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自由 聯合 陳為廷

作者 陳淳儀   
2012-12-13
從各家報社的評論裡,我感受到那些互斥的價值觀相互傾軋,誰也不肯理性看待對方。聯合報直斥陳為廷荒唐、不顧師道倫理;自由時報會說媒體偏頗、忽視學運聲音。我對兩方的言論各有想法。
大部分閱聽人在看到相關影片時,會認為大學生的口氣太衝、態度「非理性」,而事實上他也以備詢之名,行質詢之實,才會落人口實。聯合報重視的那一塊,並非我不在乎,而是我覺得有其他東西比禮貌及態度更重要。今天大學生批評教長偽善,實在對教長而言有太大的壓力了。因為「偽善」的是,這個體制玩政治的規則;造成這偽善的是,長久以來以政治權力為籌碼的菁英高層。教長生根在體制裡,自然要依循「大勢」而為。
在大學生對教長「不禮貌」之前,有關學生運動的消息,只占報紙的一塊小版面,這才是我認為最可笑的。以民主國家自誇的台灣,它所擁有的媒體,竟然是選擇性報導;即使這是各家報社的普遍做法。對於報導某些事件,媒體在公布訊息前,早已用它們意識傾向的所在加以雕琢排列;我們高中生,社會未來的掌舵者,不能被有心人遮蒙心眼、迷失原有真實的判斷。
教長和大學生的對答,客觀上缺乏「溝通」和「理解」,各說各話,主觀上便成為一場「小型批鬥」,引來各方「關切」。大眾輿論模糊學生提出的民生改革和捍衛意見自由的權利。他們如此堅定的站出來,為他們所看到的不平發聲,可能過程中難免會有些小失序,但都還在彼此該互相理解的範圍裡。
自由時報的一個論點我是認同的:這樣一個年輕、大有可為的大學生,勇敢的實踐他心中的正義,努力讓執政者聽見他的聲音,縱使有不成熟的地方,但何以至於招來那些嚴厲的抨擊?社會運動不是唯一能達成正義的途徑,或許也最不具有理性。它的重要性是,來自於人民主動想要讓國家變得更好的那份心。我欣賞陳為廷,即使他還得磨練他的風度,讓別人對其表現挑不出毛病,我欣賞他的勇氣。 (作者為台中市國立高中高三學生)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