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國史高度 黨史高度

作者 陳昱齊   
2013-11-02
根據「國史館組織條例」第一條規定,國史館隸屬於總統府,掌理纂修國史事宜。在二千年政黨輪替前,國史館的重心多放在中華民國於中國時期的史料編纂。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國史館在張炎憲教授的主持之下,大幅翻轉國史館的方向,將重心放在戰後(一九四五─)台灣史上,陸續出版《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戰後台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等系列叢書,其他台灣歷史人物的口述歷史訪談,成果也非常豐富。二○○八年,國民黨政府重新執政後,再度偏向中國時期史料的編纂,像是《事略稿本》的加速出版,其他如《蔣中正總統五記》等都是代表。
中華民國在中國時期的歷史亦是台灣史的一部分,就像如果要研究日治時期的台灣史,一定要對同時期的日本史有所了解,因此,我們不反對甚至也贊同現在國史館的相關出版成果,但國家預算有限,國史館對於其他時期的史料不應偏廢,更何況,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時間比在中國的時期還要長。
去年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議國史館預算時,就有委員注意到國史館發展方向的問題,決議藉由凍結「國史編纂」的方式,促使國史館正視戰後及戰前台灣史的編纂計畫。在立法院的壓力之下,國史館承諾重啟《戰後台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的工作(但不知為何「政治案件」改為「政治發展」),也將進行「海外異議人士口述訪談計畫」,筆者肯定國史館願意重新投入這方面史料的編整工作。
不過,國史館做為編纂國家歷史的單位,應該訂出一個長期的史料編纂計畫,而非只是為了應付立法院凍結預算的壓力。國史館呂芳上館長表示,國史館必須站在國家的高度關照各時期史料的編纂,這句話說得好,問題是我們的「國史高度」在哪裡?高度決定態度,國史的編纂不應該隨著政黨輪替而不斷翻轉,應該有其核心不變的基調,希望所有關心台灣歷史的人都來好好思考「國史高度」的問題。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