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戰勝癌症 樂觀以對



文/樓中亮
多數人都認為能夠控制住癌細胞就已經很不容易,想痊癒似乎只有初期至二期才有機會,三期以後多半要一輩子跟癌症纏鬥或是等死,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臨床上不乏三期甚至末期患者經治療後便不再復發的個案。他們是如何根治的呢?
痊癒的癌症個案,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患者本身願意「正面以對」,我幾乎可以斷言這是戰勝癌症的關鍵。
以正面的心態看待,並採取正面積極的行動來配合醫師的治療,就是戰勝癌症的關鍵。這不僅僅是國內外早已公認的治癌之道,也是我這二十多年來進行癌症研究的結論。
<戰勝第一步>怕 就先認輸了
罹癌而死的原因有四種:怕死、餓死、毒死、冤死。
所謂的「怕死」是指患者一聽到自己得了癌症就情緒崩潰,完全失去樂觀積極的動力,不信任醫生也不信任自己,焦慮、憂鬱、徹底絕望。
根據臨床觀察,擁有堅定宗教信仰的人,有比較高的比例能痊癒,我認為可能與他們相信神或佛菩薩會透過醫生的手治癒他們有關。這種強大的正面心態有助於提升個體免疫力及精氣神。一旦灰心喪志,就會以較快的速度死亡。
「餓死」是指這個不敢吃、那個不敢吃;或只吃素不吃肉導致營養不均衡;又或吃生機飲食讓體質變虛寒,導致體力及免疫功能下降,結果虛弱致死。
「毒死」則是由於化療、放療或是自行尋求草藥偏方,使體內的正常細胞及免疫細胞被過度破壞,最後死於各種感染症或是器官衰竭。
「冤死」來自於醫師對於患者的評估失當,不適合開刀卻開了,經不起化療卻做了,本來不至於嚴重到會死的結果卻莫名奇妙被醫死。
若想戰勝癌症,最起碼需要避免以上四種情況,其中又以「怕死」為第一關鍵。餓、毒、冤單一因素成立時還不見得會死,但只要有「怕」這個因素存在則絕對必死,因為負面情緒就是癌細胞的養料。
<撇開負面情緒>生悶氣 會累積毒素
罹患癌症的人多數都是長期處於極大壓力之中,而這些壓力來自於個性上的壓抑、追求完美、焦慮憂鬱,再加上不適當的飲食及生活作息,才會誘發癌症。
EQ越高的人越容易得癌症,這些人把氣往內藏、往內吞以求人際關係合諧,殊不知「生悶氣」還比「發脾氣」更傷身體。有些負面情緒很細微,往往讓人無從察覺,基本上只要感覺到「不爽、不舒服」,那就是情緒毒素正在累積。
以中醫學的角度而言,這種個性比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情緒毒素),且較難排除(隱忍不發),長久下來導致肝鬱、氣滯血瘀,瘀積成痰毒,最後在弱臟之處形成腫瘤。
以西醫的角度而言就是長期的壓力抑制了免疫功能,使殺手細胞、T細胞、吞噬細胞及免疫系統無法剷除體內的癌細胞及致癌病毒,導致癌細胞在體內坐大。而確診罹癌後,對於疾病和死亡的恐懼感更加重及加速了情緒毒素的累積,如果此時不能設法掃除情緒毒素,很容易就陷入「情緒→壓力→癌擴大」的惡性循環中。
<醫師觀察>放下舊有 迎接新生命
我觀察及研究那些得了癌症後來痊癒的個案,發現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在癌症殺死自己之前,先把舊有的自己終結」,不是說他們自殺了,而是指完全變成另一個人。
他們不僅徹底的改變了罹癌前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最主要的是改變了過去的個性與思維,將原本性格中的執著、焦慮、生氣、憂鬱、貪心通通掃除。就像佛家所說的「修行」一樣,同時戒口欲又修心養性,可謂真正的脫胎換骨。
從去年開始,我在台南進行癌症義診,其中被判定癌末的人約佔了三成。這些癌末患者中病情穩定甚至大幅好轉的人,全都是化悲憤為樂觀,不然就是不把自己當病人看的人,在在印證了我的關鍵報告。
但我認為不管醫生的醫術再怎麼高明,花多少心血幫病人治好或控制了癌細胞,如果當事人不肯改變負面性格以及修正飲食作息,那麼即便有華佗之醫術,上帝、佛、菩薩之加持,也一樣難逃因果法則,種出連綿不絕的癌細胞吧!
<作者小檔案>樓中亮
「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現任「 樓中亮中醫體系」院長。
中醫講究「上功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成形之前,便觀測出發病傾向而提早防治,可謂「 預防醫學 」之鼻祖,樓醫師兼具中西醫學養,專精易經五行與人體健康之關係,希望在西醫尚未檢查出來之前,幫助許多病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關懷癌症義診中,特將民眾的許多問題整理出,給大家一個幫助。

出處:自由時報電子報

圖/swawa.com
圖/swawa.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