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eorge H. Kerr 原著 | |
2012/03/04, Sunday | |
被出賣的台 灣-節錄 George H. Kerr 原著 蕭成美 譯日文; 匿名者 譯漢文 川平朝清 原譯監修 今田圭明 節錄編輯 著者: George H.Kerr葛超智或柯喬治(1911~1993) 出生於賓州,為Parksburg長老教會牧師之子。大學時期攻讀東洋史、美術史,並取得文學士學位。之後赴日,於東京帝大、早稻田大學續做研究,而後渡台就任台北高等學校、台北高等商業學校的英語教師。時值日治時代,在台灣生活三年多時間,與當地眾多知識青年維持深厚的交流。 1940年歸國後,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博士學位,日美開戰時,被僱用為陸軍顧問,從事有關台灣的戰略調查。而後,由海軍任用為少尉軍官,並就任台灣調查班班長,負責刋行戰後軍政指南「Civil Affairs, Handbook, Taiwan」。然而此時,台灣卻由對台灣完全無知的中華民國占領,他的調查報告因此未曾被利用。 葛超智少尉後來經過一般艦隊服役,戰後轉任南京美國大使館副武官一職,因此能親臨台北的日軍投降儀式。他的職務後經調動移籍國務院,在美國駐台領事館任內親眼目睹了二二八事件。 葛超智對台灣寄予深切的關心,憑其客觀、強烈的正義感所提出的公平報告,引來中華民國政府的忌憚。這個知悉國民黨黑暗面的外國人也因此身陷危險,即使返國後,他也必須忍受蔣介石一夥所策動的充滿親中派的華府官場的冷遇。在1965年本書出版時,其內容當然激怒國民政府,但由於無法正面反擊,轉而稱他為間諜,且貶為CIA成員。另一方面,中共則謾罵他為帝國主義的走狗。 歸國後,他任教於華盛頓、史丹佛等大學專授日本史,不久移居夏威夷專注著作。1993年8月逝世,享年八十一歲。 日文譯者: 蕭美成,大正15年(1926年)出生於台灣彰化縣,舊制台北高校第十九期(昭和二十一年)理科乙類畢業。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後赴美,華盛頓大學醫學部終身名譽教授(神經病理學)。 原譯監修者:: 川平朝清,昭和2年(1927年)出生於台灣台中市,舊制台北高校第十九期畢業後留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所畢業。專攻讀新聞傳播及經營管理。昭和女子大學監事。 序文 台灣是讓美國陷入兩難局面的一個活生生例子。然而這個事實並無法作為藉口,來忽視目前美國社會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事實上,我們與其尋找既有的生存答案,不如找尋更適當的生存方式。 台灣的天然資源,特別是豐饒的土地,使它處於得天獨厚的狀況。日本所遺留的資產,加上數年來美國的援助,使台灣人的生活水準,令亞洲鄰國難以望其項背。台灣人的發展已不只於農業方面,在工業方面也有傑出的表現。 所謂台灣問題,幾乎都屬政治性的。台灣就是中國,這種神話到底要苟延到何時?台灣人知識階層與中國亡命者間的省籍矛盾,能否避開深刻的政治影響而拖延下去?我們無法輕易忽視中國正虎視眈眈針對台灣的政治情勢行掠取漁翁之利。 國民黨對台灣人民的壓迫未曾鬆懈,仍然壟斷該島的政治。現在能夠分析台灣問題並能推測未來加以發表的美國人少之又少。若要推舉適當人物,則應以葛超智(George H. Kerr)為不二人選了。讀者無論是否贊同著者的論述,深信這部書肯定能喚醒美國,認真思考台灣問題。 -施伯樂(R.A.Scalapino)於加州大學,柏克萊-(2011年11月1日病逝,享年92歲) 。 問題的核心 我們在台灣的經驗極具啟蒙意義。由前台灣省長官陳儀主導的行政終究使台灣人完全背離中國中央政府而去。眾多台灣人已在思考,中國政治甚至比日本統治更獨裁專制。中國中央政府平白錯失了一個絕佳機會向國人及全世界展現自己確實能幹,且確實掌握高效能行政的能力。他們再也無法將這次失敗歸咎於共產黨或不良分子的陰謀。台灣人由衷慶幸終能擺脫日本統治因而面對中國施政寄以厚望。然而陳儀及其部屬卻無情的將貪婪的政治加諸老實,溫順的台灣人頭上。中國軍隊以征服者姿態進駐台灣。祕密警察妄加恐嚇,藉以效勞中央官員中飽私囊的勾當。台灣島本來就盛產大量煤炭、稻米、砂糖、水泥、水菓及茶葉等,利用水、火力發電的電源也相當豐富。日本政府將電氣廣設於窮鄉僻壤,並且舖設完善的鐵路和公路,加上住民的識字率已逾八成之高,與中國成強烈對比。台灣人充分顯現寄望美國保護統治或由聯合國託管。他們因為察覺到中國人正企圖以榨取為手段,來維持徹底腐敗且瀕臨險境的南京政府而不免深陷恐懼。本席相信台灣人的恐懼是有充分根據的。 -錄自1947年8月17日魏德邁中將呈致國 務卿書函- 序章 某偏遠地方的傳說 對1941年的美國來說,台灣只不過是位於西太平洋海域,藏在廣大的亞洲大陸邊緣而長期被忽視的一個小島而已。美國對台灣的無知突然在12月7日被喚醒了。轟炸菲律賓的日本航空隊由台灣基地起飛,接下去一波波進攻東南亞的日軍也都經由台灣出擊,這個事實告訴世人,台灣作為亞洲海域動亂的一個中心,重新演出其傳統角色的日子已經來到。 回顧台灣的過去,已有數次成為國際糾紛焦點的歷史。台灣是巨大的中國勢力圈和連結日本、琉球、菲律賓的西太平洋海域國際政治經濟圈內,最西端的兩條邊境線交會處。據載,台灣早已有非漢民族的彪悍原住民的居住。中國與此島間的紛爭反復了二千年之久。後代的中國人雖 有少數定居澎湖群島,但並無意驅逐原住民,以台灣本島作為居住之地。17世紀日本及荷蘭人在台灣南部開埠後,中國人以其武力與政治力為後盾,開啟了移民台灣之路。苦於苛捐雜稅的農民、漁民們開始陸續渡過台灣海峽。 明朝末年鄭成功打敗荷蘭人,但之後所建獨立王國僅二十年之久即向清朝求和投降。北京於是派遣駐軍、知縣及其他官吏統治台灣,時間長達二世紀之久。然而清朝的無能與充滿欺詐的統治,卻也是造成台灣人對中國政府代表的不信任與反感,進而萌生敵意的根源。當時頻頻發生 叛亂或獨立運動,使得中國人嘆曰「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治安如此敗壞,加以宗族間、部落間的爭鬥不斷,台灣成為遠東地區最危險、最不健康的地方。每當海難發生,船員必遭獵人頭原住民襲擊,加上海盜的搶劫一再發生,那些漂流者求助無門,根本不可能奢望受到保護。對於各國的抗議,清國政府則每每推卸責任。 對此英美兩國曾試圖使用武力自力救濟。培里提督甚至有將台灣併為美國領土的念頭。英國方面另在1868年派遣砲艦發動「樟腦戰爭」。接著日本也因琉球漁民的殺害事件,在1874年派出遠征軍追究清國政府的責任,迫使清廷付出大額賠償。法國方面又於1884年派兵占領澎湖群島及基隆達一年之久,並對台灣實施封鎖政策。 1895年清朝敗仗於日清戰爭,將台灣與澎湖 「永久」割讓給日本。 台灣進入日本統治期之後,近海的海盜行為不再發生,海岸警備效率提高,也在沿岸各處普設燈塔,近海航行頓趨安全。島內各港埠能確保秩序的結果,不久即帶動了台灣貿易的興隆。進入「半世紀的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憑此終能去除國際間所稱污穢地之臭名。 直到1943年在尼羅河畔舉行的開羅會議為止,絕無國家對日本統治台灣的的治理法權提過異議。 第一部 華盛頓的見解(1941~1945) 第一章 開羅宣言 *在華盛頓補充空白的情報檔案 (自太平洋戰爭開戰日起)從台灣基地起飛的日本航空隊的轟炸機和戰鬥機一波接一波飛往南洋到處轟炸。日本的軍事核心早就對此島的任務賦予遠大的計劃,並稱呼台灣為「南進跳板」或「不動的航空母艦」,然而此刻華盛頓方面仍在沉睡之中。 我們封存於遠東軍事情報部的台灣關係文獻,原來都是第一次大戰遺留下來的,然而經過珍珠港之戰,一切都改變了。被稱為G2的日本,滿州課裡新增朝鮮與台灣部門,由新召集的專家們研判從世界各地源源不絕而來的大日本帝國及其領土的情報和資料,台灣經濟狀況及軍事地位終於弄明白了。 人類使用兵器為武力來進行戰爭,則必須有心理、經濟、外交戰術的支持,此等戰術正是由龐大的情報作為基礎設計而來。為繪製轟炸目標地圖及心理作戰計劃,我們極須瞭解直接收集自台灣島內的情報,自然的也期待盟國中國政府的提供。 *中國式諜報 不久,中國政府寄來一份冒險出入台灣的諜報員收集到的島內情報。這份報告卻立即暴露中國人對台灣完全不瞭解以及漠不關心的事實。我們也見識到同盟國的中國人一點也不猶豫提供不實的敵情報告給「無知的」美國人。原來他們是礙於「面子」,死不承認對台情報的欠缺。他們根據清朝時代的報告,捏造出種種虛偽的報告,但是幸好我在1937年至1940年間身處台灣,且親臨各地旅行,所以我們不會輕易被矇騙。 美國研究台灣財富的總量後發表,並提出以二千人以上官員組成的佔領台灣後施政計劃。這事不免引來重慶的蔣介石一族及少數高官,特別是外交部長宋子文(宋美齡之弟)與立法院長孫科(孫文的兒子)等人的關切。他們高唱自己才是台灣統治者,並強烈要求台灣應歸中國管轄。他們也開始主張琉球列島亦隸屬其所有。 *轟炸目標檔案及宣導活動 中國提供的情報雖然興趣十足,但卻毫無用處。根據美國戰略部經濟作戰局及其他相關部門所彙集的大批資料,陸軍擬妥極機密的「台灣島戰略調查」並於1943年開始轟炸目標地圖的繪製。1945年,海軍基地也已完成提供占領軍行政官教育使用的「民政手冊」。 對陸海軍來說,轟炸目標地圖實在是迫切需要的東西。其主要目標雖已涵蓋機場、彈藥庫、兵舍,乃至工廠、港灣、鐵路交會點等,但也應考慮到心理作戰面的因素,我雖曾建議轟炸台灣神社,但結果未能實現。 按照轟炸目標地圖劃分台北市為「城內」日本人行政區域,及「大稻埕」「萬華」台灣人商店住宅區域的兩區。美軍於1945年初轟炸台北時,小心翼翼的避開台灣人區域,台灣人也隨即察覺到美軍意圖,大大提升了戰後台灣人對美國人的好感。 心理作戰此時可分成兩種,其中所謂「黑作戰」是以削弱日本人的士氣,萌生厭戰情緒為目的之祕密宣導;另類所稱「白作戰」則以直接向台灣人訴求的方式進行,其目的是號召台灣人起而反抗,並煽動他們與日本人之間醞釀不信、不安和恐怖的氣氛。另一方面,為讓日本人猜疑台灣人,不得不付出力量監視台灣人。我們也在世界各地捏造並散布謠言,故意混淆日方及其盟邦諜報員視聽。 此外,我們更以無線廣播或傳單方式強調台灣人的不滿、不平心聲,喚醒他們藉機起義。我們也傳達真實戰況來摧毀東京不實報導,期待台灣人不再信任日本帝國政府,更規勸在盟軍登陸之際成為夥伴。 *台灣的將來-備忘錄的爭論 心理作戰局正在準備將要空投台灣各地的傳單。陸、海軍更進一步關心、希望戰後的台灣在西太平洋保證不會威脅美國利益。我於1942年初已就台灣的戰後處分,分析了若干可能性,做成備忘錄。我還在其中指出中國有兩個明確不可能獨占管理台灣的理由。 第一、中國並無足以管理複雜經濟社會的行政官僚及技術人員。 第二、台灣被所謂「中國的禍害」的宋子文一族,孔祥熙一族,蔣介石一族,以及軍部和國民黨幹部等壓榨的風險太大。 1940年,我獲得訪問中國 的機會。相較之下,台灣的工業技術遙遙領先中國,而不分都市或農村,人民的生活水準也高出中國甚多。其財富、文明程度均優於中國的任何省份,要任由中國統治絕非容易。台灣的戰後處理政策結果還是以「開明的利己主義」為基礎,不得不優先考慮美國本身的利益。 台灣的何去何從曾有三種選項。最好的選擇是獨立組織自治政府。但實際上,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縱使台灣人有此希望,必遭中國人的激烈反對。第二個選項是立即將台灣交給中國,……這必可滿足中國,因為中國老早就嘶喊主張台灣是他們的一省。第三種方法是暫時由聯合國託管,再由台灣人公民投票,自行決定將來的命運。 台灣與中國隔絕已歷半世紀之久,此期間它有了近代化而非日本化的成就。我們要決定台灣政策須先慎重考慮二十世紀的歷史、社會經濟開發等背景。最近的國際情勢中,看似忽然冒出的「台灣問題」,其實是早在戰爭時期就已存在的老問題。 *中國第一主義者 我主張台灣應暫予託管的備忘錄裡已經有特別考量。戰後處分尤其謹慎的加上不能不允許中國參與的建議。因為我們已習慣稱蔣介石為亞洲偉大領導人,也一直宣稱中國為世界四強之一,所以非得讓他參加不可。話雖如此,華盛頓絕非對蔣介石的能力或中國有任何錯覺。美國政府之所以這樣稱呼,其實與事實無關。只是既然提供金錢與武器,讓中國與日本交戰,對外似應如此稱呼較為適當。 中國確是一個沈重的負擔。1942年,從國民黨自編的記錄中尋找不出蔣介石及其幹部不靠美國保障或援助就能獨力統治台灣的記載。