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冷眼集》已無存在必要的共犯結構

2013-11-11
記者鄒景雯/特稿
列寧式的剛性政黨,不同於一般民主政黨,總愛強調歷次大會的「意義」。刻正召開的中共十八大三中,不論名實如何,訴諸的是所謂「最大規模的改革」;這次的國民黨十九全會,馬英九也說他當黨主席為的是「深入改革」,然改革了什麼?今後國民黨籍總統將成為當然的黨主席,連黨內選舉也免了,任內當然也就沒有下台與否的問題。
原來,國民黨的改革就是:即使自己日薄西山,也要射下第二個太陽,確保政治蓋棺前的權力能更集中。問題就出在這裡,當新的太陽無法緩步升起時,豈不是永夜即將來臨?外界要求朱立倫、郝龍斌、胡志強表態,道理不揭自明。
這些國民黨諸侯表示支持「當然案」,既證實,他們都是馬共犯結構的成員,更宣布,未來如果爭取參選總統,他們也將續行一人獨裁、黨國通吃的「馬」路,毫無模糊空間。若此,從挽救民主的強烈社會需求看來,這些諸侯自絕於封路拒馬之外的廣大民意,他們一點也不在意:自動標籤為殉葬品,隨馬政權落幕一同消逝。
第二,多項民調都顯示多數受訪者反對當然主席案,然一千多名國民黨員卻以鼓掌方式,可以輕易取消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民意表達,這個程序,說明一個威權政黨如何能領導一個民主國家?反之,今後在普選時,如果多數公民仍支持這個政黨與其成員,不就等於同意這個程序的正當性?則台灣將不配再自稱是民主國家。
第三,台灣公民絕對不能僅剩選舉權,其他時間就坐以待斃。問題是,政治社會中,相對於執政黨的在野黨,他們的組成、價值、專業與能力,是否足夠承載與接收民意付託?事實指出,目前的「路人甲」態度,顯然是不足的。因此社會必須要求在野黨以高標準自我整備,否則民意必然另尋出口。
國民黨,這個共犯結構,已如一攤死水,毫無存在之必要,這是十九全示眾的最大意義。
Source: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