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大地新聞報導 |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
2014-05-12 | |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時間 ∣ 2014/05/08(四) 中午12:30~13:30 地點 ∣ 中山醫學大學 講者 ∣ 李筱峰教授 演講mp3下載 簡報檔(李筱峰教授提供),PDF線上觀看
李筱峰教授:
對音樂家來說,歌曲是創作 ; 對歷史學者來說,歌曲的內容可以成為史料。 歌曲的演變,也可以反映社會變遷,如果我們從相同的敘述主題的歌曲做前後比較,可以進一歩窺見社會變遷的情形。台灣傳唱過的歌曲,是了解台灣史的重要史料。觀照歌謠與外在社會和政治的關係,可以了解當時庶民生活的動態、社會的變遷,及政治的性質。
大綱:
1.從台灣民謠看到南島先民的身影 2.「康熙台灣輿圖」(又稱「黃叔璥台灣番社圖」),台灣西部從北到南遍佈各社的平埔族的聚落,經統計: 平埔族聚落有120個社(至於山地和花東地區還未計算進來) 漢語族聚落只有65個 可見17、18世紀之間,台灣社會的主體居民還是以南島民族為主。 3.南島民族擅長歌舞 是台灣文化的重要內涵 4.台灣歌謠中的平埔族痕跡 許多歌曲源自平埔族的原調 5.思想起(思相枝) 民族音樂家呂炳川曾在屏東四屏溪、台東山區採集到思想起的音樂,依據當地節奏、唱法等研判,認為思想起是由平埔族的西拉雅族所演變而來的,所以是一首漢化民謠。 6.月夜愁 馬偕牧師採集自平埔族的原調 鄧雨賢譜成流行音樂的曲 月色照在三線路,風吹微微… 7.反應移墾社會 8.清初移民三禁 9.動盪的移墾社會 10.反映洋人來台的歷史背景 11.反映外來政權的統治本質 12.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為了廣徵軍伕,鼓勵台灣人響應「聖戰」,將這些台灣的流行歌曲改為軍歌。 13.蔣氏為了恢復其政權,要求台灣人背負起「反攻復國」的「歷史任務」。台灣人又被要求唱起另一種「愛國歌曲」。 14.神話的教材 15.反映民生困苦 16.台灣民眾歡迎「祖國」的熱潮,不久就退潮了,因為他們立刻面對的局面是— 政風腐敗 特權橫行 經濟壟斷 生產大降 米糧短缺 物價暴漲 失業激增 軍紀敗壞 盜賊猖獗 治安惡化 17.號稱「光復」之後的台灣社會,民生更加困苦,特別是無產民眾,必須在生活的夾縫中討生活。當時有一首收酒矸的歌謠,描寫一位出門撿破爛的十三歲小孩的心情,也道盡社會底層的辛酸。 18.經濟蕭條中的社會底層心聲 19.228事變後時局更入窘境 隨著中國大陸局勢的動亂,台灣備受拖累,到了1949年中,物價指數已是終戰初期的7000倍,民不聊生. 20.此時出現許多反映底層生活的歌曲: 賣豆漿 賣雜細 補雨傘 燒肉粽 21.反映勞力密集的工商發展 22.60年代工商發展的寫照 23.由於當時城鄉之間的交通、電訊尚未發達,與家鄉之間的距離感仍大,因此來到都市討生活的人,對家鄉的懷念也就較深,因此,懷念故鄉、思念家人的歌曲,在60年代頗能引起共鳴… 《媽媽請你也保重》 《黃昏的故鄉》 24.反映原住民底層的心聲:起源於1950、60年代,原住民在林班工作時傳唱出來的林班歌,是原住民底層面對現實困頓生活時所書發出來的心聲。 25.歌曲的演變,也可以反映社會變遷,如果我們從相同的敘述主題的歌曲做前後比較,可以進一歩窺見社會變遷的情形。 延伸閱讀: 【影片】『唱台灣歌 說台灣史』募款音樂會 【影片】2012 唱台灣歌說台灣史音樂會-板橋場 【影片】「唱台灣歌‧說台灣史音樂會」台中場 【影片】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唱台灣歌‧說台灣史》音樂會-雲林場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影片】歌曲與台灣史-李筱峰教授主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