會獲得80萬以上選票後,大家都相信網路與所謂「海量資料」在這次選舉占了重要的角色,似乎每個人都認為科技與年輕選民是這次選舉的決定因素。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藏身在這些科技與網路現象後面的,是一個個的人,一張張的票,尤其是所謂的藍綠營死忠支持者。姚立明也承認他們倚仗的綠營支持者至少有50萬票。 也許柯先生是靠著年輕人間的高人氣,以及數萬淺藍選民的轉向投票而當選,但是年輕人自主性高,也很容易受到廣告與工作等其他因素影響,改變投票習慣或不出來投票。更不用說淺藍也隨時有可能再次回到藍陣營。柯陣營還是應該步步為營,想辦法與各方勢力合作,轉化更多選民支持為以台灣利益為優先考量的選票,才是能夠在政治上對台灣做出貢獻的最佳方式。 新政治形態 VS.舊世紀架構 面對這次柯文哲的大勝,很多人認為這是超越藍綠的一種新政治形態出現;我反而覺得,應該說是一直以來由黨外至民進黨所延續的「社會公平公義」「台灣優先」「民主負責政治」的價值觀,已經成為主流想法,所以即使原來支持藍軍或是所謂的中間選民,也願意接受這樣的價值觀,懲罰這個只顧自肥卻無力執政的政權。 另外一方面,對於馬政權無能、財團治國、食品安全、乃至於青年前途茫茫的憂心,已經跨越藍綠分界,成為大部分出來投票(或是不想出來投票)的選民的共憤共憂;這些因素成為大家願意支持有能力可以制衡國民黨的勢力,也就是柯文哲與民進黨的原因。 西方相關研究證明,隨著選民老化,其投票趨勢將趨於保守,隨著台灣人口急速老化,擁有較多高齡者選票的國民黨可能仍占一定的鐵票優勢。而只要國民黨仍然傾中、仍然保有巨大黨產、仍然鍾情於侍從政治與財團經濟、而且反對勢力無法擊敗與共產黨結合的國民黨,台灣就仍然會被這些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架構所綁住無法前進;因此要改革台灣政治,我們仍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 - See more at: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466#sthash.i0VA4ahM.dpuf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