美國國務院早知此事,卻仍於1943年初未經聯合國的介入,決定台灣歸還中國的政策。 國民黨與共產黨都異口同聲宣傳台灣是被日本「盜取的一個省份」(連同國務院的親中國派)。他們選擇性的記憶,已把台灣於1895年由(清朝)中國「永久」割讓予日本的事實抹煞,也把依照國際法只有戰後的和約始能決定(領土的)合法移轉的條約視為無物。國務院的專家們像是無可救藥的「傳教師」,我們這些局外者越是強調應對日治下的台灣近代化及其發展成果加以防護,不該拱手讓與中國人,他們就越固執己見,完全不予考慮。 1943年,美國國務院終於採納中國方面所樂見的台灣政策。他們看台灣不過是中國東端,不幸被台灣海峽隔離的一個小地方而已。他們無法認同台灣也是西部太平洋西端的一島,美國理應寄以同樣的關心才是。 *命運的開羅宣言 到1943年為止,美國尚未正式聲明其台灣政策。就在這時,羅斯福總統、邱吉爾首相與蔣介石夫婦前往獅身人面像旁相聚。1937年以來,與日本長期交戰,蔣介石這時釋放出將與日方妥協的跡象,或暗示轉變為中立的可能。當時盟軍正處最低潮,開戰已歷五年的英國已呈師老兵疲,而美國也必須為歐洲戰線提供一切軍需,更須致力美軍的再建,尤須傾力重建海軍,再也無力顧及遙遠的亞洲的中國戰場。 無視英國首相的異議,美國總統強將中國稱為大強國,更捧蔣介石為偉大領袖,蔣也就順水推舟,要求各方配合給予適當的國際地位待遇與敬意。當然也要求更多軍需物資。盟軍方面後來得悉蔣把這些千辛萬苦才運到的物資盜賣牟利之事,因而不再理會其要求。 開羅會議是蘇聯等巨頭為了遮掩排除蔣氏夫婦參加在德黑蘭召開會議而舉辦。大選當前的美國總統十分清楚,要善待自稱基督徒的中國領袖才能討好傳教師協會和美國民眾。我們自己也給宋美齡對美國參議院演講的機會,凡此種種,都是美國對中國國民黨付出的昂貴代價。羅斯福在開羅期間,不顧國務院顧問們的建言,也不接受史迪威將軍等人加入討論。他以十足信心勇往直前。羅斯福、邱吉爾與蔣介石於是聯名發表開羅宣言。 這是以日本領土等戰利品的再分配為餌,套住已日見動搖的中國人不讓脫離,其實當時盟軍手中沒有一項可供分配的領土,然而元首們一旦以書面發表公約,相關弊端也一併啟動,遂發展到今日所見,不堪回首悔不當初的後果。不論如何,開羅宣言的言詞顯然甚為華麗,但同時也 特別顯現文中所述歷史事實的誤繆。 時機一到,讓朝鮮獨立是適當的一項,但斷定日本以武力佔領千島列島一項就非正確。關於台灣的戰後處理一項,記述成「日本盜自中國的所有領土,即滿州國,台灣及澎湖島應歸還中華民國」。這三位國家元首為自己的便宜行事,竟能無視於那些不存在的事實。 千島是日本與俄國於1895年經過審慎的談判後,和平取得。朝鮮王國於1910年由日本合併時,英、美、中均予承認其統治權。另外,遼東半島與山東租借地則因日本戰勝俄、德兩國而分別於1905年和1914年取得,當時美、英也都無異議,予以承認。如今卻以盜竊行為看待,難免有時代錯亂之嫌。至於台灣與澎湖島是1895年敗於甲午戰爭的清國,根據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的領土。 1895年,英駐清公使威德爵士與美國福斯特國務卿算是這項條約的催生者,1905年俄國佔領的南庫頁島及遼東半島分割給日本時,亦在美國統總西奧多从羅斯福的調停下簽訂,因此,開羅宣言似在暗指這三位名士為竊盜共犯。 日本取得台灣與澎湖情節恰如美國在美、墨戰爭之後取得南加州等西南邊境廣大土地,以及與西班牙之戰佔領波多黎各與菲律賓一樣,都屬於戰利品。總統既不可擅自變更國界,也無權更改數百萬人的國籍所屬,但是國務院裡究竟有誰曾經提醒過他?根據記錄顯示,「所達成協議----存續不到十天….。」說穿了,其實是三位元首在開羅大打其如意算盤。 第二章 x島 *堤道作戰-尼米茲司令的占領台灣計劃 麥克阿瑟將軍執意跳島作戰前進,收復菲律賓。尼米茲司令則負有補給落荒而逃退到澳洲的麥帥,以及開闢一條直攻日本本土途徑的雙重任務。若能攻取台灣,定能切斷南進的日軍補給線,也必能使分散到印度國境、緬甸、印尼、馬來西亞、婆羅洲、新幾內亞、菲律賓的日軍身陷泥沼。 1943年底,海軍正式開始以「堤道作戰」為暗號的攻擊台灣作準 備。 攻擊台灣時,必遭日軍的殊死防禦,這時台灣人將腹背受敵,難免受到株連。為得到台灣人的友誼合作,海軍作戰本部已開始養成台灣佔領後的管理所需行政官員,編製民事、行政等所有部門的管理訓練課程。在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維吉尼亞大學等日本研究講座之外,亦於哥倫比亞大學設置台灣調查班,俾能準備「民政手冊」與作戰地圖等。 根據我們詳細的調查,已經清楚台灣的富裕程度及良好的組織。海軍已經預見在美軍佔領後,蔣介石必將要求參與台灣的行政,但仍致力於攻擊日本本土,期盼能避開中國的干涉。美國海軍在這個跟中國隔絕達五十年的島上所進行的作戰或軍政,實無中國人插足的餘地,亦無他們扮演的角色。美國雖以「聯合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誇張頭銜捧上蔣介石,他卻完全無意與日軍交戰。其目的在於坐等美國打敗日本,賺取時間。此期間,他們無止境地繼續要求軍援與金援的增額。 尼米茲(海軍)與麥克阿瑟(陸軍)間的(下一攻擊目標)「台灣?呂宋?」之爭,經羅斯福採用「收復菲律賓」而定案,並發出應於1944年10月20日以前佔領萊特島的指令。如攻佔呂宋島之後,續攻台灣島,因美方的犧牲必然過大,堤道作戰暫予擱置。而尼米茲司令則另接到應於1945年3月1日以前奪取琉球諸島的指令。如此一來,在台灣終於未見盟軍的蹤影。 *轟炸開始 1943年11月,以新竹機場為中心,果敢實行第一次大轟炸。日本大本營同時指令中國派遣軍務必殲滅美空軍對台轟炸的前進基地。然而蔣介石的情報機關未能警告美方,以致無法避免日軍攻擊而失掉重要的前進基地,且不得不摧毀大量燃料及武器。我方與蔣介石關係更形惡化。有人諷刺蔣的「內陸抗戰」只是棄戰而逃,直到敵人厭倦追擊為止……。台灣顯然將成為防衛日本本土的前線,這時日本政府宣佈其住民可自1945的總選舉開始比照內地選出眾議院議員,期能博得忠誠之心。(貴族院已在1937年以來天皇敕命任辜顯榮等二人)。 1944年11月14日,逾千架的美國軍機轟炸 台灣的主要都市之後,台灣上空幾乎無日不見美國軍機。行政中心已化為廢墟,港口船隻破損殆盡,基隆與高雄的街市夷為平地。鐵路受到慘重損害,機場的飛機庫及設備均被破壞,但市街郊外的工廠和重要發電廠仍多無恙。糖廠、紙廠、化工藥品廠多無損,主要的礦場也被保存下來。美軍空投了成千上萬的傳單,告知台灣人的解放與自由即將到來,他們的眼神因期待而閃亮起來。 蘇聯至此刻為止仍維持中立。等到1945年7月26日發表波茨坦宣言,史達林看到8月6日對廣島投擲第一枚原子彈時,即刻認清對日宣戰是既安全又有利可圖(縱使踐踏日蘇互不侵犯條約),於是蘇軍在8月9日,即日本無條件投降五天前攻進滿州國。 這樣惡質的「宣戰」,加深日本人對蘇俄的怨恨心理,在蘇聯方面卻以短短五天的參戰,得到佔領北方領土的獲利,也豪奪到往後國際會議的出席資格。 *獎品的分配 戰爭結束後,應予分配的戰利品已入同盟國手中,但誰也不知道自投降經和平會議,到簽署條約究竟需時多久。在開羅宣言所列各種承諾並無明確的履行時程,而蘇聯則暗自打算奪取滿州國的工業資材。中國也取回滿州國及外國租界,惟以台灣為名的獎品最屬貴重。在豐裕的台灣,住民普受良好教育,戰後爭相返回各自的行業打拼一番,以展現其綽綽有餘的生產力。與中國大陸隔絕已歷半世紀之久,島上業已形成和平社會又與中國的混亂與內戰毫無牽連,共產主義者所謂的「飢民」,在台灣是不存在的。 台灣因日本投降,又能回歸所謂的祖國,確曾洋溢喜悅的氣氛,但他們所期待的中國應是依靠美國的援助終能擺脫過去的嶄新國家。他們以為回歸由美國人協助而重生的新中國,意味著組織自己的政府,選出議員至南京中央政府代表台灣人。 *1944到1945年之間華府的看法 日本投降對象是同盟國,而非單獨向中國投降一事卻被忽略了。台灣原屬日本領土,而領土的讓渡非待和平條約的簽訂,不可草率處理。突然去世的羅斯福對繼任的杜魯門幾乎沒有交辦清楚。新任總統只能自身邊的軍事領袖聽取意見和忠告。需以長期性觀點考量的政治問題只能依軍事見解定之。 在歐洲僅憑艾森豪一念,准許蘇聯入駐柏林,徒留禍根。反觀遠東,麥克阿瑟允許中國佔領台灣,釀成禍源的結果。大家對台灣實在一點都不瞭解。 日本耗時五十年致力於台灣社會的發展及經濟開發,其繁榮帶來的生活水準遙遙領先中國任何一省。台灣人領袖從來不需依賴中國,直接以西歐當成模範就可行事。保守穩建派領袖一直致力於在日本帝國所建構的藍圖下實現地方自治,結果他們確實也得到相當的成果。 百餘年來,美國人一直支持中國,但因與傳教士的傳教活動或人性感情有所混雜,無法客觀評價。若主張在和約完成或中國大陸安定之前,台灣的權益應予保留,此類意見必遭貶抑為「奪走餓童的食物….」,有悖道德的行為,將被否決。(在此間)蔣介石靠著美國的援助苟延殘喘,但至少在外觀上尚存有組織,美國的軍人則極欲在勝利之前遮蓋中國的內亂紛爭。 這起混亂當中,1944年9月,羅斯福總統派遣來華的軍人特使經三個月後就任大使職。他專事計劃討好老奸巨滑的國民黨,大使館遂瀰漫險惡的空氣。直至1945年11月他卸任為止,美國駐重慶大使館陷入混亂至極的局面。這位軍人大使赫爾利少將離任之際,竟將其推進的「國共合作」失敗責任歸咎於屬下的「職業外交官」們,並以尖刻的糾彈內容羅列不尋常的書函呈報杜魯門。美國政局從此步入在野議員迫害政敵的時代,國務院對中國提出來的要求也自此噤若寒蟬。 戰爭結束,美國社會要求儘速復員的壓力遂漸高漲,此時重新派軍進駐台灣幾乎已不可能得到國會承認。聯合國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也樂於委由另一成員來佔領台灣。如此一來,住民的希望全被棄於不顧,台灣淪為一個統治者隨便轉交另一個統治者的地位。 *台灣新政府的官位爭奪戰 戰爭雖然終了,島內的多項工作諸如秩序維持,日軍武裝解除,日人的遣返等等均極待立即著手。然而這些事項顯非美國軍方所能過問。時任駐華美軍總司令的魏德邁中將奉命就台灣的管理立即與蔣介石協調移交事宜。結果即將在台北成立的新政府相關事項並無任何附帶條件及限制,完全任憑蔣介石個人自由裁量,更在重慶中國人互相之間上演爭奪台灣官員的戲碼。 有些之前已流亡中國的台灣人未曾有過偉大的貢獻,卻在重慶爭吵企圖被公認為正牌的台灣代表。他們曾經響應林獻堂的地方自治運動,早在1920年代已過海前往中國並渡過三十年之久的大陸流浪生活,現在,可望回鄉的日子已近在眼前。可惜重慶並不承認他們有任何政治上的存在價值。 這個現象看似中國人對台灣人差別待遇的開頭,實際上早在日本統治時期之前幾世紀,台灣人無論是在公的或學術的立場一直都被貶抑至今。 本來處於分裂狀態的亡命者中,在1943年間由六個主要團體聯合組成台灣革命連盟,且有多人曾經在戰時協助蔣介石,但國民黨幹部竟無人支持此一團體,更無一台灣人受到蔣介石的重視。蔣介石的勢力係建構在與黨派、軍閥、企業家和銀行家的關係上,演變到最後,由他的親信陳儀當上台灣臨時政府籌劃委員會的主席。 *任命陳儀-蔣介石暴露本性 陳儀曾於1935年在日本施政四十週年博覽會時受邀訪問過台北。台灣的行政組織令係於1945年9月20日在重慶公布。按原訂定長官的權限比日本總督還要大,但也增設一些例外供政府機關及國民黨各部門的彈性施行,可以說是權宜主義的產物。他的任命是由行政院長宋子文(宋美齡之弟)所推薦,當然是顧慮到無損宋家利益的安排。 台灣物產豐饒,保有良好秩序與治安且已完成近代化。1945年夏天,國民黨本可抓住治理台灣的絕佳機會,向世界證明三民主義並非只用於掩蓋其無能、腐敗、污辱和殘忍的一種口號而已。蔣介石後來槍斃投共的陳儀,期使台灣成為自己安全的棲身之地。介於這兩樁事件(1945~1950)的5年間,台灣遭到國民黨典型的手法橫加欺凌,並榨取殆盡。 陳儀和蔣介石都生於浙江省,留學日本陸軍軍官學校,且都有日本姘婦,並與上海黑社會有長久淵源。1927年,當陳儀尚為浙江軍閥孫傳芳麾下部屬時,蔣介石正在反抗北京政府沿長江攻上,朝向北京進擊。在其行進路途中的上海是銀行家、事業家聚集之地。蔣介石此時為確保部屬的支持以及籌措軍餉供養軍需,急需巨額資金來支應。大家知道,在中國如果有軍紀紊亂,領不到軍餉的部隊,進城時將會發生什麼事?此時陳儀願為蔣介石出面與黑社會頭子洽商,終讓蔣軍和平開進上海。 著名的孔、宋家族為首的上海銀行家就在這裡與蔣介石作成交易。蔣介石承諾以清除新「國民政府」裡的左翼分子為代價,收受巨額經濟援助。這樁交易由於蔣介石與宋子文之妹宋美齡間的政治聯婚而更加鞏固。富裕的宋家其實就以政治聯婚為專長。