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印正
時序進入深秋,對於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的病人來說,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癢,甚至脫屑、毛囊發炎、紅腫、搔抓後出血、有分泌物等症狀。
中醫稱為「秋燥傷肺」,這裡指的「肺」還包含了整個呼吸道、皮膚、毛髮等。體內水分在此時期較容易散失、皮膚和呼吸道黏膜乾燥,以致病患可能會出現口唇偏乾、鼻乾燥,甚至流鼻血、皮膚乾燥、癢、脫屑,吃到較辛辣、油炸或麻油類食材,症狀會更明顯,多喝水也未見改善。
建議採取蒸、煮、涼拌的烹調方式,並減少辣椒、胡椒、花椒、麻油等較具刺激性的調味料,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狀。本來皮膚狀況就比較不穩定的病患更應忌口。
較適合此時期吃的食材包括:百合、白木耳、山藥、秋葵、水梨、蓮藕等有膠質、可以潤肺益氣的食物,但適量食用就好。
應避免熬夜,且適度補充水分,如果工作或居家環境有開空調,可在室內放一小盆水,減少因為空調除濕,造成空氣更乾燥的情況。
避免過度清潔皮膚,因為天氣轉涼,氣溫下降,身上皮脂腺分泌油脂的量沒有像夏天那麼多,過度清潔會洗掉人體自行分泌的皮脂層,這時角質層的水分因沒有外面油脂的包覆更容易蒸散,皮膚會更易乾燥。
不要過度去角質,有些訴求有微粒的洗面乳或有再次清潔功用的化妝水,都有可能造成過度去角質,如果皮膚已有紅、乾、癢情況,建議暫時停用;洗澡水的溫度也不要太高,因為水溫太高會加速皮膚水分的散失
。 (作者為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出處: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nov/2/today-health1.htm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