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自由廣場〉德國會尊重這種言論自由?

2014-05-08
◎ 祝平一(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自本年初,政府粗暴地「微調」高中歷史的課程綱要後,日前更因史記版的課本亮相,使得歷史教育之爭議,火上添油。
教育部以「言論自由」為由,放任不管,但豈有任何民主國家的歷史課本中會指出國家不得有哪些走向?這是全民的決定,不是寫課本的人所應置喙。該課本更囂張放肆批評國內的政黨,不論它影射的是國民黨、民進黨或其他政黨,這已完全逾越課本作者應有的分際,成了全然狂烈的政治盲。
我們政府有這麼多學者專家,居然連如此不合一般論文撰寫規格的課本都看不出來?馬總統、江院長、蔣部長難道都不知道常規的論文要怎麼寫?筆者也無法理解這樣的課本是如何審訂過關?政府難道不應有所交代?
其次,在這次教科書爭議中,出版商的編輯和顧問居然就是課綱的審訂委員,沒有利益迴避。一般而言,教科書本身獲利有限,但周邊商品,如教師手冊、參考書、題庫光碟則是出版社的重要利基。如此大剌剌地放任審訂委員任職出版社,教育部亦應問責。
筆者曾在柏林國家圖書館,見到一本希特勒《我的奮鬥》的中譯本。書末特別記載該書為列管品,可供研究,但必須事先登記,一般人不得借閱。我很好奇地問館員,為何民主德國會有禁書,他們的回答斬釘截鐵:因為德國政府不願再重蹈納粹時代的覆轍,不希望族群間的仇恨再延續到下一代。
德國人之所以禁絕納粹言論,並非管制言論自由,也不是擔心國人有不同的意見,而是因為納粹版的歷史教育可能帶來嚴重的族群憎恨乃至屠殺的後果。
歷史教育的真諦在於以開放的心胸,面對自己的家園,站在自己腳下的土地,踏實地撰寫人們對於過往的想像;引導學生如何與在同一空間的不同人群共同生活,尊重彼此的差異。而非像史記版的課本一樣,以贏者全拿之姿,試圖教化其他的人,煽動仇恨之火。歷史課本不論再怎麼編,這絕對是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


出處:自由時報/自由廣場/留言討論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7717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