宋靄齡與據稱是孔子第75代子孫的銀行家孔祥熙聯婚可謂富裕資本家間的結合,宋慶齡與孫逸仙的婚姻又聯繫到共產主義的獨裁政權,接著宋美齡與蔣介石的聯婚,國民黨與軍隊就兼差當起孔宋兩家權利的看守人。孔、宋兩家子弟也遠在美國大力為蔣介石展開工作。從寄生於對華美援,到能操控龐大援助的孔、宋二大家族,他們長久以來就任並獨佔利權於政府要職。 *宋美齡及家族與中國的經濟(1927年-1948年) 宋美齡的胞兄宋子文、姊夫孔祥熙加上同族人的孫科,不但長期輪流擔任政府要職,而且兼任國民黨內最高階的中央執行委員,得以掌握政府內的一切人事權。陳儀係以守護這門家族的權益為業,獲取相對報酬。1927年,蔣介石佔領上海後,認為陳儀功不可沒,乃任命他為大肥缺的兵工署長,之後,陳儀續獲調升為國防部副部長。上海事變後,陳儀再轉調福建省長,從事討伐背叛蔣介石的精銳部隊十九路軍。 1937年爆發的中日戰爭之中,身為福建省長的陳儀介於在上海與日本的大財閥之間,在雙方勾結的中日走私案中扮演藏鏡人的角色。然而在他所管的福建省,一般商人與市民莫不在他所厲行的「必然的國家社會主義」政策下遭到殘酷的榨取。這項制度是以足使中央官員感到滿意的最低金額上繳國庫,餘款全部流入行政官吏口袋的一種專賣組織。他鎮暴時的殘暴程度在中國或屬史無前例。 蔣介石不顧所有對陳儀的一切譴責與惡評,仍把他調入台灣,但蔣也不忘細心的將負有監視、監督責任的人員也送進新省政府。陳儀的統治手法是已在福建省通過考驗的那套-即榨取民膏,賄賂重慶,「金錢堵口」為手段,至於小嘍囉則予以槍斃。戰爭事實上業於八月中終止,但 尚未正式投降,仍處於懸空搖晃狀態。台灣人對打敗日本的美國寄以厚望。 第二部 中國接收台灣始末 第三章 日本在台灣的投降-1945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終於「…忍其所難忍…」接受戰敗的事實,敕令(日軍擱下武器)向美、英、蘇及重慶談和﹑投降。日本人民以敬畏、後悔及些許解脫感,而台灣人則以興奮和期待的心情聆聽這則廣播。但是日軍高幹在憤怒、苦惱之餘,解釋成日本並非向中國投降,而是對美國及美軍在中國設有軍司令部的「重慶」投降。 當時防衛台灣的十七萬日軍無論裝備或武器均相當精良,軍餉亦優厚,並有三十三萬人的日本平民為後盾,(必要時)可退守山地全面抗戰。惟台灣總督兼台灣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主張要和平的降服。 東京發出命令,將安藤大將編制於中國派遣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大將的旗下,這似乎是台灣納入中國統治下的頭一個前兆。中國人將要佔領台灣,……對中國軍的惡評無人不心知肚明。不久,台灣開始籠罩著深深的不安,但相對的,聯合國的廣播或散發的小冊子反而允諾台灣將在既新又好的政府之下,人人可過和平的優質生活。 台灣人滿懷希望,自以為美國不但將他們從日本統治解救出來,更能給予保護和指導,為「新中國的重建」出一臂之力。他們十分清楚台灣較諸中國大陸任何一省都還要進步與發達,對自己能為建設新中國盡力的角色感到自豪與志氣。依其論調,中國原係仰賴美國的幫助才得以延續國家門面,進而得到台灣的統治權,因此,若有美國作後盾,台灣就能成為中國最先進的「模範省」。 在台日本人也盼望美國能夠參加在台北舉辦的「台灣省受降典禮」。他們知道日本是敗於美國的力量,而非敗於中國。 據說此時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傾向將富裕繁榮的台灣與中國隔離。因為日軍從中國大陸一撤退,內亂必將死灰復燃,屆時,情勢無疑的對擁有豐裕台灣的一方有利。進入九月,台灣總督府以驚人效率運作起來。治安和公共權益均經嚴格執行,都市的復興工程日以繼夜的進行,公共事業相繼復原,鐵路、港口、機場設施也都回復運轉。盟軍何時到來?何人以盟軍身份進來?他們想要什麼? *九月的解放者 9月1日有四個美國人及兩個中國人共搭徵用的日本海軍獵潛艦到達台灣。他們自稱戰爭俘虜聯絡團人員,卻對盟軍俘虜無多大興趣。他們的真面目則是為蔣介石的恐怖的蓋世太保-BIS(軍統局)工作的人員。其目的在調查台灣的政情,包括應監視的台灣人,以及可以脅迫手段牟取賄賂的富豪名單。另外兩個美國人進入市場掃光日用雜貨(幾乎使台北市內物價急漲),轉運到中國大陸市場以天價脫售。 9月5日,一支美國海軍機動部隊出現在基隆港外海,旋即收容俘虜,分別將病患送往英國醫療船,其餘則空運馬尼拉。此間,日本高層核心雖一直等待投降程序的指示,但久等不到任何來自盟軍司令部或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的消息,台灣似乎已被遺忘。 9月10日,第三梯隊的美國代表團到達了。他們具有代表美軍戰略部(OSS)的明確身份,是合法派遣的小組,但未具與日本政府交涉的權限。台灣奇妙的無政府狀態仍持續未改。OSS小組帶來大量的美國製罐頭、香菸、維他命劑片、抗瘧疾特效藥片阿的平(AtebrineTab)。這些物品對情報收集起了相當大作用。 9月中旬,第四梯次美國派遣團也來到。他們是由陸軍上校率領的腳踏實地的小組,其任務是深入台灣山野尋找被擊落的美國空軍飛行員屍體和俘虜的埋葬地,並回收遺物,確認墜落軍機及報告等一連串工作。 *中國人取而代之-依靠美國的援助(面子盡失的中國人) 此間雖有少數美國人來到台灣,但他們無權代表政府或聯軍司令部,台灣這樣的空轉大約持續了六個星期之久。不過,台灣人也利用這段空檔期間,與日本人協力處理戰災善後工作。工廠、鐵路、電力都陸續復原,市場的食品供應維持順暢,日本警察也留在崗位上執行任務。 魏德邁將軍在重慶為東北及華北問題忙得不可開交。在東北,俄軍搶拆日本的工業設備,中共則靠蘇聯軍隊的援助接收東北各地。比起這些問題,台灣的接收是戰後處理中小事一樁。即使如此,蔣介石和陳儀還是得賴美國的援助才能處理。他們要對付留守台灣,毫髮無傷,訓練有素,軍紀嚴正的十七萬日軍,備感棘手。為協助中國軍隊,我們受命組編美國陸軍顧問團,負責輸送中國軍到台灣,並將日軍遣返回國。當時我以美國大使館海軍副武官的身份奉派編入該顧問團。 9月30日,投降後第四十六天,中國空軍的張上校在美軍護衛下來到台北。他發覺日軍是順從的,判斷狀況為安全之後,聯絡名為「前進指揮部」的團隊10月5日飛抵台灣。團長是名叫葛敬恩的陸軍中將。他的第一號通告是指示日本人要繼續「照常工作」,並訂10月25日正式舉行受降典禮,自該日起正式佔領台灣。 葛某公開聲稱台灣為化外之地,台灣人是「二等國民」,台灣處於關外,未曾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此時台灣人正為終戰與慶祝新時代而興奮不已,未對這些言詞的涵意作深思。葛某當時的大言不慚也許只是為顧全中國人的「面子」,別無他意。看在大家眼裡,中國人只能靠美國的船舶與飛機方可勉強來到台灣,誰都心知肚明,中國所有一切都要依靠美國。有了美國的支持,中國該會認同台灣的自治吧?沒收的所有日本政府的財產及私產也將再分配給台灣人吧?他們確實把事情看得太天真了,當時充滿期待的氣氛實在無法以言詞表達。 10月15日,載有中國國軍六十二師與七十師,合計一萬二千名官兵的美國運輸船隊,在海軍護衛下,分別抵達基隆港與高雄港。這些部隊因懼怕日軍拒不上岸,並央求美軍當開路先鋒。由於太不像話,美軍不得不連哄帶騙厲聲責罵,將中國軍隊官兵趕下船。 不幸的是,台灣人一一目擊到這一連串演出。有關的描繪流言瞬間擴散全島,台灣人從此開始嘲笑腳步踉蹌,軍紀紊亂的中國軍。大家都明白這群「勝利者」所以能來台灣,是美軍幫他門打敗日軍使然,而日軍表現順從也因有美軍的介入所致。此種羞辱牽連到後來發生的悲劇。中 國人所注重的「面子」被踩踏在地。 * 面子問題在台北 10月23日,天未亮,從重慶飛往上海的美軍軍機上坐有台灣省長官陳儀及隨行多人。另外尚有嚴家淦的妻兒,一行連同隨身上機的大量家當,欲揩油一趟到上海的免票飛機。結果美國陸軍顧問團長和我們海軍副武官卻因此同樣受到超額貨物的待遇。 這時候在台北中國軍與協力美軍之間發生了一件小小的事件,那是攸關「面子」的問題。日本的軍制本無空軍軍種,只有陸軍與海軍的編制。陸海軍在台灣分別以中國陸軍和中國海軍為對象,準備移交各自所轄的土地、建物、裝備、糧食,對中國空軍自無任何移交項目。 中國軍裡面最受寵的空軍為此被激怒,乃擅自佈告自己所要的一份。為佔據台北郊外機場一帶的龐大土地,竟然下令區域內住民須於四十八小時內撤離。空軍軍官們以為他們在中國大陸對付無知民眾的不法行為在台灣一樣可行,但他們卻遭到猛烈反對。受理台灣人投訴的美國人遂 強烈勸告中國空軍取消該佈告。計畫被毀的空軍軍官們當然對「美國人的干涉」憤慨不已,甚至揚言「即使用武力也要把美國人趕出去」。台灣佔領就在這種不愉快、攸關「面子」問題之氣氛中開始。 美國對台灣重要性的漠不關心,著實反映在列席台北受降儀式時,美軍代表所受的接待經過。我們的座機一到台北著陸,他們一有機會就採取讓美國喪失權威的行動。我們的座車在陳儀為首的車列後方發生故障,旋即被放鴿子。這些都是中國人的典型手法,我可感受到他們意圖以 預謀的非禮行為,使美國人在公眾面前失去「面子」。 *1945年10月25日-受降典禮 來台處理日軍 復員的美國軍人並未意識到自己正目擊台灣歷史的轉換,也沒有察覺到這個新時代對美國在亞洲的權益孕藏著危險因子。僅少數美軍顧問受邀參加在台北市公會堂舉辦的受降儀式。這個場所也是陳儀於1935年為祝福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發表演說的地方。他的第二次演講稿,則以北京語陳述中國打敗日本終獲勝利,始能取回台灣為內容,而對美國在這次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則隻字不提。安藤利吉上將完成了投降文書的蓋章簽署後,被捕,以戰犯身份遣送上海候審,但在此之前,他選擇了服毒自殺。 第四章 軍裝的美國人 *美國的形象-「神的國度」 台灣人為解脫束縛而感自在,也深切期望即將到來的良機,在百感交集中迎接日本降服。台灣人相當熟知美國的事情。過去我們透過短波收音機或空投傳單提倡的解放台灣,「自由主義四原則」或關於「開羅宣言」等宣傳均已普遍滲透。台灣人翹首企盼自戰前就雄厚實力支援中國及援助蔣介石的美國代表的來臨。1945到1946年間,許多美國 人來到台灣,其中有軍事代表、領事館相關人員、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UNRRA)、傳教士、特務等形形色色的訪問者來台,但並不是全都受到歡迎。 *注視美國軍人的目光 (戰後)最初出現在台灣人眼前的是穿著軍裝的美國人。台灣人早在戰爭未結束前就已注意到俘虜或被擊落的飛行員中沒有一個是中國兵。他們相信美、英軍解放了台灣,所以瞧不起中國軍的實力。他們對那骯髒、無紀律,隨意行搶的中國人不再掩飾其厭惡感。相對的,台灣人也 坦言不諱美國大兵在這裡人氣甚旺。中國人因失面子難免發怒,美軍顧問團並不理會他們的面子問題。對台灣人來說,這個顧問團等同是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軍事顧問團與中國軍事機構間表面上雖然維持禮尚往來,不過我們的存在對於陳儀來說,顯然是不愉快的。 10月中旬,有幾位日本婦人在路上遇害。台灣人雖因日本戰敗而高興,但因這起殺人事件太過殘忍,大家都受到衝擊。台灣一般社會對於日本人不可能有那種惡質的反感。這起事件是先前來台的調查官黃上校和張上校二人遊說台灣有力人士煽動屠殺日本平民的結果。他們預定於「10月27日」發動暴行,據說該等台灣有力人士並未理會。 *歸台徵用軍夫的說法 終戰後不久,被徵用軍夫陸續從海外歸來。其中有些雖被美軍俘虜,卻感激美軍的人道待遇,更有些人曾為美軍部隊忠誠的工作過。這種經驗與在華南迎接終戰受到中國軍非人道處置的數千名台灣籍日本軍的體驗相較,簡直有天壤之別。靠UNRRA的援助,駐在海南島的台灣籍日本海軍工員約八千名才能辛苦回到台灣,然而在過程中,中國當局的對待是極為殘酷的。據說,中國人曾向這批掙扎於飢餓邊緣的台灣人工員吼罵「他們是日本軍的走狗,不值得援助!」台灣人現在破口臭罵「中國表仔」或「國民政府」其來有自。美國人也同樣對那批又需要給幫忙而又無能的中國軍官及官員赤裸裸的表達其輕蔑之意。在餐桌上,美國人常以中國人技術無能、不老實、不誠實、窩囊等為熱門話題。 *招聘-駐台北常任領事代表 美國陸軍顧問團的高級軍官們處於尷尬的立場。他們私下對「被解放」的台灣人及「被趕出門」的日本人寄予同情,但在公務上卻不得不與陳儀一夥人保持密切聯繫。軍事相關的工作還算單純,但欲將接收的所有工商企業財產有條不紊辦理移交,則超乎軍事顧問團的能力範圍。