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台灣神信仰》/陳孟絹自序:學思探索旅程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4-08-25

(圖文版權所有,收錄於《台灣神信仰-大愛的修行》一書)
誰也不知道,命運下一步會如何。回顧這些年,有機會再次回鍋當研究生,是件幸福的事。

從懵懂到求知
記得我的國中歷史與地理課本,中國部分佔4冊、台灣只有2冊,當時自己的成績是中國項目優於台灣領域。記得有次中國地理考試拿高分,得意的回家展現,卻沒得到預期中的鼓勵,卻反而被爸爸問:「台灣最長的河流是哪一條?」自己唬嚨的回答:「那題不會考。」一語帶過。體制內教育給我的印象,沒什麼機會認識自己成長的土地。

回想小時候,每每看到電視介紹哪個國家的觀光資訊、該地的風俗民情、該國特有的歷史人文,總讓人羨慕不已,只因為自己住在一個沒有文化內涵的骯髒島嶼。漸漸的,發現或許不是台灣沒有歷史圖像,只是這段重要的歷史記憶,被什麼掩蓋住,因而不知其特殊性。這時偶爾看到體制內不曾學習過的相關台灣資訊,會有如發現寶藏般新奇的照單接收,但只能沒有系統性的學習,算是想要求知的懵懂時期。

在偶然的機會下,收到一封轉寄的e-mail,得知台南有一所長榮大學,其中台灣研究所的課程規劃與師資陣容,正是我理想中的研究所,也期待自己透過學習,拓展對「台灣」有限的知識。這個選擇,讓自己有條理的學習到關於台灣歷史、文化、當代的種種,範圍從家鄉開始乃至於國家、世界,課程學習背後更深層的意涵與目標,就是確立台灣人的自信心與自立的勇氣。

我的論文研究題目是《「台灣神」信仰之研究》,指導教授張炎憲這麼評論我的研究:

針對台灣神產生背景,入列的先賢先烈及其內容涵意,提出深入的探討,並追究其信仰精神及時代意義。我認為是一篇兼具實務與信仰意涵的論文,值得學界參考,並可以此做為了解當今台灣社會文化的基礎。

本書改寫自論文,期望為台灣社會中罕見的特例「台灣神信仰」,這個強調公義和台灣主體文化內涵的社會運動,盡己之力留下紀錄。

轉感謝為動能
除了謝謝家人的支持與愛犬的陪伴,還要感謝這一路走來對我影響甚大的「2個家族」,為免有遺漏的缺憾,以家族來總稱包含的成員。

「台灣所家族」(包括因台灣研究所而結識的師長與朋友)
以往只在電視報紙看到的人物、期刊雜誌上看到的名字,變成親切的授課老師,在課堂上一起探索知識,歡樂的學習氣氛,根本是我夢想中的系所。同儕助教彼此也無年齡之分,見面總是互相打氣鼓勵。校外考察更是深入其境,體驗南台灣的文化。或許有時,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不盡相同,但能夠自由發揮且台灣主體的立場一致。這個大家庭,有著濃厚且特有的台灣人情味,對學生的栽培與用心之情,點滴在心頭。

「大地家族」(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的同修)
由於心靈上的契合與志同道合,同修們把大地當成自己的另一個家庭共同出力經營,成員相互關心照顧,情誼可比家人。田野調查時,寧靜夜晚的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讓人體驗到微風吹過竹林的婆娑聲;成群黑眶蟾蜍在身旁覓食大吃宵夜(大水螞蟻);壁虎的腳步聲像小偷光臨般大響;蟾蜍baby在聖殿階梯睡眼惺忪看著你,又睡過去的萌樣;野兔來敲門卻像巨人降臨般驚天動地……的奇特經驗。背後代表志工們對生態的重視與相處自若,以小窺大,其待人接物的真誠流露,總讓人親近與喜愛。

大地家族提攜後輩的用心,感恩之情難以言喻。台灣神有形無形的護祐,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些陣陣的催促壓力與源源的幫忙助力,譜成出版此書的序曲。

最後,誠如《228台灣神太上真經》經典第三章「建國」所言,「無主無國之民,乃步步滅亡,彩色速轉成灰。人間煉獄,隱然成形,血腥之來,剎那之間,何可逃?何可遁?」期許自己,加入歷史的行列,為台灣盡一份個人小小的心力,也為走出新而獨立的台灣路、建立美麗正常的新國家而打拼。

 
陳孟絹
2014年4月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