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台灣要成為「諾亞方舟」還是「漂流木」?

2013-11-22
我國自馬英九擔任總統以來,經濟陷入極大困境,不僅經濟成長連年疲弱不振,民生痛苦不堪,還逐步走入中國陷阱。對於當前困局,工商界有人建議新台幣貶值,中央銀行提出促進投資四項主張,還有人提議召開全國經濟會議。相較於這些,李登輝前總統前天強調,我國經濟要以「經濟安全」與「永續發展」為中心目標,建立經貿自主的主體性,不能一味依靠中國;主政者特別要有堅定的主體發展意識,才能打造台灣成禁得起考驗的「諾亞方舟」,而免於淪為全球經濟大海中「無目標、無動力」的漂流木。
我們推崇前總統在新台灣國策智庫這一「全球化虛擬現實下的台灣」演說,主要是在指出台灣經濟方向錯誤導致危機的同時,它極具「李登輝特色」︰論述兼有經濟學者的深度、國家領袖的高度與台灣人的務實理性。
身為經濟學者的李登輝,觀察過去三十年國際經濟變化,指出二○○八年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金融危機是分水嶺,在此之前,「全球化」和「自由化」是主流,但資金跨國流動卻破壞了各國的金融防火牆,導致金融投機和動盪,也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造成許多國家就業流失和產業掏空。在釀成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之後,克魯曼(Paul Krugman)等學者強調,盲目鼓吹「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經濟理論必須修正。
同一期間,台灣商人無視「戒急用忍」政策的苦口婆心,在「全球化」過程,過度投資中國,發展了「台灣接單,海外(中國)生產」模式,大量僱用中國勞工,重創了台灣就業、薪資、勞動條件。廠商既大量投資中國,挹注國內投資和研發產業升級資力相形見絀,且破壞國內工業基地和產業鏈完整,也傷害了國內消費,經濟成長所剩的動能—出口—又因外銷市場不振而受影響,以致欲振乏力。簡單說,台海兩岸經貿交流證實了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亭博根(Jan Tinbergen)的「負面經濟整合」理論︰與經濟社會制度相差甚大的國家進行經濟整合,將帶來災難。
除了旁徵博引經濟思潮,分析世界經濟趨勢與台灣經濟問題,身為第一位台灣出生的總統,李登輝特別著重經濟安全與永續發展。他強調,全面開放廠商西進卻沒有評估對台灣經濟社會的負面影響,如此錯誤不能再犯;准許金融業前去中國,尤應建立防火牆與監理體系。另一方面,中國資金前來與收買台灣企業,也不能無視它對維持國內技術優勢的打擊。最基本的,主政者不能讓財團的商機判斷,取代了國家發展方向。
從整體著眼,李登輝因此主張,我國必須以經貿自主確立發展的主體性,以技術優勢維持成長動能。他認為,創造工作機會,才是縮短貧富差距有效方法;要強化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以促進產業技術生根;重新界定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主從關係。此外,政府應主導再生能源和健康農業。事實上,以九十高齡最近剛完成環台灣(除了新北市、基隆)考察的李登輝,也主張改變中央政府集權又集錢的現狀,把台電切割成一分為七以改善「南電北送」和效能,二十幾萬公頃農地休耕與糧食自給率只三成二的現狀也必須調整。
事在人為,要突破困境,必須主政者有效的領導。李登輝認為,成功的領導者,都擁有超乎常人的氣概和高度自信,策勵自己昂然奮起,引導人民開創嶄新的未來。然而,台灣當前的亂象,卻是執政者欠缺願景,人民看不到階段性目標和實際作為。
面臨極大困境,我國理應檢討經濟產業發展方向偏差,調整對外經貿投資失衡。然而,執政五年的馬政府不此之圖,仍變本加厲,要繼續以「全球(中國)化」加深對中國依賴,並以「自由化」進一步對中國門戶洞開,強要在國會過關的服貿協議就是顯例。當今的主政者既欠缺領導能力,毫無做對且做好事情的本事,也不從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的基本職責努力,一切只求自己空泛的「歷史定位」,這正是國家最大危機。台灣要成長治久安的「諾亞方舟」,不願淪為隨波逐流的「漂流木」,就要從服貿協議給主政者當頭棒喝做起。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社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