(然而)就是有我們美國人的存在,多少可以抑制貪婪的中國人恣意掠奪,也約束了陳儀一夥人的舞弊行為。我知道陳儀派下有一票貪官污吏佔據好幾處原屬於日本人的公、私房地產。他們強辯稱之為「新開闢地區定居者的權利」。中國人知道我回來台灣,必會透過舊識及學生詳察國民政府統治下的台灣 情況,所以他們就開始仔細規劃欲迫我調離台灣。1946年4月1日,遣還最後一批日軍後,由「顧問團」改稱「聯絡班」的美國大兵也終於離開台灣。他們給台灣民眾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第五章 奸商政府 *國民黨的乞丐軍隊 台灣人因「光復」而感到的喜 悅,僅僅過了六個星期就消失無蹤。嘲諷中國兵和陳儀為肥豬的海報到處出現,又因受不了大批中國過來的詐騙集團與軍官不分上下的搶奪行為,「狗去豬來」之名言,也是在這個時期流行起來的。搶奪掠地分三階段進行。第一波是中國軍下級官兵的小偷行為。自1945年9月起至年底之間,凡是未經固定可搬動的一切物品瞬間成為他們的戰利品。最初抵達基隆與高雄的國民黨軍先遣部隊12.000名是最下級的乞丐模樣的隊伍。後來連後續部隊增加到約有三萬名,但仍屬瀕臨飢餓邊緣,毫無軍紀的部隊。在中國大陸,他們常被要求掠奪盜竊以養活自己,來台之後,同樣被期待自食其力。 第二階段的掠奪竊盜是由軍官們有組織的進行。他們進入礦山、工廠、醫院、學校後,不但將機械設備拆除,連平交道的自動號誌、電線、自來水管以及其他金屬品如把手等通通拔掉。這個組織甚至在港口派有轉送人員,負責把贓物運往中國。 第三階段是陳儀一夥人所進行的。所有的工業原料,儲存農產物以及自日本人沒收的房地產全部移轉到手,至1946年底為止,龐大的物資已經在台灣消失殆盡。翌年1947年初,陳儀親信的行政官企圖強行推動專賣制度,藉以全面控制經濟。這就是後來發生228事件的遠因。 陳儀的文官們住進日產住宅之後,都把玻璃碎片固著於圍牆上方,或在屋頂舖設鐵絲網,這種現象正好說明中國人心目中如何看待自己的軍隊。 骯髒無恥的中國兵大都從中國內陸地區強徵而來。看在已近代化有禮貌,生活程度也高的台灣人眼裡,難免輕蔑嘲笑其無知。例如偷到自行車,因不會騎而扛在肩膀沿路叫賣;將河邊小艇的繩索橫跨馬路綁到對面的行道樹,造成交通中斷;通信兵跨過鐵路舖設電話線,火車一通過立即斷線…荒誕不經的事件層出不窮。 *台灣人對國民黨軍隊的反應 日軍官兵的遣還本國迅速進行。台灣人並無軍隊組織,警察人數也甚少,但因台灣民眾早就習慣守法,皆能維持良好秩序,使陳儀未曾面對有組織的反抗。陳儀於翌年元月發表台灣青年的徵召計畫。他圖謀把台灣青年投入中國的國共內戰。對此台灣領袖們則以統治權未依和平條約 正式由日本移轉至中國為由,指其違法而予以反對。 1946年9月,台灣人與中國軍的關係日趨惡化。台灣人仍嘲笑中國士兵的軍紀蕩然與近代生活上的愚昧無知。相對的,中國人以為受到比自己更下等的「化外之民」的侮辱,當然掛不住面子。我想這點是足以說明往後發生在台灣的各種狀況的關鍵。 *儲藏大量物資牟取暴利-高官大發財 當時國民黨接收的物資以戰前成本計價,已達十億美金,加上原由陸、海軍儲存的食品、被服、醫療器具、藥品及無法運往南方戰場滯留於台灣的補給品,以1945年原價估計高達二十億美金之鉅。 此外,武器彈藥類的價格更是無法估算。如此龐大的物資自中國人統治台灣一開始就輸往中國。據稱是補給中國內戰中的國民黨軍,但我們握有充分證據相信那些物資在送達戰線之前,大部分已被盜賣。 戰前,台 灣的米糧已達年產一百六十萬噸之多,島民約消費其半,過著豐足的生活。雖然在1945年因缺乏化肥發生大歉收,但島內住民仍有充足的糧食供應。1945年後半發生的糧食大規模盜賣,開始造成台灣人與新政權間的極大對立。因為再也無法掩蓋米糧源源不斷流出島外的事實。 受到指責而惱羞成怒的陳儀反咬台灣人暗囤米糧,乃命軍、警搜查民宅。執法人員趁機索賄或恐嚇取財。就在這時,上海幫會「藍衣社」結合本地「流氓」時而煽動暴動,時而襲搶私人倉庫。陳儀的檢舉私藏米運動的真正目的在於破壞受過高等教育的階層。宋美齡胞兄宋子文管轄的行政院發出命令,將倉儲中的大量砂糖出貨。後據香港傳來的報導這批砂糖進到香港的私人倉庫之內。台灣人相信這件事也算是宋子文的盜竊行為。戰後的產業復興及經濟復甦所必須的資源,如煤炭等民生必需品的大量儲備亦被中國軍‧政合力連根拔起,運往上海,為陳儀等人帶來莫大利益。 *中國高官(主任委員們)建設新台灣的準備 新行政組織涵蓋承自日本時代的社會福利部門及高度近代化的管理部門等,看來相當堂皇。陳儀周圍的行政官員或幕僚有些具有留學經驗,而經濟方面的基本管理則委由財政、交通、工礦、農林等四個委員會管理。這些組織雖然井然有序,實際上其主管權威往往受到政府內個人或派系鬥爭的影響,有些因機能的重疊權責變得不明確。光就派系而言,有軍部派、上海派對首都派,加上個別主任引進的自己派系及跟班,和一家老小安插在委員會各部門中坐領乾薪。所謂「牽親引戚」,連起碼的學歷、資格都不必考慮,任意把親戚安置到重要且有利益的職位上去。日本時代的行政事務人員總數是18.300人,一到1946年底,陳儀之下已擴增到43.000人。 1945年10月,日本人從官職或產業幹部職位形式上遭到解雇,但仍有以技術人員為主的三萬人受到留用為顧問。這固然證實中國人沒有自己管理台灣的能力,他們為顧全自己的「面子」非得日本人提出「請願書」請求留用他們為顧問,…可是親眼看到陳儀等的統治之後,大多數轉為希望歸國,實際留下的只剩區區二千人而已。 *在台灣當起「指導者」的國民黨員 陳儀聲稱要訓練「落伍的台灣人」來繼任日本人,乃於1945年12月開辦「台灣省訓練團」。它主要對台灣人灌輸三民主義、蔣介石言行錄、中國地理、歷史等,但其課程過於粗糙,結訓後被採用的學員寥寥無幾。台灣人看到中國來的新手佔去日本人留下的缺,而深感不滿。起初台灣人得到屬於跑腿之類的下級工作,後來連此類的工作也被中國移來的人逐漸剝奪。 一時之間,台灣人曾對國民黨心存興趣,也曾經認為三民主義應該適合在台灣施行。所謂三民主義被解釋為:國民黨與國家領袖要努力於台灣人回復中國國籍(民族),實現民主代表制度以確保台灣人的權益,並由台灣人自治台灣(民權),由黨扶助台灣經濟的復甦及其發展(民生)。 事實上,政府與黨的關係並不分明,台灣人馬上覺察到黨政不分的情況。黨員自詡菁英階級,政府不但在經濟上要支援黨,還要奉獻。黨係以擴大國民黨黨主席權限作為組織目標。這點恰如希特勒在納粹黨一樣,若沒有蔣介石就沒有國民黨。 日本時代,人民須向最高的天皇肖像敬禮,如今換上孫文的「國父」遺像以及蔣介石的「領袖」肖像到處供奉,甚至要求民眾以「黨歌」當成「國歌」隨時高唱。不久後,國民黨普設支部於全島,(煽動者)利用民眾大會大力鼓吹試圖說服民眾盲目服從於黨的意志。後來黨組織開始利用來自上海的無賴之徒強徵捐獻或利益的分配,隨即遭到台灣人的斷然拒絕。地方新聞對他們的企圖開始有所報導。 1945年深秋,黨的威信已經掃地,黨發言人與為政府喉舌的報社開始大加抨擊台灣人的「愛國心不足」及歧視外省人的行徑。1946年整年間,由於黨的基礎尚未穩固,情勢也不致嚴峻到暗殺批判者或採取肅清行動。但為對付頑強的台灣人地主階級與知識份子領導人物,設立「勞動訓練營」以便管訓給予懲戒性的「政治的再教育」。 *接收日產的處理 國民黨光從日本人手中沒收的動產、不動產總額相當龐大。陳儀一夥人已將儲備物資運往中國本土,安插職務給親朋好友,也將台灣領導者送到集中營管訓,接下來著手處理日本人不動產。他們真的發現到寶島了。 政府資產舉凡公有地、公共建築物、鐵路、廣播電台、電信電話、港口等交通通信機關與專賣局等官營事業之外,尚包括台灣銀行、台灣電力、台灣拓殖等官民合資的大型公司。公共社會福利部門包含學校、醫院、研究所、各種試驗所等,另在財務關係方面尚有兼收台灣人存款 的郵政儲金、保險、信託等屬於個人的生涯儲蓄在內。准許日本人攜帶返國的家財只限定手提及背包的範圍而已。 由結果推算,日本官民已對中國支付達美金四十億元到五十億元的賠償金。假若中國掌握適宜的管理能力,台灣必可勝任供應中國大陸復興所需資源,也可訓練所需人才。 第六章 陳儀的必然的國家社會主義制度 *專賣機構 日產處理委員會(日本人資產的接收機關)在編製資產表時,台灣人並非毫無意見而保持沈默。他們主張台灣的日產是以台灣人的勞力與資源推成的。有可靠紀錄顯示,甘蔗田是向台灣人沒收而來。 台灣人認為接收日產應分為三大類,即東京政府所屬的應由中國中央政府來接收,總督府所屬的部分則由台灣省政府接手,至於日本人私產部分應暫時交付信託管理,而後為島民的福利來處理。其處理方式最好給台灣人申購的機會才算妥當。 台灣企業家們因應日本私產的拍賣,集資一億元成立投資公司,並鼓勵以千元面額的鈔票認股。這項計畫進行得相當成熟時,政府突然凍結千元鈔的使用,到實際拍賣時,台灣人實際上已被排除在外。 陳儀一干人其實另有計謀要侵佔日本私產。在接收委員會底下設置多個小組委員會,接著各小組委員會再細分設計專門小組織。乍看之下似乎是合理的責任分擔,但各委員會的職位莫不由陳儀的心腹所據,在其下級單位更委由該心腹安置各自的親戚、友人。在各管理委員會下面,另設特別處理委員會俾以管理特殊企業。 依照這種作法,以工礦管理的主任為例,包括設立三十三個處理委員會,亦即大公司,比照民間企業的手法來經營。總之,原來甚具效率的日本人的產權與經營方式,在一夜之間變成中國人無效率的經營。這票中國人一面領取官職公俸,一面兼收由偽裝民營的事業賺來的收入。 *無產品可賣、就賣工廠! 1946年是台灣經濟陷入困境而無可救藥的一年。物價高漲,生產力低落,失業者急增,問題一天比一天嚴重。產業漸呈衰退,市面商品匿跡,台灣全島化成一個銷贓市場。滿載貨物出港的運輸船回程卻載滿發財夢的中國人來到。他們對長期投資興趣缺缺,反而只求眼前近利,報酬率非長期投資的「倍」數不取。政府是「商人的政府」,官僚對產業的復興和成長毫不關心,只靠出售家當度日,其政策偏重促進中國人的利益以及設法排除來自台灣人的競爭。 日本人留下來的專賣制度正是那些貪官最愛的獵物。正規專賣品之外,幾乎所有商品均已納入政府管制,在政府部門間先行輪流買賣,每次炒高數倍售價後,變成經辦人的利得。與工商業無關的行政人員也鑽研各種貪瀆之道。例如:把日本時代的機關學校留下的公文圖書當成廢紙出售,中飽私囊。支撐地區的工廠一個接一個消失。庫存原料,連機械設備也拆卸出賣,最後殘存的廠房就充當廢鐵運往上海求現。一般來說,中國人管理者是極其無能的。 *輪船與鐵路-島內交通 鐵路原係台灣經濟生活(流 通)的命脈,它所受戰爭的摧毀,不多久已見修復完成。台鐵的「台北機廠」具備全中國都無法相比的優良技術與設備。1945至46兩年間,鐵路的損害實由新來的中國人自己所造。兵士們剝奪銅線,竊取鐵道轉轍器,有的乘客使用利刀割走二等車廂的座椅絨布,客、貨車上的金屬裝設全都不見。台鐵在新局長陳清交的管理下,民眾已無法放心托運貨物。 交通處長任顯群主管倉儲、島內運輸及港口海運。不論是運輸到都市的農產品或運往中國的物資,在這種獨佔的交通制度下流通,非經苛扣油水無法過關,是另一種巧妙的榨取制度。 海上運輸的獨佔權也握在招商局的子公司---台灣航業公司手中。上述各種統制與 獨佔終究扼殺了外資對台灣的關心。 *尚未浮上表面的危機? 1941年至1945年之間,中國人對於台灣的財富與複雜化的經濟仍無任何知識和瞭解,經由美國的研究調查才引起其注意。宋子文在戰時,偶而會出現華盛頓,透過其密探取得各種情報,顯然有作一些日本投降後的準備。五月間,我在上海向銀行家和企業家發表台灣情勢的談話。當時他們的質問是尖銳的反映出陳儀統治下發生的新問題。 五、六月間,我們察覺到中國人之間因利害關係屢次發生衝突。在南京與上海雖未曾表面化,但在台北,中國空軍封鎖機場,中國電信局停辦對台電報,高層人士為逃離台灣,求見美國領事尋求協助,因戰利品的分 配問題,終於爆發不滿。 *台灣餅的另一種切法 結果,陳儀一夥人雖可續留台灣,但不得不將其利益廣泛的分配出去。南京命令他們需重編接收資產,改變責任分擔,並且必須交出主要大企業,委託國家資源委員會執行管理。唯有國家資源委員會具備資格替台灣銅礦公司、台灣鋁業,中國石油公司 安排其復興所需的外國(美國)資金及技術援助。依照新規定,他們更需將製糖,化肥,造紙,礦業,機械工業以及在基隆有船塢設備的造船關係的七大公司交給國家資源委員會、台灣政府及身份不明的中國資本家共同管理。 其餘事業仍由陳儀屬下的委員們分配。他們也進行重新組織,把十二家大公司合併為台灣工業企業公司,以台灣省政府與偽裝民間人的政府委員及其派下心腹為股東。這個聯合企業包括了煤炭、鋼鐵、橡膠、植物油、紡織、陶器、電機、玻璃、化學藥品、印刷原料、建材、礦山、 工業用備品製造等多元公司。營運資金的限制、許可、認可制度的繁雜,規制與不合理的規則下,不行賄賂當然無法得到認可。員警則因監督民眾是否遵守規制,賄賂收入一路增加。