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中國「公知」們的狹隘與無知

◎ 袁載俊、許建榮
近年來,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和記者自詡為「公共知識份子」,他們被網友稱為公知群體。公知的「公」在於自認「為公」立場、代表公共利益並關注公共事務。而「知」則是自認評判公眾事務的知識能力高於普羅大眾。意識形態W,公知支持自由民主和憲改,並與毛左派對抗。無疑,公知對中國政治自由化發揮了些許作用;但,公知的狹隘、短視與無知也陸續浮現。
二○○九年以來,為抗議中共對西藏的迫害,已有三十名僧俗藏人自焚。對此人道災難,公知選擇集體失聲。公知的冷漠與麻木讓人不得不懷疑「為公」的內涵。所謂的公共利益不過是漢族或中國人利益,而中國概念則建立在「XX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前提上。
雖然公知推崇台灣民主,並期望台灣能影響中國民主化;但在如何影響中國民主化上,公知完全接受「一國兩制」成為中共統戰宣傳工具。在吳伯雄向胡錦濤提出「一國兩區」建議後,公知對國民黨的崇拜、新國共合作以及一國兩制期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殊不知,中國官媒對「一國兩區」完全忽視。此外,不少公知在擁有眾多擁躉的網路上發表宏論,期待在一國兩區或一國兩制基礎上讓中國民主化。
中國公知的家國觀念使他們在考量中國民主化時,將台灣人民的利益、政治和國家認同拋在一旁。雖然中國民主化對全世界是件幸事,但公知應認知這需中國人民的努力,不能利用家國情結和一國兩制去綁架與損害中國周邊的民主制度。更重要的,中共有冠絕全球的動員、組織、宣傳、統戰、滲透和操控能力,任何期望向中國輸出民主價值的國家都應先確保自己的民主制度不受中國影響。
日前,中國政府干涉香港特首選舉,將一名原本民望低且疑似中共地下黨員的梁振英硬推上特首寶座,這足以表明香港的「一國兩制」已破產,「一國劣制」呼之欲出。然而,中國公知卻無視這些事實,仍然呼籲中國與台灣要一國兩制或一國良制;除了「不公」,不得不說他們還非常的「無知」。
(作者袁載俊為澳洲MONASH大學政治學博士、香港獨立研究員;許建榮為MONASH大學博士候選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