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阿扁總統送餐日記 20140316 (1/2) ---執政期間提《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

新聞報導 -
作者 Susan | 贊影   
2014-03-16

今日看到一則新聞-課綱原住民改原住民族 學者:消滅平埔族歷史,文中指出「檢核小組」的成員都不懂台灣史,只知一直強調法制,忽略歷史專業上的「原住民」和現在法律上的「原住民族」,定義是矛盾的,而台南市民族事務委員會代理主委蕭博仁也指出,他們不斷爭取將西拉雅族列為「原住民族」,但屢遭原民會所駁;現在課綱既將「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卻還要介紹新港文書,以及其他非法定的南島語系「原住民族」,這等於是公然推翻原民會,整個過程荒謬無比。相信大家一定也好奇,是怎樣的一個族群,讓教育部如次大費周章的傷透腦筋~~~

我們就來看看台灣早期的主人的故事吧!在17世紀荷蘭人、漢語族人移入台灣之前,居住台灣的原住民是屬於「南島民族」。從語言的觀點來看,台灣的原住民(不論是所謂的「高山族」或「平埔族」),使用的語言皆屬於「南島語系」;而從體質人類學的調查發現,台灣原住民是典型的馬來人種;然後從古文化特質來看,台灣原住民的紋身、缺齒、織貝、靈魂崇拜……等,都具有印度尼西亞古文化的特質。而外來族群依其居住的地緣關係,將他們加以區分,住在山區者稱為「高山族」(日治時代稱「高砂族」),住在平地的稱為「平埔族」。「平埔族」約有九族或十族,依地緣關係而與外來的漢語族人接觸頻繁,進而漸漸被同化,至今已模糊難分。至於高山族其體質與部分文化特質至今仍清晰可辨。 (參考來源:60分鐘 快讀台灣史 李筱峰著)

在漢語族人、荷蘭人入台之前,從台灣北端,沿著西部平原,一直到恆春半島,以及東北的宜蘭平原,散居著許多平埔族。之後經歷被外來移入者侵擾、威脅、同化,
遇到疾病也難以遷徙至高山,「平埔族」的文化特色逐漸與漢語族人難以區分。鄭氏王國時代及清領前期,渡台者皆是單身男子,他們許多人與在地平埔族婦女通婚,使得漢語族人『羅漢腳』從此不再浪跡天涯,而粗耕的平埔族則引進較進步的農耕技術與人力。以前台灣南部有「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俗諺,正反映了早期部分台灣人血緣混融的情形。

套句李筱峰教授的話,當我們談到台灣原住民族時,可不要以為是在敘述一個與我們無關的「外人」,因為現今得台灣住民中,有相當比例與南島語族(尤其是平埔族) 有血緣關係,這或許就是外來政權不希望我們知道的台灣歷史,也是
平埔族為何總是無法被國民黨認定的原因吧!而阿扁總統在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更率先成立全國第一個一級單位的「原住民事務委員會」,逼著行政院不得不跟進成立部會級的原民會,更在擔任總統執政期間,提《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讓原住民族享有「國中之國」的真正自治。從這裡我感受到了真正的關心!

今日的餐點:
(午)蘿蔔腰花湯、炒綠竹草菇、蘆筍、炒A菜、白飯
點心:蓮霧、樹葡萄


延伸閱讀:
阿扁總統送餐日記系列
阿扁總統送餐週報 Week 45:20140303~20140309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428&Itemid=5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