貧富之差距繼續擴大,中產階級消失無蹤,這樣正想把台灣人的生活水準拉低與中國大陸等齊的陳儀看來,豈非正中下懷。 第七章 不受歡迎的目擊者 *未曾消失的台灣問題 中國人於1946年4月為美國陸軍聯絡的撤離短暫時間感到歡欣,到了5月,對接踵而來的美國領事館和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UNRRA的設置就相當不樂見了。華盛頓的「中國優先專家」認為台灣是不需認真討論的問題,任它放著不管就可自然解決。然而這個問題實際上一直存在,未曾消失。 斯克里 普斯霍華德新聞社(Scripps-Howard Papers)的牛頓記者撰寫台灣特輯,並以大膽標題揭發真相。其標題曰: 「貪腐的中國人統治,榨取富庶之島」 「中國人榨取 台灣遠超過日本人」 「因中國人惡政,台灣的工廠生鏽無法運轉」 「台灣的災難,美國應負部分責任」 另外,華盛頓郵報亦以「台灣的醜聞」為題,揭載社論,質疑美國的責任。對此國務院以「中國人有無統治台灣的能力,決定之際未經考慮」為辯解。總之,台灣問題確實對我國帶來困擾。 *精神分裂症式制度-美國領事館的設立 美國領事館重新開辦後,除處理通常的領事業務之外,尚須成立取名為美國新聞處 (USIS=USInformation Service)部門。這個部門負有館外開拓工作的艱難任務。USIS的任務是向民眾講解與宣導「民主主義」,爭取「站在同一陣線」。它為台灣吹進一股新鮮的空氣而甚受歡迎,但也難免有與當地民間人士交往過深之嫌。台灣人似乎會錯意,寄望USIS能寄以同情,理解聽取其難題。然而這完全是違規行為,因領事館係公務機關,只好擋住那些流進來的情報。 以老練外交官著稱的領事認為領事館是衙門,且自認是代表舊體制的官僚,只能循規蹈矩與對應官廳來往。因此USIS是代表戰後新體制的組織。根據陳儀的部下透露,我們就中國軍在台灣的亂紀行為所提的秘密報告一事,陳儀已受到蔣介石的關切。我們與華盛頓的通信竟然洩漏了。感受到島內緊張情勢節節升高之際,我們必須在通常的領事事務範圍之外作些足以維護美國權益的工作。發生於1946年的琉球人問題正是一個良好例證。 *琉球人及其他麻煩族群 領事館雖公開表明在台外籍人士均與美國無關的立場,但麥克阿瑟已經下達遣還日本人的指令。其對象涵蓋14.906名的琉球人。他們也處分家產後由台灣各地集結到基隆來。在遣還人數約達三分之一時,我們又接到另一道指令,將剩下的人暫留台灣。因為飽受戰火摧殘的沖繩再也無力收容他們。淪落為街友的琉球人不得已就在總督府的灰燼中或公園內搭起小屋進住,此時有超過2.000人陷於飢餓狀態。中國人以對方是日本國民且是敵國人為由,採取不理不睬,與我無關的態度。美國領事仍然貫徹其不關心立場,最後還是由UNRRA設法救濟,讓他們度過難關。 戰爭終結當時,有各國籍的人士居住台灣。他們不論有無資格,大多向美國尋求援助。留台的日本人曾經表示,他們希望一旦有事,美國政府能給予保護。他們所指美國政府並非領事館而是UNRRA。 *中國人對外國批判的反應-「請看清真實吧」 陳儀一夥人對外國人感到憤慨。外國人的存在使他們的工作量倍增。他們一方面需要向海外吹噓自己的業績,另一方面需忙於貶抑在台美國人及其他外國人的信譽。他們極重視防患未然,懼怕台灣人直接求援於聯合國或外國,為此,美國副領事(即我自己)和UNRRA便成為他們的心中大患。 若有美國視察團、記者團或其他可疑的外國人來訪,一律派「外事代表」頭銜的人員貼身接待,將訪客的骨氣消除殆盡之後,讓他與現實情況隔離。在台北有家「幸福酒吧」,是由宋家一派經營,是接待外國人的招待所兼情報收集所,今日「圓山大飯店」就是其一連串系統之一。 第八章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UNRRA)與中國善後救濟總署(CNRRA)的歷史 *UNRRA在中國的計劃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UNRRA)是美國慈善事業在中國的新企畫。九一八事變之後,美國從1932年將「對華援助」提高到國際戰略的位階。當美國提出此類援助時,宋子文即以維護「中國人的尊嚴」為由,主張援助物資的一切法律管理權委由中國人操控。在歐洲諸國方面UNRRA握有救濟物資送到「最終用途」之前的管理權,但在中國不但這些物資從貨輪一經卸貨即喪失權利,而且還要負擔國內運費和倉儲費。 宋子文辯稱為推行UNRRA事業,必要另組稱為CNRRA(讀仙拉)的機關。在實施上,UNRRA只能作推薦的工作而無任何權利。聯合國不但喪失法律權利與管理權利,更使他們驚訝的是,據稱為籌措配給經費而不得不贊成以「適當價格」變賣部分物資。結果大部分的援助物資在市場盜賣殆盡。 *CNRRA 的詐騙手法 台灣地區的UNRRA-CNRRA計畫是於1945年11月1日供台灣使用的援助預算撥下後,在上海啟動。經兩個半月後,在台北最初實施的計畫係先以自來水管的修復工程開始。到2月21日作業結束時,因完工檢查不合格而下令重來。 原來已埋設的水管被盜挖變賣到上海去了。之後續有九項其他計畫也遭到同樣命運。台灣所面臨的問題完全起因於惡劣的政府。例如米糧短缺是因為政府和貪官的投機囤積和對大陸走私所致。 UNRRA的要務竟在提防經管肥料分配的農林處長和經管醫藥品的衛生處長趁機施展奸策。台灣今已淪落在全面性貪腐的蔓延,和浪費無效率的狀態之中。台灣人之中已出現與陳儀一干人勾結牟利的人。 相對於UNRRA標榜推行慈善義務,CNRRA則一貫以商業行為當成目的。陳儀政權下,學校、醫療、公衛、福利機關只有崩潰一途。台灣反向十九世紀倒退之中,加以糧食短缺,恐有釀成叛亂之虞。 *UNRRA在澎湖島的奮戰 澎湖島是台灣少有的「糧食不足的地方」之一。CNRRA對這個付不出「領取救援 物資應付官員手續費」的地方完全不感興趣。UNRRA當然希望改善這種窘境,雙方居然糾葛不斷。公共衛生和醫療狀況極端惡化。1946年發生200件以上的霍亂病例,但台灣省衛生處長經利彬竟然拒絕給予收容與治療。在瘧疾治療方面,政府雖向UNRRA領到幾百萬錠的阿的平抗瘧劑(Atabrine tablet),實際接受治療的病患卻僅六十人而已。 於飢餓中掙扎的島民所需糧食,以麵粉為例,實際發送的僅是公開數量的一成,至於餅乾送達需耗費五個月的時間。要裝運物資到澎湖時,除在本島出港時需經五個機關認可,抵達澎湖卸貨時亦需另五個單位批准,且其個別階段常需行賄始能過關。 *運輸‧通信的窒息 外國船隻在國內運貨視為違法,因為它(這類業務)是屬於宋子文的中國商船航海公司(招商局)及其子公司的特權。有一次,UNRRA欲將肥料原料的磷礦輸往台灣時,他們要求的運費是32美元/噸的天價,歷經議價,雖降至4美元/噸,但此例遂暴露其暴利情況。同時無特權可耍的台灣人民間輸送公司面臨的問題也一一浮現出來。當然如對適當對象行賄,還是可以作一點業務。 然而,需向多數官員行賄的生意根本無利可圖,台灣人的小本生意於是急速銷聲匿跡。1946年在台南與澎湖間的運輸中曾經敲詐UNRRA物資的十個機關中,有四個是屬於關稅局的單位。港口因爭奪賄賂,對外貿易幾呈窒息,到1946年底已經不可能進行正常的進出口貿易。在此台灣的經濟命脈等於由控制港口管理的新來者肆意壟斷。如此混亂中,檢疫工作卻被忽視,醫藥品和器具也被剝奪,保健和福祉事業俱呈崩潰,人們只好眼睜睜地目睹霍亂、黑死病由中國大陸溜進來。 *公共衛生和社會福祉的崩潰 在UNRRA醫療、食品、社會福祉關係的專家們抵達之前,台灣的各都市已逐漸變臉,成為和中國大陸都市一般的髒亂。1945年秋,蔣介石的「保安隊」欲將掠奪物資運往港口而徵用垃圾車之際,街頭角落堆滿廢棄物,鼠類以驚人速度繁殖。本來台灣人已有四分之一人口在享受公用自來水的恩惠。然UNRRA為台北市自來水修復所費努力,不幸因消防栓、水龍頭、鉛管等廣泛的遭竊而面臨重大挫折。 往返中國大陸之間已全無檢疫、防疫上的限制,中國人自大陸帶來的惡性天花迅速流行時,政府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在日本時代接受訓練的台灣人醫療從事者都歡迎具有新觀念、技術、機械的UNRRA人員,並給予協助,但UNRRA仍被中國人衛生局長拒絕於外。當實施撲滅瘧疾運動時,UNRRA所提供的四千五百萬錠的阿的平抗瘧劑,遭到這個經局長拒絕免費發放。 被稱為「迎」(Mukai) 事件的不幸事端在台灣人與中國人之間造成不可跨越的鴻溝。這個事件發生在台北著名的婦產科迎博士身上,因他對中國人高官夫人的醫療糾紛而被逮捕,醫院也被接收。由於台灣人的抗議與名律師的辯護,迎醫師終於無罪獲釋,卻令原告的中國高官大失面子。(擔任辯護的台北市律師公會會長李瑞漢氏,之後在228事件中 遭到拘提從此行蹤不明)。 *鼠疫 與霍亂的回歸-「現在這裡已是中國」 1946年發現四例腺鼠疫。病患是未經檢疫的情況下乘坐戎克船(中國帆舟)來台者。如要追究責任,應該是日本時代嚴格執行的檢疫制度已崩潰。到夏季,這次換上霍亂流行,但霍亂早在1919年後的日本時代已經絕 跡。UNRRA醫療團隊與台灣人醫師,衛生關係人員的協力使這場流行病至秋季漸趨平息,然而霍亂患者的總人數仍創2.690名之記錄,衛生局經局長對其防治措施曾公然加以妨害。 台灣人每就傳染病預防處置的不當向美國領事館投訴。隨時間的流逝,台灣人漸漸傾向於期待外國人代言他們的關心事,希望借力達成改革。國民黨與政府則雙雙隨島內情勢的惡化,變本加厲地使出把責任轉嫁美國的奧步。 第三部 危機及其餘波 第九章 話說台灣人…幻滅的一年 *新政府下的法律與秩序 日本留給台灣最大的貢獻是社會的安寧。制度的確立與法治的徹底進行,使人人得以享受依法保障,然而自從日本的投降,這些都不見了。 從降服到聯合國接收的「過渡期間」,最初一個月內情況最為混亂,包括陳儀派的高官在內盜賊橫行,各種竊盜、詐欺、搶劫層出不窮。日刊報紙詳細報導政府的貪婪、舞弊,揭發蔑視台灣人為「化外之民」的中國人所幹醜行。日本警察下崗後,由不諳台語又無知的中國人充當。他們與所謂「流氓」的地下組織有所聯繫,幹遍了入侵民宅搶劫的勾當。受到無軍紀「乞丐軍隊」的危害,雖僅限於港口都市或大都市,但警察的腐敗影響所及,遍佈全島的街鎮鄉村。台灣人領袖們於是深感有權管理警察的省長、縣市長必須經台灣人選舉始能改善解決。 *代議制政府與國民黨 陸軍、黨、政府進入台灣當初,一致相信要在這個「落後地區」支配、管理代表議會並非難事,因此陳儀也再三答應台灣人將可參與政治。陳儀在12月26日發表「台灣省各級民意機關成立方案」,也就是在1946年5月以前要設置「各級參議會」(即人民政治委員會 -P.P.C.)來協助政府。凡是省民皆有選舉權,而候選人除需符合政府與黨所訂條件外,需以台灣籍為限。由縣市級參議會選出省級參議員,再由省參議會選派代表,參加國民代表大會。雖有人對國民黨參選資格取得過程所要求的「忠誠宣誓」提出異議,但候選人需要國民黨的認可,只好付出相當代價。總之,國民黨黨鞭在管理一切候選人的審查與登記,皆可自由操縱選舉事宜。 *第一屆台灣省參議會與陳儀 第一屆參議會在1946年5月舉辦。陳儀操控議事的企圖讓大家大失所望。在陳儀的冗長開場白之後,最年長的一位參議員起立發言,敘述自己在二十二歲那年,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之後的發展經過。他說新政府的活動與成果,不僅被拿來和日本統治時代比較,也警告必將與十九世紀專搞營私舞弊和貪腐的清朝政府比較。陳儀和下屬無疑以 極不愉快的心情聽取此種發言。 當夜,被教育處范壽康處長侮辱台灣人的謬論,所激怒的郭國基參議員就以如下言詞予以糾彈。「……我們歡迎並尊敬真正為台灣將來努力的外省人,但如果是為尋金夢謀取官位而來台者,我們當然要拒斥。由於治理台灣是台灣人的義務。」再者,對於警備總部柯遠芬參謀長的恫嚇性演說,大家回以滿口譴責的質問。會期接近尾聲時,會議草擬抗議事項,列表提供行政長官之參考,即以「榨取經濟」「軍、警之濫權」「官營公司的獨佔」「排除台灣人就任高級官職」等為重點。 五月的參議會不幸地將台灣人傳統的散沙式社會暴露無遺。十天的會期下來,參議會淪為發洩不滿的場所,新聞報章則對人民不滿陳儀等高官的情緒火上加油。 *反對派嶄露頭角 如郭國基倡導「台灣人該武裝起 來」的激烈主張的一派,又如王添燈主張藉出席南京的國民大會之機會,直接上告蔣介石以罷免陳儀,更有如廖文圭,廖文毅兄弟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佇候著國民大會代表的選舉。他們相信如能正確的管理好台灣,必能成為中國大陸復興的基礎。他們不過是要求撤換1946年當時,代表中央政府派駐台北的官員,同時要求法治政治,其目的只想遏止國民黨「同胞」的榨取而已。 