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劣幣驅逐良幣 當然留不住人才

◎ 宋秋儀
在全球競爭、知識經濟社會結構下,優秀專業人才的培育與引進是產業優勢競爭的關鍵。相較鄰近國家,台灣整體薪資結構過低,調薪速度緩慢,工時過長,缺乏相關專業發展支援,工作內容瑣碎長期不斷稀釋專業,無法有效留住人才。雖見政府開始推動新政策試圖留住和引進專業人才,維持專業產業結構競爭力,例如國科會彈性薪資和教育部獎勵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等,其立意良善,值得肯定。
該政策訴求清楚,具備國際視野,對於優秀年輕後進有清楚期許和要求,其審查條件和分配也對優秀人才有清楚限制和定義,避免公帑浪費。照理政策推動幾年後應開始對人才錯置或流失有止血效應,然而其成效卻緩慢且不明顯。
探究其關鍵原因之一在於當政策下放到某些基層學校執行時,因為諸多看不見的手在第一線推薦過程扭曲政策本質,導致偏離政策制定之初衷。主管機關在複審時,自然而然會受到提報名單所限制,無法發揮專業人才之發掘、培育與引進的積極目的,政策成效因此而嚴重受限,最終受害的還是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專業能力、知識累積和學術素養有一套放諸四海的國際認定標準,然而此標準需要靠專業鑑定和專業審查來落實,尤其是在初審推薦的階段。問題是進行初審的學校是否具備此鑑定和審查能力,值得主管機關深思探究並提出對應辦法,否則某些學校利用不記名投票來票決「優秀人才」的荒謬作法會一再上演,那麼法令就真正自廢武功了。
(作者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副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學者)


出處: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5/today-o7.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