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國共和談慘痛教訓 馬想重蹈覆轍?

記者蘇永耀/特稿
馬英九順應中方政治對話的要求,急就章地推動兩岸互設辦事處,毫無國家戰略目標,讓人聯想到半世紀前的國共和談,國民黨丟掉中國江山的慘痛歷史,是否又將重演?
二戰結束後,國共內戰一觸即發,蔣介石政權因為美國調停壓力,一九四五年八月與中共毛澤東在重慶進行和談。談談停停,談了快兩年最後決裂,但此時的中共已非吳下阿蒙,在蘇聯援助下,國共的軍事實力開始逆轉。
「重慶會談」的重點集中在政府改組及軍隊收編等問題,但事後證明,中共雖表現熱心和談,實際是以時間換取空間,為備戰準備,所以,談判姿態愈拉愈高。另方面又積極營造爭取和平的文宣氛圍,以獲輿論的同情與支持。
二○○九年中國拍攝的統戰電影「建國大業」,開始就是重慶會談的場景,片中毛澤東被問到如何求同存異時,以他與蔣介石都身著「中山裝」,比喻國共系出同源。當年中共善於利用時髦口號和輿論,現在的北京政府,同樣如此。
國共雙方的第二次會談,自一九四九年四月展開,此時的中共在軍事上已具壓倒性優勢,隨時可渡江南下,和談的動作不過又是一場對國際的文宣煙幕彈,製造中共並非好戰者的和平假象。
中共當時提出的條件極為嚴苛,雖稱「和平協定」,但就是要國民黨舉白旗,當時談判於北京中南海勤政殿舉行,在橫列長桌上,共方代表在上,南京代表在下,彷彿是中共在接受國府投降,和談本身只是使國民黨再遭羞辱。
總結這兩次國共談判經驗,對中共而言,談判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工具,第一次是為了掩護軍事準備,第二次則為包庇軍事攻擊,另除加強文宣攻勢外,也加強與民盟、民社黨的聯繫,透過「廣建外圍」進一步在政治上孤立國民黨。
軍事、文宣、政治等手段的交互為用,不就是目前中國對台灣的作法?
無論中國政府喊了多少次的「和平統一」,但從未放棄過「武力犯台」;馬政府門戶洞開,北京當局更易於在台建立統一戰線。現在兩岸協商互設辦事處,這對北京同樣只是工具運用,最終就是要逼使馬政府坐上統一談判桌。
當年國民黨敗逃台灣,猶為「誰丟掉中國大陸?」有所論辯;看到現在的馬英九,未來哪一天如真發生得問「誰丟掉了台灣?」答案應該已很清楚了。


出處: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3/today-fo2-2.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