12月的參議會席上,大家才明白,政府對五月提出的抗議表事項未曾關心,因此民眾的反感轉強,其憤怒更集中於國民黨的無能與腐敗,民意代表們已不再隱藏對政府的敵意。 第十章 謀求承認 *誰來調停-南京,東京,華盛頓,還是聯合國? 台灣在這樣的情勢下,跨進1946年。但台灣人仍然幻想蔣介石將能注意到台灣的實況。他們仍忠於蔣介石,且相信新中國的未來,期盼那份新憲法,足可保障台灣人的利益。1946年1月,陳儀擬引進徵兵制度而受到強烈反對。台灣人領袖們指出,技術上台灣仍屬「被佔領下的敵國領土」,佔領軍不可對其住民實施徵兵。 本案雖經立即撤回,中央政府卻因(牽連到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統治權問題」被提起一事,顯得非常敏感。他們擺明抗拒一切外國勢力的介入,一再宣傳台灣是「被盜取的領土」以及「開羅宣言」的正當性。但在台灣人之間卻產生各樣一廂情願的看法,例如美國人的插手已迫在眉睫等謠言快速擴散全島。此類謠言對美國領事館的確是一樁麻煩事。 *台灣報界指明問題之所在 哥倫比亞大學出身的林茂生博士擔任主筆的「民報」,配合1946年1月中央政府視察團來台時,以「如果孫文的三民主義無法在台灣實施,中華民國前途必屬黑暗」為主題連載一系列記事。這項運動引起台灣政治重建協會的誕生,同一時期「市民自由擁護委員會」也開始運作。「民報」以辛辣犀利的社論主導民眾思考必要自衛的問題核心。 1946年1月另見「人民導報」的創刊,以攻擊陳儀政府的腐敗而受到民眾的歡迎。又以林獻堂為代表的團體發行「大明報」以知識階級為對象解說自由民權政府的確立。政府幾乎全面干涉新聞,「言論自由」成為熱門話題。政府雖以中國大陸的貧窮作比較,勸說台灣人應知足才是,但台灣人反以中國的腐敗墮落,台灣不應隨之腐敗墮落來駁斥此種論調。中國人過份低估了台灣人高度的教育普及率所得來的東西。 *美國有無責任? 滿懷希望的知識青年階層發行各式新聞,雜誌來表達他們對將來充滿希望的計畫或主張。這些刊物也滿載介紹美國的文章,大力鼓吹向美國學習的重要性。他們認為若非華盛頓源源不斷的援助,蔣介石國民政府必無法苟延殘喘,故其在台灣的倒行逆施,美國應負道義上的責任。 有一控訴指出,原本優於中國他省的台灣公益事業,如今卻任其荒廢未加修復,期盼美國伸手援助。 曾在菲律賓被美軍俘虜的台灣人來信陳述,如果台灣人可選擇統治者,第一會是美國,其次為日本。我們的政府實為腐敗的政府,視我們為奴隸,是引領民族通向地獄的政府。我們的處境正如趕走狗 (日本),讓豬(中國)進來一樣糟糕。我們必須先依賴美國,再依賴日本。這就是我們的願望。 *蔣夫妻的訪台 不少台灣人認為美國人的力量幾乎是無限的。但是對象徵「美中友誼」的蔣介石和宋美齡就無如此崇高的評價。馬歇爾將軍為拯救內戰中的中國,在南京摸索國共會議,雖先得到共產黨周恩來的同意交涉,但蔣介石卻拒絕出席。其理由是擬飛台灣親臨光復週年紀念慶典。蔣介石無 意自行解決所面對的問題,反而相信美軍會即時擊破共軍。 蔣介石的台灣訪問是國民黨的重大失敗。從機場出發夾道歡迎的迎接隊伍,看到美國人通過時熱烈歡迎稍後等蔣介石 通過之際,卻默不作聲僅給予目送。現在,即便是穩健派的台灣人領袖,再也不敢奢望「如果蔣介石知悉實情」情勢可獲改善。大批年輕人失業,官僚與富商汲汲於貪污和舞弊,來自中國的「同胞」結黨營私,到處掠奪,在此亂象中,年關已近。一群台灣名士聚集起來組織台灣憲法施行促進協會。新憲法已於12月25日制訂,他們期待在一年後施行時,即可實現自治與自決的理想。 *美國的宣傳對不滿情緒火上加油 當時美國USIS散發宣傳物指出「人民自決是全人類的特權」,但台灣人因不在如此「奢侈的環境」中,而只能半信半疑。然而美國的USIS卻以圖解述說美國的成長過程,為反抗「無代表權的課稅」揭起的獨立運動,乃至民主主義等,且特別說明,理想的政府應該是允許宗教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自由選舉代表的自由的 政府。在華盛頓製作的此類宣傳物,實在不適合於此時此地已現紛亂徵兆的台灣。結果難免招致誤解,以為若台灣爭取樹立民主主義,必可獲得美國的響應。 *危在旦夕的第二屆參議會 12月12日,台灣省參議會召開第二屆大會。陳儀的幕僚意圖削弱大會效果,不許使用較大集會場所,選擇在無法容納旁聽者的狹小場地舉行。政府的報告不但與第一屆大會同樣不正確,且幾乎漠視春季大會所決議的事項。台灣人至此恍然大悟,這個參議會不過是中國人高層偽裝民主過程的幌子而已。最後大會在憤怒的氣氛中草草結束。政府低估了台灣人要達成建立代表制政府的意願。他們絕不是中國內地的鄉巴佬,而是由高度近代化的日本統治過五十年的島民。美國人的立場十分尷尬,一方面,中國在台灣的「威信」是以美國為靠山,另一方面,台灣人又想靠同一個美國把他們從新的暴君手裡解救。 *政府掀起排外運動 當時美國領事館同時面對三方面的問題。台灣人希望藉助美國的力量驅趕陳儀賊幫,美國人又不斷支持國民黨,而國民黨則極欲摧毀台灣人對華盛頓的期待。陳儀的新聞秘書鄭南渭主持的宣傳機關就以造謠及散發流言展開運動,藉以毀損台灣人對美國及其人民以及聯合國的信 任。 進入12月,發生了一起重大事件。那是陳儀手下企圖上演台灣人襲擊美國領事館的戲碼。那時東京爆發一件台灣不良份子與警察的衝突,主謀者被麥帥司令部逮捕並驅逐出境的事件。中國人趁機煽動台灣人起來抗議。政府的代理秘書長雖用秘密口吻把示威的情報傳達過來,其實我早已接到台灣人代表者的通知,指出這個計畫是政府的預謀。 在此前後,中國大陸的共產黨職業學生煽動者已進入台灣。但台灣學生並不關心共產主義運動,只希望能將台灣的學術回復到1945年以前的水準。他們相信這個目標只有向西歐世界訴求,接受其援助以外,別無他法。1947年1月9日,再次發生政府策劃的反美示威,惟事後有多數學生表示是受到政府強迫參加反美運動,來館表達歉意。 第十一章 慘案前夕 *鬥爭的肇端 從迷思中覺醒的台灣指導者,1946年底就已向外求援,但無意求助於共產黨。戰前原已富裕的台灣實無容納共產主義的餘地,但在台灣各地被中國人搶走職業的勞工階層,仍發起罷工抗議,與中國人對立起來。當時政府堅稱失業人口不超過一萬人,但實際狀況估計應有三十萬人之多。這群失業者回鄉後,將都會區的慘況傳遍全台各個角落。罷工與示威次數驟增,加上1947年2月中旬糧食短缺再起,各地引發多起米荒紛爭。 *台灣人是同胞?表兄弟?抑或敵國人? 台灣領袖認為訂於1947年12月施行的新憲法,是考驗蔣介石的誠意及中國政府政策的最後的試金石。當時到處可聽到有關平等待遇的警告,即南京(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除非給台灣無差別待遇,即使是裝模作樣,否則必定發生「為爭取自治權的內爭」,甚至可能立即轉變為要求獨立。 台灣領導者廖文奎發表一文激烈譴責國民政府與國民黨爭食台灣的狀況,同時警告台灣終將叛離中國。另一方面,重慶的中央日報撰文指出,台灣希望獨立或附屬美國,立即引來各方撻伐。 台灣人要的是地方自治及縣市長的民選,而最痛恨的是中國過來的貪官污吏,但政府卻恐懼喪失統治台灣人的力量,訓斥台灣人需「謙虛學習中國指導者」。此類論戰急速加劇,暗示南京政府若不加速改善事態,動亂將一發不可收拾。 1月9日,省府公佈「遵循中央政府的期待 ---」擬增收30%土地稅。陳儀雖表明使用於教育後代經費,但已無人願意相信。全島的教育機關資產已於1946年被劫後,庫存已空,日本人教師離開,改由中國人濫竽充數接班。街談巷議中流行一句:「上海已沒人修鞋,因為全部鞋匠都跑去台灣做淘金夢了」。約從此時開始,學生的罷課越來越頻繁。 *1947年憲法生效是否流產? 1月10日,台北的反美示威次日,陳儀發表,預定於12月25日生效的新憲法將不適用於台灣。他表示台灣人的政治素養尚未成熟,尚須由國民黨繼續「監督指導」。他進一步在1月12日發表,由於「財政困難」,決定解雇30%的公務員。台灣人立即明白這是為出缺給中國人所作的裁減措舉。台灣人的不平與不滿已經瀕臨爆發的邊緣。 *台灣和上海兩地的危機 1947年1月,中國已瀰漫國民黨與政府即將崩潰的徵兆。眾人不無急於蒐集一切財物準備逃難。台灣對內戰失敗的國民政府而言,處於絕佳地位。在台灣,陸軍率先提出以台灣青年為對象的「募兵、徵兵的混合計畫」後,又由陳儀發表普選延期,在在導致新騷動的發生。 台灣人在致函中央政府的陳情書中表白,「台灣業已實行完全的戶口調查,地籍調查,警察網,良好的衛生狀態,便利的交通機關,以及普及的教育。可見台灣是文化水準既高又安全的地方。然而現今台灣人卻處於空前異常的環境下,具有才能的台灣人已毫無出路。為使台灣恢復戰前水準,只需政府官員改善、矯正其無效率、不健全的習慣就可。1947年的台灣人居然使用日本時代作為尺度,來測量國民黨政權的業績。 *二月的獨佔組織 進入2月,陳儀再發表關於日產處理的新規定。依其內容,實質上排除台灣人參加競標。這則規定一旦實施,立即形成孔、宋、蔣等集團獨佔財富的局面。民眾為表達抗議,曾計畫大規模聚會,但終究因受到阻止而作罷。 接收到手的海運資產經與宋子文的招商局合資另組公司。它對超過100噸的船舶入出境及載貨握有一切管理權限,且對經辦事務有權徵收高額手續費。即使是外籍海運公司以自備船隻運貨,亦需向此官營航業公司高價購買許可證始能通行。許可證價格則以手續費與貨價合計的百分比計價徵收。 唯一經營外匯交易的台灣銀行並無美金存底。但這裡有大型黑市的存在,由官員運作。曾有台灣人透過此黑市秘密交易而遭舉發追訴,結果遭遇所有財產被沒收的命運。付給官員或業者的封口費,並不保證可以防堵其他官員的脅迫。此時陳儀政府已經感染到籠罩在上海上空的不安與恐怖。不擇手段,能榨就榨,盡力抓緊所有錢財,一旦崩潰就帶錢逃命,這是他們的求生之道。 2月15日,政府下令台灣銀行必須收回對台灣人融資金額的兩成,迫使私營企業陷入停頓狀態。接著於2月18日,宣稱以通關手續與徵稅為目的,制訂四項規則,台灣航業公司繼之追加三項新規定。這些獨佔性的離奇規則,雖受到美、英的強硬抗議而不得不立即撤銷與修改,但大家對政府的信賴已經蕩然無存。 *一個台灣人對國務卿馬歇爾將軍的請願 2月中旬,一位台灣青年持一份致馬歇爾將軍的長篇陳情書來館(美國領事館)。 其內容表達: 美麗的台灣現正受到中國人的暴政蹂躝,我們從未有如此的經驗。我們已經注意到台灣人的國籍迄未確定的事實。我們也深怕聯合國認定我們是中國人。開羅會議把我們推下「人間地獄」。聯合國給我們同情與友誼,如能憑恃干預中國政府,將是我們唯一活路。為去除惡質政府,請給台灣青年接受政治訓練的機會。為確保政府的改造,我們相信必須將台灣與中國隔離,由聯合國共同管理。否則台灣將因中國人而一無所有。 這些年輕人絲毫沒有察覺到他們只能再活幾天。他們使用透過USIS入手的資料,以「台灣往哪裡?」(廖文奎)為題,撰寫激進的論述。他們根據歷史,論斷台灣與中國早已分離。事態急速動盪,1947年2月27日夜,終於爆發了。 第十二章 1947年2月事變(2.28事件) *圓環殺人案與路上群眾 2月27日晚上,帶著小孩擺攤販售私煙的女子,被專賣局查緝員沒收商品及現金。她在抗議時,頭部被官員以槍把擊傷,官員們此時被憤怒的群眾所包圍,一邊拿手槍亂射,一邊逃進附近派出所。他們逃離後的現場遺留一具屍體與生命垂危的煙販女子。憲兵趕來護送查緝員離開,放置於附近的專賣局用車被忿怒民眾燒毀。 2月28日,當群眾手持請願書,要求將殺人兇犯的專賣局官員處以死刑,局長引咎辭職,以及專賣組織的改組等事項上街遊行時,在市區別處再發生一起相同的事件。民眾在專賣局分局附近看到路邊兜售香菸的兩個少年被官員斥責,結果官員被狂怒的群眾毆打致死。憲兵帶走分局的中國人職員後,民眾衝進倉庫,搬出貨物堆在路上,並用火燒毀。在這當中,有個台灣人偷拿香菸要塞進口袋時,被民眾發現,也難免挨揍,並上演一齣跪地求饒的戲碼。 我們聽到機槍聲大作時,立即起身驅車前往請願示威方向。我們所看到的是碎石路上幾具非武裝平民的屍體。請願行 列接近陳儀長官公署時,受到軍隊的射擊。這時候有一位勇敢的美國人,UNRRA新聞官EdwardE.Paine,隻身進入民眾與軍隊對峙地帶急救傷患。民眾對他的勇敢行為大加激賞喝采。 (經療傷醫師審視,認為槍傷係非法的達姆彈造成)。 廣播電台的台籍職員臨時把示威行動之事向陳儀遞出請願書,並插播全體台灣人應予支持等事,這成為他的最後一次播報。當天下午,台北市的正常活動均已停擺。民眾擠滿街頭,中國人反而消聲匿跡。中國人穿起已禁止的「日式木屐」偽裝成台灣人走動。在全省各地他們都儘量隱藏,但是台灣人在這次騷動中並未武裝,亦無搶奪行為,其自律態度恰與後續的「2.28事件」成為強烈對比。下午六時,政府下達戒嚴令。陳儀讓一個出生於台灣,成長於中國的女性醫生廣播,謊稱「政府軍並沒有開槍」,結果憤怒的民眾侵入她的醫院和住宅,搬出家具在馬路上點火燒毀。 *事件該如何妥善處理? 