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職場關鍵思考 - 多想一點創意好好玩



不是想像中,卻是喜愛中的水塔設計草圖(圖)。 (圖/董速提供)

文/董速
建築設計這行不只有賺錢營生的目地,它還有創作、整合的樂趣,尤其是不斷有「實現創作」的樂趣。
全家一起來 任創意無限發想
柔嘉及董德還在念小學時,雲林科技大學計畫在學校宿舍區內蓋一處水塔,供給校區用水,我的事務所接到這項委託。如此小且功能單純的建築物,若我想減低工作量以降低作業成本,是輕而易舉的事:設計一個傳統型式的水塔,有四根柱子,柱頂有個方型或圓型的儲水桶,桶頂上再裝一支避雷針就行了。但身為建築師,骨子裡隨時隨地都有發揮創意的慾望,也隨時得把握機會,而這件業務就是個機會。而且,我的創意不只想發揮在設計上,連發想的過程我也想加些創意-邀請我的太太海雯以及兩個孩子一起參與設計,其中半數還是小學生。
藝術美感掛帥 突破舊思維
不同於純粹的藝術創作,建築設計還需要專業知識及經驗,因此參與設計不是那麼容易。但水塔只是單一功能,設計所需的專業知識並不那麼複雜及難懂,我自信可以對海雯、柔嘉及董德這樣的外行人表達清楚。他們3人雖不是建築人,對建築物美、醜的評斷能力卻不會因此喪失,我期盼他們參與設計,將會是有趣的歷程。
為了讓他們了解水塔的功能和式樣,倆小的公公婆婆家的屋頂水塔成了最親近的範例。經我這位專業且免付費建築師的解說,他們恍然大悟,原來公公婆婆家屋頂的方盒子「裡面住著許多水」。也知道這些水,會順著管子流到廚房、浴室、馬桶。他們又知道,這些水是自來水公司供應,且需花錢買!
為了讓倆小了解水塔型式、種類的多樣性,載他們外出時,我會提醒他們注意市區其他建築物屋頂的水塔,在讓他們了解水塔功能、形狀及材質等的過程中,他們多了許多意外發現,我則多了些賣弄權威的機會。他們時而扮演兒、女,時而變身為業主;我一會兒以師長的口氣說教,一會兒,又得如面對業主般苦思對策及說詞,不管如何,總是樂趣無窮。
逐漸的,我們進入設計定案的階段;而這正是建築設計過程最有趣的一個步驟:將腦袋中抽象的東西具象化。
我特地選了個假日,一家人端坐餐桌前,拿出飲料及點心,鄭重其事的告訴他們:
「今天我們要開家庭會議,決定水塔的設計。」我公告了會議原由。
「我們要用投票的方式選出,票數多的當選。」我又公告遊戲規則。
我拿出了3張事先準備好的手繪設計草圖,放在桌上讓大家選。還沒來得及做選前說明,柔嘉及董德就迫不及待的指著設計圖說:「這一張!」有趣的是,他們指著同一張設計圖。
「我也選這一張。」海雯也選了同一張。
「為什麼選這一張?」我鼓勵倆小說出心中的話。
「因為它最好看!」柔嘉說。
「因為它不像那些呆呆的大頭水塔!」董德說。
「因為它像總統府!」海雯說。
絕大部分的人,評定建築物這類藝術創作時,幾乎完全依據主觀的美、醜感覺;其他如功能、工程經費等的重要因素,都不是考慮的重點,因為他們不是專業人員,若強以專業因素作訴求是無效的。
「好!我們遵守約定,票多的贏。」我從善如流。
「耶!決定了!」大家齊聲歡呼。
一家人一起決定了一個壽命將會長過50年的建築樣式。
設計完成後約一年半,水塔完成了!高聳的建築成了學校中的特色,夜間加上了照明,這棟特別的水塔也成了地方上的新地標。
多做一點做好一點 讓奇想成真
接受這個水塔設計委託時,本來我只想做個一眼看到就像水塔的「圓圓大頭,長長四腳」的建築物,簡單一點、交差了事。但是後來想,既然難得有這個機會,不妨「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做好一點」。就這樣,這邊多一點、那邊多一點,做出了這個「不是想像中,卻是喜愛中」的設計-這個「不像水塔」的水塔。
建築師的構想能否實現,業主往往是最後的裁決者。藉這個例子,我想提醒各位,將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自我期許「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做好一點」,並且勇於推銷你的構想,你絕對會有機會遇到一位能接受你的奇想的上司,而且,他也會願意幫你承擔來自上級的壓力。將來有一天,若你也變成了別人的上司,記得,要用心傾聽別人的建言,採納別人美好的構想,當然,更需要替別人抵擋或排除一切的壓力。
作者小檔案;董速
資深工程建築師,將從工作中磨練出的功夫與體悟出的信念,應用在生活中、工作中的難題和困擾,鼓勵讀者在生活與工作中,凡事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做好一點,如此就能培養出敏銳的觀察力與注意力,最新著作《總還有別的辦法》。


Liru:創意與美感未來趨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