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武忠 | |
2014-05-26 | |
衛星遙測專家陳錕山棄職投共,引發危害國家安全的疑慮。此事件恐怕只是冰山一角,也再度驗證政府部門空有法規(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卻沒有把關的能力,將對國家造成的重大傷害。由於服貿、貨貿、自經區等多項業務〔如陸資來台投資事前審查、陸資持股比例上限、示範區內管制性原加工(值)後產品須全數外銷不得流入國內市場等〕涉及政府把關能力,難怪多數民眾會不放心而抱持反對態度。 政府部門除了對於接受政府委託有關國防、安全、防疫、電訊、關鍵技術研發等計畫的學者專家,需要有一套嚴謹可行的規範並徹底執行外,對於會影響到國內產業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如何避免外流,也應該要有積極完備的防範措施,不能沒有危機意識。 以農業科技為例,台灣多為小農,主要是憑藉著農民和試驗研究機構所辛苦研發出來的新品種以及技術取勝,讓本土農產品能與國外低生產成本的農產品相抗衡。只是這些年來,相關主管部門不僅未能嚴格管控農業科技研究人員、大專院校學者赴中國技術交流和任職,許多國內辛苦研發的農業品種以及技術被以各種管道外流,已經威脅到台灣農業的生存競爭。政府部門甚至以國際化為由,鼓勵將這些農業核心技術整廠輸出,有能力整廠購買的是財團和企業主(非一般小農),農民無法獲利。這些大企業到國外利用當地廉價水土人力資源和廣大消費市場,結合台灣農業技術生產出大量號稱「台灣品種」農產品,不僅較台灣本地生產者更具市場競爭力,且大幅壓縮台灣農產品出口和生存空間,屆時本土農業將遭受到巨大衝擊,更將危及國內糧食的自主和安全。試想:日本政府會把青森蘋果、太陽芒果、網紋哈密瓜等品種和生產技術輕易外流給該國農民、製造大批競爭對手嗎? 從我國鰻魚養殖技術、單性吳郭魚養殖暨魚片加工技術等外流對台灣產業造成重擊,殷鑑不遠,政府不能視而不見。外界更應共同關注,要求政府檢討落實敏感性農業科技保護具體措施和作法,才能保住台灣農(產)業生存發展命脈! (作者為農經學者,曾任雲林縣農業處長)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陳錕山證明反服貿貨貿有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