台北市參議會議長,國民大會代表及省參議員等台灣領袖為設置「專賣局事件處理委員會」,於3月1日正式專訪陳儀。由於軍隊向非武裝民眾開槍,問題顯然非同小可,無法輕易將肇事者處罰或以慰問金致贈被害者就可私了。然而陳儀反而硬要以武力脅迫全台北市,使台灣人屈服。載滿武裝士兵的軍車急馳市區中,陳儀發表事件已因支付「鉅額慰問金」而獲得解決,同時譴責台灣人把叛亂擴大,為此招致市民公憤。 *「台灣人襲擊美國領事館」 台北美國領事館位於北門的鐵路平交道附近,東邊有郵政總局,西北邊可看到鐵路局管理總部的建物。我們從露台觀望聚滿街道的群眾時,見到卡車上的武裝士兵開槍亂射,呼嘯而過。他們射殺兩個路人。鄉下進城的兩個學生為查詢火車的運行走入鐵路局,聽到槍響後,他們就不再現身了。 藏身總部內的鐵路警察因為恐懼而開槍射擊,再殺死兩個路人。此刻群聚北門的民眾似有襲擊鐵路局的跡象。前來援救的軍隊從軍車上開槍掃射,造成25個市民當場橫死街頭,重傷者逾百名,其他群眾潰散四處。這時有25名鐵路職員趁此空檔,橫跨馬路奔闖美國領事館過來。 中國人的性格特徵之一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搶先為勝」。以當天為例,先跑到領事館的人一進入就關上門,不想讓隨後到達的女職員進來。後到者只好試著翻牆進來,外面群眾對此瞄準丟石頭,卻因偏離打中領事館的窗戶而發生巨響。據稍後回館的台灣籍職員說,群眾們曾互相勸誡,要避免連累到美國人。領事一氣之下,打電話叫出鄭南渭要求立即帶回這些避難者。他們等待六個小時後,才由戒備森嚴的巴士載出去。 陳儀其實就利用這六個小時向全世界廣播,宣傳台灣人襲擊台北美國領事館,以及美國人受到陳儀的部下安全的保護等。這是欲陷害台灣人於險惡處境的技倆。我們把這事件呈報南京的美國大使館時,大使的回應極其明快, 一句「只支持已建立的政權……」而已。 *3月2日……陳儀允諾改革的必要 此起彼落的槍聲整夜響起。天亮後,街上到處可見「豬仔,滾出去!」等急就章的海報及號外。軍隊在機場一帶佈陣紮營,在嚴密警備下,收容攜帶家財細軟與食品等的中國人避難。 3月2日,本來約定應於1日深夜為期限的戒嚴令迄未解除。陳儀因深知援軍未到前政府無力抗拒,乃於中午接見「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台灣領袖們擬藉此機會對各項問題謀求根本解決之道。陳儀由秘書長,民政,交通,工礦等處長陪同與會。在會上陳儀等人表示願意接受以下各項要求,同時也同意於下午三時予以廣播。 1.3月10日以前對根本改造問題召開討論會。 2. 協議中,不向市內增派軍隊。 3.在市長、警察局長之監督下,由學生志願組織與青年組織維持治安。 4.為避免斷糧危機,即時恢復交通。 下午兩點半,公會堂已人潮洶湧,除陳儀的代表們之外,市民代表方面擴大到包括商會、工會、學生聯盟及其他主要團體,或重要的台灣政治再建協會等單位代表。有部分市民領袖懷疑為何邀集如此龐雜的代表與會?其實這是打算探聽反對派領袖們見解的策略,係由黃朝琴擔任陳儀的密探。 下午的會議上追加如 下各項暫訂要求: 1. 釋放因本事件於過去三日內受到牽連被捕者。 2. 政府應對死傷者家屬發放撫卹賠償金。 3. 此後對關係人免予處罰。 4. 即刻停止武裝警察行動。 5. 即時恢復交通。 陳儀拖延原訂三時的廣播,因此他違背諾言的謠傳四起。其實他曾企圖從南部調動軍隊北上,但察覺事態的民眾緊急在新竹郊外拆除鐵軌,也在公路設置路障以致鐵、公路俱斷無法通行而作罷。 這天,美國領事館也無法閒著。我們已經接到有關達姆彈事件的陳情,但領事認為該事件不外乎兩個中國群體間的問題,美國應採取不審理雙方爭執的立場。總而言之,台灣此時已經是中國啊! *3月3日……訴求美國理解 台灣領導人能夠善用日本人所舖設,遍布全島的公用或私用電話網。雖然台灣人手無寸鐵,但卻能操控高度技術性的通信網,陳儀從來沒有跟如此具備良好統制及訓練有素的地方交過手。政府方面,仍然掌控廣播電台與電報局。鄭南渭更是善於扭曲事實,假造利於己方的謠言並廣予流傳。他竟透過馬尼拉電台發佈,台灣人襲擊美國領事館,及台灣軍正式的向政府軍開戰等假消息。 台灣人憂慮此類毫無根據的消息,將傷害與美國或聯合國的關係,因此於3月3日派出代表團向美國領事陳情,請求更正錯誤的報告。然而被以「這裡已是中國的領土」為由拒絕,無功而返。 中山堂的市民大會上,民眾獲悉援軍在新竹受阻的報告,一度對陳儀的背信亢奮不已,但穩健派及保守派依然相信陳儀的允諾,表示願意續開會議。此間,承諾收隊的期限雖逾三天,巡邏隊伍仍在市內巡行,且時而開槍亂射。 在直接談判席上,市民代表與府方五人加上參謀長 柯遠芬之間達成下列七項協議: 1. 全軍應於當天(3月3日)下午六時以前撤退。 2. 由憲兵、警察、學生及其他青年共組臨時保安隊以維持治安。 3. 下午六時以前恢復交通。 4. 撥放軍糧以解決糧食危機。 5. 擾亂治安的官兵依照柯參謀長之指令處罰。 6. 擾亂治安的市民交由委員會依法處罰。 7. 不將南部一切部隊北調。 內容從未 提起關於自海外派兵來台一項。 為實施第二項協議,他們成立名為「義勇奉公隊」的單位。年輕成員都在日本時代受過軍事訓練,均有獨當一面的能力處理事態。「義勇隊」的臂章令他們自覺權威感。台灣人希望得到的是改革而不是內戰。 第十三章 美國式市民大會 *全島性輿論的喚起 3月4日,柯參謀長在處理委員會的談話中講到:「台灣人對美國或聯合國所顯示的信賴,等於對 中國的恥辱」,當時就演出一場虛偽落淚的把戲。 人們為聽取討論狀況湧向公會堂,他們開始注意到問題的務實事項。即使是檢討改革之中,也不能不維持交通、通信、郵政、自來水、保險等公共事業的正常營運。因此當天的決議案多屬反應這種需要。 1. 提倡在全島設置地方支部。 2. 要求政府立即恢復交通,通信,遇事故發生時應追究當事者之責任。 3. 包括黃朝琴在內的三人委員會,應就滯留街市的官兵問題與柯參謀長交涉。如發現他們搜刮食物時應予解繳武器。 4. 應向中國大陸及海外廣播,島民之要求僅限於省政府的改革。 5. 所有廣播必須經由2.28處理委員會報導部發表。 公共事業中以鐵路最需緊急恢復。因為局長陳清文及鐵路警察,尤受唾棄,所以局長已為三月一日發生的高中生被慘殺事件而遭革職,鐵路警察也決定暫予停職,由台灣人職員的義勇團代替維持治安。另外,那些闖進美國領事館的25名職員也遭到解雇。電力供應則憑藉台灣人職員出手維持。 3月4日中午前後及下午三時半,代表們分兩次晉見陳儀,就青年組織暫時代行警察機構以及其他各項問題提出說明與報告。他們同時力求陳儀面對公眾說明相關見解與方針,但遭到婉拒。陳儀此時的發言似已預言山雨欲來的情勢。台中也有委員會支部的設立,市內完全由台灣人掌控。台北委員會亦要求陳儀撤走在台中市內繼續開槍的軍隊。 *「星條旗」及各樣軼事 台灣各地的UNRRA職員所收集的事件相關情報多數留存下來。我們親眼目睹台灣人賣力試圖實現美國一直向海外宣傳的民主主義原則。假如他們有意對中國人大虐殺應是輕而易舉之事,但他們致力於既存政治機構的改革。台灣人是憑良心選擇「正確」的措施。 事件在台北的狀況立即傳遍全島,各地亦有與小部隊軍人或中國人警察衝突的情況。中國軍人在許多地方繳械了事,是因為他們見識到台灣人的認真決心,驚慌之餘失去戰意。在城市巷戰中,台中、嘉義、高雄特別嚴重。花蓮的中國人自動交出行政權得以和平落幕,而新竹縣民則保障對台北的糧食供應。原住民特地從中央山脈下山,向台灣人表示願意協助。另有泰雅及阿美兩族代表來領事館尋求「指示」,但由我出面請其回山,並提醒他們要儘量遠離事件漩渦。據說中國人對原住民懷有特別的恐懼感。裝載揚聲器的卡車不時巡迴市區,且不斷地播放美國國歌。他們為實現民主制度,相信美國將會伸出援手。 *謝雪紅與共產黨 當時,共產黨企圖喚起台灣人的共 鳴失敗之後,就潛藏在台中近郊繼續其秘密活動,且打算利用此事件摸索出全面叛亂的可能性。 我接到昔日的學生來信,通知台中市近況。「他們已派代表前往台北。那晚與縣市參議會無關的急進派成員突然現身,開始煽動學生和血氣方剛的青年們。首領是名叫謝雪紅的女性,她被疑係共產黨員。他們開始以「是豬嗎?是蕃薯嗎?」盤查路人,如看似豬(似中國人)就被毆打。有兩個少年因求見縣長被射殺一事已引發市民的怒火爆炸。市民和學生的部隊今已佔領軍警營區,大量武器在我們手裡。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糧食短缺,這情況深恐給共產黨有機可乘。以鄉下人看來,分辨善惡的基準在於米價的高低,我們能否利用UNRRA的儲糧解決這個問題?學生以為老師已知悉這起事件的原因。假如情勢更加惡化,美國對此將有何計畫?」戰後。台灣人們企望美國提攜,接受美國指導建立新中國、新體制,然而這種期待如今無情的粉碎了。美國想的是什麼? *青年聯盟與地方的政治表明 由業餘無線電玩家的通訊聯繫,中國援軍即將進兵台灣的訊息已傳開。激進的青年甚至主張應將駐屯台灣的中國官兵予以擄獲。 蔣渭川揭示下列六原則為綱領,創設台灣青年聯盟。 1. 台灣應獲高度自治,成為新中國的模範省。 2. 由普選選出省長,縣長及市長以實現孫逸仙的計畫。 3. 遵守法律,促進民生主義。 4. 發揚中國文化。 5. 復興工業,增進生產,安定經濟,藉以提升生活水準。 6. 獎勵遵守公共利益。 蔣渭川向中國大陸廣播,闡明緝煙血案只是事件的導火線,其真正原因在台灣人的對陳儀政治的不滿引發苦惱,並傳達台灣人並非要叛亂,只希望廣泛的政治改革。該組織以揭示恢復秩序,政治安寧,政治改革,及對公私機關的協力等項為其政治目標。該組織進而列舉「憲法的實 施,地方首長的選舉,自治政府,起用台灣人官員,放出軍、公儲備物資,撤廢專賣制度,局營工廠移交台灣人經營,司法權的獨立,嚴懲軍警暴力及生活、言論、思想、出版、集會、結社、居住等七項自由,不追訴2.28事件參加者,安定的物價,救濟失業者。」等諸項作為綜括。 3月5日,蔣渭川約於向青年聯盟發表演說的前後,台灣政治重建協會一行人前來領事館要求把一份聲明函轉交南京大使館,其內容敘明台灣人希望現存的政府體制的人事與政策的改革,而非圖謀與中國斷絕關係。此時領事沒有接見他們,後來我們雖在南京試圖尋覓,但未能找到相關記錄。 *台灣人提出「三十二條要求」 中國傳來的不祥謠傳 加速了改革案的起草。陳儀雖已定訂3月10日為受理改革案的日期,但一般懷疑他可能在該日以前使援軍登陸,期以拒絕受到屈辱。委員會的執行部門係由四位國民大會代表,兩位國民參政員,六位台灣省參議員,五位台北市參議員及兩位候補委員組成。他們全員都屬經政府承認的財經界大老或資深的知識份子,且都經過陳 儀任命的人。因改革案涵蓋的諸問題早於2.28事件之前就已審慎檢討過,故其決議案能在限期之前向陳儀及時提出。完成後的決議案網羅全島各地政府及各階層所需項目,其內容約可區分為六類。 要 約如下: 第一類是,採用台灣人為省政府官員,高階官員需經參議會承認始可任用,國民黨不可操縱選舉事項。 第二類是,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與警察制度及司法結構相關的改革事項。 第三類是,期望經濟改革的事項,含政策的改廢,專賣制度的撤廢,接收日產的公平處理等項目。 第四類是,關於軍事的事項,諸如禁止憲兵逮捕平民,三軍啟用台灣人,及廢止台灣警備司令部等項目。這些項目後來成為蔣介石以嚴厲手段報復台灣人的藉口。 社會福祉公益方面的改革事項是,含立法保障勞工,釋放所有假借戰爭理由羈押中的巨富及知名人士,以及原住民社會地位的保障等。其他事項尚附加請求1945年終戰以後由台灣運出的15萬噸糧食貨款及宋子文主管的行政院下令裝運的砂糖價款等的清償。在癱瘓狀態的政府下,處理委員會尚能認清自身的公共責任,且能妥善處理諸事。 *改革-絕非叛亂 3月6日止,關於陳儀違約,大陸援軍即將登岸等風聲已傳遍全島。但那些領袖們仍堅持趕忙於合理的提案。他們雖多次建議妥善對應民眾與日遽增的不滿,但始終未獲當局的重視。當時各報社論所揭示的內容有:欠缺統治意識的當局應以真摯的態度實行2.28處理委員會的提案,聽進民眾意見以解決事件,藉改革政府以贏回公眾的信用,軍隊的解除武裝,憲法的早期實施,盡早辦理地方首長的普選等多項提案。 這期間,業餘無線通信更加頻繁的通報有關鎮壓部隊在中國大陸的整編情況。台灣人在3月7日提出改革案,也同時公布其內容,使陳儀不得不受理提案書。當夜,載滿國民黨陸軍的運輸船隊由中國沿岸啟航了。3月8日一早處理委員會獲悉大軍正向台灣逼近,這才恍然大悟陳儀終於出賣他們。此時雖有部分委員趕緊撤回或修正才剛提出的聲明,有的甚至開始否定委員會的提案或行動,但是一切都已太晚了。 第十四章 三月大屠殺 *出賣 3月8日中午,第四憲兵隊司令官張武佐少將訪問2.28事件處理委員會總部,概略作了下述聲明:中央政府不會派遣軍隊來台。