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油電漲價凸顯馬政府忽視民瘼與社會正義

馬英九總統執政績效不彰,對於任何天災人禍皆無應變能力,但善良的台灣選民還是體諒他,再給他一次機會。想不到這一念之仁卻鑄下大錯,選舉才剛結束,第二任都還未開始,馬政府即將推動的種種措施,例如油電、學費漲價、開放美牛瘦肉精進口,以及隱匿疫情、強拆民宅等,儼然「土匪政府」狀,激起天怒人怨,可憐的台灣民眾,未來的四年恐怕還有更多的苦日子必須面對。
剖析馬英九的言行與政策內涵,可以發現他是一個喜歡強調形式正義,卻忽視實質正義的政客。尤甚者,他不但欠缺實現社會正義的方法,反而常以錯誤的執行手段破壞了社會正義。換言之,不但實質正義未能實現,形式正義亦被摧毀殆盡。所以,在馬政府的執政下,常會發生一種反諷現象︰口號喊得愈漂亮,實際的表現就愈糟。例如六三三喊得震天價響,但執政隔年即創下史上最糟的經濟衰退,幾乎摧毀台灣經濟基礎。尢甚者,馬政府束手無策之餘,竟然求助於中國,於是走上惡性循環的不歸路︰依賴中國愈多,經濟就愈慘;而經濟愈慘,馬政府就更依賴中國。
馬政府辯稱,很多政策只是反映市場機制,例如油電價格低於鄰近國家,因此不能長期補貼,必須漲價,以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原則。此種說詞乍看似乎合理,卻缺乏一個最核心的政策考量,那就是一般民眾的承受度如何?換言之,政府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輔助弱勢,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才會成立國營事業,穩定基本民生物資的供給與價格。因此,衡量民生物資價格對民眾的衝擊,不是比較絕對價格,而是要看相對價格。亦即,民生物資與其他國家比較的意義不大,是要跟本國民眾的經濟條件相比,才能看出其合理性與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馬政府有意調漲油電等價格,之所以難為民眾所接受,乃因相對於民眾的經濟條件而言,個人經濟能力並未改善,但負擔卻大大增加,因此才會感到痛苦不堪。易言之,馬政府主張形式正義的落實,卻忽視實質正義的缺失,漲價之類的措施,才會對人民造成莫大的衝擊。其實質面之重大缺憾有二︰一、經濟立基不公平;二、社會結構不公平。在此二者未獲解決之前,侈言市場機制,只是自欺欺人。
首先,漲價難以獲得民眾的認同,在於民眾的經濟條件始終未獲改善。我國二月失業率四.二五%,仍是亞洲四小龍之最。今年一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僅三萬四二○五元,不如十三年前水準。而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二十等分,二○一○年最窮五%家庭與最富有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差距飆升至九十三倍。在貧富日趨兩極化,民眾所得未有增長的情況下,一切民生物資的漲價都會變成毫無道理,是在製造更深的民怨。
其二,馬政府一方面訴求市場機制,一方面卻放任社會不公平結構的存在,不但未著手改革,反而加深不正義的鴻溝。例如中油、台電巨幅虧損,但員工平均月薪約九萬多元,並可領取四個多月獎金;民眾薪資未增,但軍公教卻可加薪三%。而備受詬病的軍公教退休存款優惠利率十八%,無論輿論如何痛心疾首,大聲疾呼,不改就是不改。
總之,這些經濟與社會不公平現象一旦繼續存在,毫無改善的誠意與可能,則馬政府如何高喊社會正義、市場機制,如何滿口仁義道德,依法行政,民眾都不可能相信。所以這次馬政府面對民意的強烈反彈,顯然不是純粹的經濟事務,而是民眾對馬政府投下不信任票,徹底否定其執政的正當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