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自由論壇 | |
作者 贊浬 | |
2013-03-27 | |
《南之洛馱思論壇》第三季 尋找後2012政治改革的阿基米德點 - 陳奕齊 時間:2012.03.30 (五) p.m 7:00 -- p.m9:00 地點:律司樓,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166號9F 講者:陳奕齊(荷蘭萊頓大學政經博士候選人) 如何看待2012大選的結果? 同時,關心台灣政經與社會發展的草民, 又該如何從此一結果中,找尋台灣未來政治改革之可能與出路呢?! video source: forumofrhodes
重點大綱:
1. 2012雖然綠營輸了總統大選,仍要找到一個可以撐起政治改革的支點與可能性。 2. 政治絕對不是一般人口中的「都一樣(爛)」,民進黨雖然是爛蘋果,但國民黨是毒蘋果。人民投票給民進黨的原因不是因為愛民進黨,而是希望透過民主政治中投票行為,用民進黨來淘汰國民黨這顆毒蘋果。用爛蘋果淘汰毒蘋果,兩害相權取其輕。 3. 台灣社會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去政治化」,應要透過「再政治化」,讓政治成為台灣人實現價值的載體,讓政治實現我們的價值和理念。我們才能重新奪回對生活、社區乃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想像權力。 4. 去政治化的四種台灣人典型容貌: 一、吃喝玩樂型台灣人:生命虛無與為生活奔波的台灣人,對社會和周遭的人完全不關心。完全對政治冷感。 二、談大政治而不談生活的某些民進黨人:生活即政治,民進黨對一些生活議題表態非常晚,也很少介入。 三、社運清流:一些社運人士只關心自己經營領域,容易將政治泛道德化。以「政治很髒」將政治道德化,最後變成只有自身最正確、最神聖。 四、泛藍支持者:政策利多的特定受惠者,只在意個人小政治而不在意大政政,忽略社會的公平正義問題。 5. 馬英九就是利用去政治化來遂行其政治統治。去政治化就是最好的政治統治。 6. 2012年總統大選中,有十九的區,立法委員的得票高於蔡英文的得到的總統票數,原因在於「恐嚇有效」。 7. 政治淪為「辦活動」,民進黨陷入去政治化的狀態,讓民進黨在地方縣市長或民代選舉有可能勝出,但在總統大選的格局中敗北。民進黨必須打破這種惡劣情勢。 8. 民進黨認為2008年總統大選失敗的原因在於中間選民的得票,所以2012推出蔡英文代表參選,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蔡英文成為中間選民的最愛卻輸掉2012年的總統大選,為什麼會如此? 9. 社會學中有兩個類似中間選民的概念:一、中產階級。二、中間數的選民。 此二者都有保守化的傾向。而中間則是相對概念。 10. 二十世紀的美式資本主義與蘇聯共產主義對抗,而歐洲的社會福利就是中間路線,所以中間是相對概念。台灣的政治發展亦是如此。 11. 台灣的政治情況是新黨和國民黨非主流形成一極端,而民進黨的主張是另一極端,李登輝的本土派則為中間路線。 12. 以本土派而言:李登輝的本土路線與當時民進黨的街頭與議會路線之爭則為三條本土路線,民進黨的議會路線在兩個本土路線的極端下則為中間路線,這也使1994年陳水扁選上台北市長。 13. 政治的立場和態度是相對的。而位於中間位置似乎受到較多人選擇。 14. 2004年總統大選,陳水扁總統贏的原因在於公投綁大選,這樣的設計讓每個人在政治上表態。若政治選項只有統一和獨立而無維持現狀,多數台灣人會選擇獨立。現實上也沒有維持現狀的選項,因為現狀瞬息萬變。 15. 阿扁總統在政治上被清算也是從2004年開始:原因在2005年連戰到中國見胡錦濤的第一次連胡會,改變台灣的政治結構,馬英九站穩中間路線。 16. 民進黨應該思考撐開政治向度的選項,作法則是政治民主化、主權自主化、社會自由化。 17. 台灣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台灣有敵國外患、台灣正由威權轉型民主的後威權國家(不代表台灣是民主國家)、台灣是一個沒有公平正義的社會。 18. 台灣社會無公平性:以就業身分進行差別對待。 19. 政治民主化:建立民主防衛機制,不允許法西斯政黨成立,政黨政治不能有威權政黨參與。 20. 建立一個沒有恐懼的社會,促使社會自由化。 21. 培養建立台灣政治光譜中進步的激進側翼,並進行台灣政治的社會教育。 22. 社會自由化就是讓小政治,民生政治和大政治連結。 23. 政治問題不該用道德語言來談。 24. 政治上的soft power就是誰有辦法設定議程、掌握議程,掌握議程設定的人就掌握權力。 25. 台灣應該與日本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形成自由開放市場,以扶植強化台灣的產業升級。 |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