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定期洗牙 降低心臟病風險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是真的,一口爛牙不但傷心,也會傷腦!
國內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如果懂得找牙醫師洗牙(清除牙結石),以維持口腔衛生與牙齦健康,確實能夠保護心血管,有效降低心肌梗塞、腦中風與心臟病急性發作的風險。此外,若能按時每半年洗牙,預防這些致命疾病的成效更顯著
這項由台北榮總、陽明大學與中研院生醫所學者共同發表的「洗牙與減少心血管疾病間相關性之全國性族群研究」,今年4月4日正式發表在權威的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過去已知口腔衛生不佳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這次則是首次以大規模研究印證,強化口腔衛生確實具預防效果。
追蹤22000人7年 分析比較發現
研究團隊成員、陽明大學研發長暨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主任林幸榮表示,牙齦常發炎、感染者所滋生的細菌或發炎物質,容易經血液循環進入心血管,導致動脈因發炎、感染而硬化,易使心肌缺氧、腦缺氧,甚至造成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致命疾病;定期洗牙則有助於減少牙周細菌感染。
研究團隊以全民健保資料庫百萬名樣本進行隨機抽樣,針對約11,000人在西元2000年時,曾接受過一次洗牙治療的50歲以下民眾,並找來另外11,000多名年齡、性別、慢性病史等條件相仿的對照組,追蹤7年後,進行統計分析比較。
一口爛牙才就醫 治療難度大增
結果發現,曾洗牙者在洗牙後的7年間,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低31%、中風風險低15%、總體心血管事件低16%。此外,洗牙頻率越高,這類疾病的風險越會顯著地降低,凸顯洗牙與疾病風險降低間,除相關性外,更具有因果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林幸榮指出,如果民眾總是平常不洗牙、不清潔口腔,拖到一口爛牙時,才要找牙醫師進行洗牙、拔牙等治療,此時不僅處理難度大幅提高,還可能引發菌血症以及心臟瓣膜受損等急性病變。
因為造成牙周嚴重感染的細菌,有時會趁牙齒治療時跑到血液中,甚至大舉侵犯心臟的內膜或瓣膜,引發急速破壞,使心瓣膜無法關閉,導致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提醒民眾平時就應保持良好口腔衛生與牙齒健康,以免心血管健康也連帶受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