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打破處罰迷思 暫時隔離法讓孩子學會自律



學會自律前,必經過「他律」,體罰是一種他律嗎?處罰不一定是強制力?處罰不等於體罰?面壁思過為何無法為孩子建立規範?延宕滿足是自律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延宕滿足呢?

面壁思過有用嗎?
有些家長不會使用打屁股等體罰的方式去處罰孩子,但是當孩子犯錯時,會叫孩子去面壁思過,對著牆壁自我反省,這樣的方式,是否較能為孩子建立起他律的規範呢?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認為,面壁思過基本上是一種暫停孩子享受樂趣的概念,可以說家長有做到有效抽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這一點,但是,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即使他會配合家長的指令乖乖對著牆壁罰站(面壁),卻不見得能做到反省(思過)唷!很多時候孩子只是乖乖去面對著牆壁罰站,但很可能就站在那裡開始發呆,天馬行空開始想著其他的事情。
使用「暫時隔離法」(TIME-OUT)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指出, 針對學齡前孩子不適當行為的糾正,一般會建議使用「暫時隔離法」(TIME-OUT),當孩子出現不合宜行為,例如,動手打人、明明有能力卻不自己收拾好玩具,就必須讓孩子暫停當下原本享受樂趣的活動,坐在旁邊或帶孩子到另一個空間,讓孩子安靜的坐著約5分鐘的時間,這種中斷對孩子來說其實就是在付出代價,讓孩子清楚學習到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強調,暫停與隔離的5分鐘,最主要是讓孩子沉澱心情,也是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控制情緒也是一種自律)。「注意唷!暫時隔離法是讓孩子到另一個空間『坐』下來,而不是『站』著!」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
這樣的設計方式其實有它的道理,除了孩子坐下來時,家長的視線與孩子變成了上對下的角度之外,若是孩子是被家長叫去罰「站」,那麼當孩子站在牆壁前腳很痠或不舒服,開始動來動去、扭來扭去時。
家長往往會忍不住又去念孩子、糾正孩子的站姿:「你不准動來動去!」「你給我站更直一點,腳不准彎!」到最後,又是教養上的失焦,孩子根本不知道他究竟為什麼要去站在牆壁前?不知道究竟現在自己該做什麼?該學會如何站好站直還是沉澱心情?有時甚至開始跟家長爭辯他站得好或不好
 
 
引用網址如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