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從諾貝爾和平獎看台灣前途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民報/社論   
2015-10-13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意外地頒發給「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集團」(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這是一個由突尼西亞總工會、突尼西亞工業貿易暨手工業聯盟、突尼西亞人權聯盟、突尼西亞律師公會等四個民間組織所組成的促進全國和平對話平台。「四方集團」獲獎的原因在於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認為他們於二○一一年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之後,對突尼西亞建立多元民主政體做出關鍵性的具體貢獻:因為當時執政的伊斯蘭復興運動黨(Ennahda)以宗教意識型態進行統治,一方面除了打壓信仰與言論自由以外,另一方面更企圖修改憲法讓伊斯蘭成為國教,同時又加上反對派領袖陸續遭到暗殺身亡,使得突尼西亞的民主化進程岌岌可危。當時突尼西亞總工會決定與他們長期對抗的資方「突尼西亞工業、貿易暨手工業聯盟」共同攜手合作,再加上人權組織與律師公會的協助而成立的「全國對話四方集團」於二○一三年夏天誕生;他們提出內閣總辭、另外成立獨立的選舉委員會,並草擬民主路線圖的訴求,企圖為突尼西亞的政治危機解套;最後在「四方集團」的積極斡旋底下,伊斯蘭復興運動黨於同年也戲劇化地簽署民主路線圖,讓突尼西亞的民主體制不致落入基本教義派的掌控,有機會朝著西方式的多元民主道路發展,並展開民主選舉。
「四方集團」這個民間對話平台彰顯出市民社會對於和平的貢獻其實遠遠超乎一般人的想像,也顛覆了許多人認為唯有政治人物才有能力促成和平的傳統印象。事實上,當吾人詢問究竟「和平是什麼」的時候,悲觀者認為和平僅不過是存在於兩次戰爭之間的一個短暫的過渡階段,然而從這個角度來看,和平的有無全然掌握在戰爭發動者的手裏;因此我們看到這類的和平通常只不過是個暫時的假象,因為一旦市民社會缺乏和解,國家之間仍舊充滿著敵意的時候,雙方縱使簽署再多的和平協議都是枉然。君不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已經超過一甲子,曾經簽署一九九三年奧斯陸協議的阿拉法特、拉賓與裴瑞茲也因此獲得了一九九四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然而今日的以巴和平進程又是怎樣?巴勒斯坦又因此真正地獲得永久和平了嗎?
法國哲學家亞蘭說:「和平只會存在於靈魂之間」。和平這回事,如果沒有兩群人共同決定要長久平和地互相對待與彼此尊重,那麼是絕對不可能會有所謂的真正和平出現。馬英九或許在過去的任期當中每天都癡心妄想著假使有一天他有機會跟習近平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話,那麼他就有可能拿到諾貝爾和平獎。不過當對岸隨時都以超過一千枚的飛彈對準台灣,整個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是以「收復失土」的方向在進行,整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皆以大吃小的心態在面對台灣問題的時候,我們竟然還癡癡地期待對方會有善意的回應?這到底是天真還是無知?高舉著一個壓根不存在的九二共識自欺欺人,然後宣稱唯有如此才會讓兩岸長治久安,這如果不是謊言,什麼才是謊言?
台灣隨時都面臨著中國的統戰威脅,換言之,台灣無時無刻都處於被統一的戰爭之中。一個沉浸在戰爭的國家要尋求長遠的和平,如果在和解尚且不可得的情況底下,那麼就需要以充實自己國力的對峙來支撐國家存在,不然就只剩下投降一途。二次大戰期間那些向納粹示弱國家的經驗還不夠嗎?
Source: 民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3836&Itemid=7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