希勿刺激中央政府且盼協助維持秩序。本人定可保證中央政府不對台灣祭出軍事行動。 當天下午有人在基隆聽到機槍大響。國民黨軍終於到達了。據傳來消息指出,當陸上部隊在街頭掃射中,首先有兩千名憲兵登陸,確保碼頭附近,然後有八千正規軍緊跟登陸。另在高雄也有三千官兵登陸完畢。當晚我們在談論基隆方面的慘況時,由通往基隆的街道方向傳來陣陣 槍聲。搭乘卡車的國民黨軍一邊掃射街道,一邊緩慢推進市區。這就是政府對政治改革要求的回答。 外國人向堅固的馬偕醫院集合。我們從這裡可觀察到國民黨軍官兵的行為。台灣人不分青紅皂白的被刺刀戳斃,有人被搶奪,另有少女被劫持從民宅拖出,這些透過二樓窗戶看到的令人膽顫心驚的光景只是當時發生在台北街頭的眾多殘暴行為的少數例子而已。入夜後槍聲仍不斷作響,其在人口密集的萬華老區尤甚。 *週一上午,陳儀將軍的見解 台灣警備司令部發表一份語焉不詳的公報,命令「所有違法組織應於3月10日以前完全解散。即刻起禁止集會與遊行。」陳儀和其幕僚似在此刻又活過來了。陳儀開口強調,事件演變至今並非針對他的(抗議和反感),而是以中央政府及蔣介石為對象的謀反。這種說法顯然係期待蔣介石的支持所言。 3月10日政府再發表有關2.28事件處理委員會的新聞。其內容指出該委員會自成立以來違反各方期待,從未顧及傷患治療或死者撫卹等救援工作,甚至逾越任務權限,宣傳具有叛亂成分的決議,為此該委員會包括其縣市支會必須解散…。」在台北進行濫殺達最高潮時,陳儀又廣播其聲明,略以:「本人已下達臨時戒嚴令。本人願告訴大家,其目的在保護諸位。希勿聽信歹徒散佈的謠言。本人所以再下達戒嚴令,是為對付少數的亂黨叛徒。在2.28事件後,本人已將肇事者移送法辦,並對被害者從優撫卹。對政治改革的要求也已 幾乎全數接受。 然在3月1日戒嚴令一解除,立即發生劫奪財產,接收武器,襲擊政府機關之外,他們也公布反政府的聲明。這正是叛逆行為。228事件以來,大家企求的是對專賣局職員的處罰以及政治改革。然而煽動者與叛逆者反而廣傳流言,散播紛爭種子,以虛言恣意恐嚇藉以達成其陰謀。大家面對的恐怖實為此等叛逆者所造成的。茲為使大家避免災難,政府不得已下達戒嚴令以消滅暴徒。國軍移師台灣是為保護省民並殲滅叛徒之外別無他圖。」他進行宣慰台灣人的廣播時,在路上,河邊,碼頭已見累累屍體。 *不受歡迎的外國人看到的慘狀 後來UNRRA人員,其他機構的外國人及領事館職員相聚談起他們所看到的景象時,發現各地所發生的情況都大同小異,也清晰看到政府悍然採行恐怖政治的過程。凡是企圖逃逸者均遭處決,隨後即時開始搶劫。有人目睹到路過的一個少年被國民黨軍士兵奪走自行車,又有人看到士兵強侵民宅掠奪財物。星期天上午,我和其他外國人的住宅都因收容前來避難的友人幾乎人滿為患。 政府立即開始追究2.28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 新聞雜誌的主筆,記者,律師,醫師,商人等凡是關連政治改革的人無一能倖免受到嚴厲的追究,並遭到殘酷的處決。台灣人領袖們毫無逃亡的技術與知識,也全無 經驗可言。 另一方面,身為處理委員會委員的黃朝琴在2.28事件中不但毫髮無傷,而且大獲其利。他登上省參議會議長寶座,更是國民黨的中央委員,就該事件協助當局,充當對外國人的傳聲筒,實屬政府不可多得的人才。 據可靠的台灣人傳來的訊息,週前,正值處理委員會與政府交涉的時刻,部分台灣青年因看破陳儀而開始建構地下組織。至週六晚間援軍開始登陸時分,他們已準備就緒隨時可以逃亡。在年長領袖陸續遭到補殺之間,他們決意反抗到底。這些青年指導者經長期潛伏後終能逃亡香港,上海或日本等地,見機取得相互間的連絡。 陳儀的復仇黑名單除處理委員會委員之外,還列載青年組織的姓名。他們是組成義勇團以維持秩序的學生或教師。軍警未能抓到嫌疑者時,竟以家族充當替死鬼。軍隊在台北市內經過三天的恣意殺戮之後,把範圍擴大到郊外及農村,為摧毀民眾的抵抗心到處亂射機槍。 報復的目的在封殺對政府的批判。他們追究的範圍除上述主要對象之外,更擴大到曾讓中國人失去面子的人,甚至會說一些簡單英文且與外國人親近的人也都成為對象。有一台灣人檢察官曾經檢舉犯殺人罪的中國人警官,以及擔任該案審判的推事,另外有因辯護日本人婦產科迎醫師勝訴的律師等等都被逮捕後遭到槍決。這個情形連這一些中國人都表震驚。他們直呼其殘酷更甚於南京大屠殺。 一般來講,大陸的中國人對日本人或日本軍隊抱有恐怖心態。台灣學生不但是社會上的指導階層,尤其在日本時代接受過軍事訓練,對國民黨具有雙重恐怖的作用。我們在基隆海邊,台北河畔看到多具被刨除耳,鼻或割掉性器官的學生屍體。在宜蘭,於2.28事件中,因中國人市長及其部下往深山逃逸,代替出力維持治安的宜蘭醫院院長等人共有百人以上的市民被槍殺。 台灣人向我們求救。我們卻給國民黨供應武器, 尚且援助經濟。然後國民黨反而在一旁計策不讓台灣人對美國再存依賴心。 *蔣介石對台灣事件的見解 台灣人對中央政府的幻想現在該覺醒的時候了。3月10日蔣介石在南京的中樞紀念週上,一面辯護陳儀等人的作為,另一面譴責批判政權者為共產黨徒。 以下是他演說的要點: 光復以來因台灣的秩序良好,政府未曾派駐大軍,僅由少數憲兵與警察維持治安。台灣同胞亦能誠實守法,表示對中央政府的支持。然而有一些曾為日本軍從軍的台灣人中藏有共黨份子,在專賣局取締香菸攤販而起糾紛之際,乘機煽動大眾並提出改革政府的要求。由於憲法制訂當 前,中央政府業經決定對地方政府賦予權限,台灣亦將改組為一般省政府型態,並舉行縣市長選舉。詎料台灣的2.28處理委員會貿然遞出廢止警備司令部與移繳 武器等完全無法接受的要求,更於昨9日犯行襲擊政府機關的暴舉。因此中央政府業已決定出兵維持秩序。本人企盼台灣人能「深思熟慮」,辨別「忠奸」……。 這篇鎮壓聲明文充滿嚴父般的斥責與訓斥,經印成傳單空投到各個角落。按照蔣介石的作風,要是有人批判他的黨,就是叛逆,應該嚴懲。又所謂「有欠深思熟慮的行動」意指向美國與聯合國投訴,此種行為必然「危害國家」。他所舉各種問題多屬面子攸關問題。此次悲劇的發生實不離因丟失面子引發的報復行動。 後續的歲月中找不出有關喪命的正確數字,也許永遠得不到相關統計,雙方都以誇大己方的生命損失來強調對方的罪狀,但仍有好幾百名失蹤者也是一個事實。時至1965年,政府仍然固執於堅持搜捕,凡是被政府視為可疑者統統降罪,或以參與1947年的叛亂為藉口,或疑係向國外求援者,或疑受共黨唆使的「國賊」等均予逮捕送往惡名昭彰的「綠島」監獄。 第十五章 餘波 *美國在台北的立場 我們在公務上只能跟陳儀的官員共事,但即使是冷淡的事務性禮尚往來,我們對再與他們為伍的工作深感難堪。自從國民黨軍隊登陸以來,我們已感受到莫名的危險,遂與英國領事館等單位溝通,在一旦有事時準備撤僑。 3月10日,南京大使館武官來台視察。這位美國陸軍上校搭乘國民黨空軍的飛機,由中國高級軍官以最高禮遇開導到長官公署,結果對陳儀的有關說明表示理解。政府就此吹噓美國「調查官」對國民黨的措置表示認同,該項地方問題已獲解決。然而台灣人則再一次痛感外國人太容易為周遭假象受騙。我們在領事館招待該武官的午餐會上,陳儀的心腹也不請自來,顯然是跟來監視上校的言行的。上校於當天下午草草結束折回南京去。 上校日後提到他在台北的遭遇,而深感遺憾地回憶在未有充分的情報及準備之下,突然奉命飛台,且利用中國空軍提供的交通便宜行事,於是掉入巧妙安排的騙局之中。 *事件的處理依國民黨的方式 箝制報導是處理該事件的關鍵。敢於報導真相的「民報」印刷所於3月11日及12日接連兩天遭到破壞。到13日,除了二社之外的全部新聞社受到停刊處分。中國大陸各報雖大幅登載批判事件的記事,惜無法傳來台灣。14日發表即將施行人口普查,也同時著手居留日本人的調查。大多數日本人係在政府的要求或命令下留守下來,但有謠言傳出藏身山岳地帶的日本人下山支援台灣人對抗中國軍。這類流言雖無根據,但已將中國人面對「日本因素」時的過敏性恐怖感表露無遺。 由外國人的眼裡可以看出,中國人懼怕無軍紀可言的自國軍隊不下於畏懼台灣人的程度。國民黨政府為緩和他們的恐怖感,乃將觸犯軍規的士兵當眾槍決藉以展現其「誠意」的姿態。3月22日國民黨三中全會以多數決通過將陳儀撤職查辦。蔣介石對心存人情義理的陳儀,如何處置而煞費苦心,惟考慮到美國已要求「改革」作為審核五億美元借款的條件,幾經慫恿陳儀之後使其提出辭呈。 *中國在美國境內的新聞報導與宣傳 國民黨於1946年受到紐頓記者的教訓之後,就在台北設置一個名為情報部的宣傳機關。它是隸屬於國民黨在美 國境內機構之下的組織。它將一切中國有關的海外新聞,廣播等報導,以及美國人的反應,性格等不斷向台北報告,並且管理陳儀的下屬機關往海外發表的所有報導。 約於2.28事件前夕,已有暴動預兆的時候,鄭南渭的辦事處還向美國發出譁眾取寵的宣傳文句,謂“蔣總統蒞臨台灣視察後,非常滿意地發表……台灣回歸僅歷一年就已完成80%的復興。然而當時的台灣經濟實況已墜落到四十年來未曾有的最低水準。美國農業部的一位調查員以「台灣是解決遠東糧食問題的曙光」為題,敘述台灣能於1947年輸出35萬噸砂糖,但他忘記了其戰前砂糖最高年產量為141萬噸,國民黨統治初年掉落到3萬噸以下,1947年可能還要下滑的狀況。 發自台北關於2.28事件的新聞報導是以扭曲事實著稱的。中國大陸的新聞及舊金山廣播等乾脆把該事件誤導成恐怖份子反對中國的合法統治及善政,或因日本人的煽動所引起的暴動。三月事件之後,美國部分新聞還是可以看到「貪污腐敗政治與中國人相隨回歸台灣」或「中國的台灣統治如同日本的殖民地統治一樣惡劣」等的報導及評論。這類報導係駐在香港,上海,南京或東京的記者們採訪逃難者及UNRRA職員時投稿的。另一方面,一個具有留美經驗的中國人媒體工作者以極度反美的論調撰寫政府立場。他對美國支持台灣人之事露骨的道出中國知識份子的反感,甚至以台灣面對的經濟困境歸咎於戰時美國轟炸作為反駁。 *南京美國大使館的情勢 3月17日,我奉命向大使直接報告而出差南京。一抵達,我就發現我是不受一部份人歡迎的人物。館內有一些書記官希望把台灣問題一起與舊檔案封存。相反的,另有部分人員想要公布事實以對蔣介石施加壓力。大使本身則雖傾向於同情台灣人,但仍有寧可相信蔣介石的模樣, 似尚溫存著古老傳教士的夢。 大使的秘書是一個中國人而非美國人一事是在我這趟公差的一樁重大發現。這個男子或許對蔣介石有用,但無法相信對美國同樣有用。這個男子是否曾經看過我開列向美國領事館求救的台灣人領袖名單的極機密報告?因為最先遭到國民黨軍逮捕,慘殺的正是那些人啊! 我向大使呈報的備忘錄,同時也變成對蔣介石的報告書。我用此陳述,假如中央政府願意喚回台灣人的信賴,必須先撤走鎮壓軍隊並將陳儀撤職,另行任用文官省長。其改革更必須考慮到台灣人領袖們的提案。反之,如蔣介石繼續支持陳儀,拖延其殘酷的軍事佔領,則在台灣的 法律地位上,聯合國必然質疑中國為暫時託管國的資格問題。其實台灣的指導者早已對台灣的地位未定問題有充分的知識。 中國統治的土地中沒有比台灣更為親美的地方,尤其這個海島正處於北海道至菲律賓之間由美國主導的防衛線上。如因我們的怠慢而失去此島,有朝一日必要占回台灣時,我們必須付出極大犧牲。 我往華盛頓出發之前,接到一封以前的學生寄來的信。其內容略以「盼盡吾師所能將此美麗之島自殘忍的豬仔手中拯救出來。千萬別為政府千篇一律的反宣傳文句所迷惑。請勿忘台灣,請記得這裡有太多人翹首盼望美國來幫助。」 *外交漸形癱瘓 我從南京飛到北京,再折回上海。人們為避難而拼命,當地已陷入一片大混亂。美國致力於構築連結日本、琉球、菲律賓的防衛線。依我看來,台灣正是其「後腳筋」。蔣介石與其公開聲明適得其反,在中國大陸節節敗退,幾可確定即將丟掉大陸。如果讓他退到台灣且允許在此落地生根時,美國必定背負巨大困難。他顯然會期待我們繼續給予軍事及經濟上的援助,「228事件」已使台灣人與中國人的關係惡化到不可能恢復的地步。 我們為何不趁仍握有充分的法律根據時及時介 入?海軍對這個大型海島會否落入共黨之手而深感恐懼,並對美國與聯合國未能利用「國際地位未定」以主張介入當地行政乙節甚覺遺憾。然在另一方面,國務院仍依所謂「不予關心,即無問題」繼續採取其典型的「無為」政策。讓陸海軍同感棘手的是,要應對此類問題時,需先取得國務院的同意與承認為必要條件。以區區六百萬人口的台灣與來自龐大中國人口的利益比較時,顯然不值得考慮。這種冷酷的理論確也存在當時的美國。 第十六章 革新政府 *給陳儀將軍的報酬 3月底到4月間,原先滿懷「發財夢」的中國人為另覓新天地再往大陸,香港,歐,美諸國逃散。台灣正要重踏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大陸的覆轍。 有一位中國知識份子寫道,美國的援助拖長了中國人民的痛苦,但他也反對把台灣交付託管。他對陳儀政府批判如下:「陳儀之下盡是昏庸之才,柯參謀長亦是。陳儀的多數部屬的素質均極惡劣,因此他縱有施行善政念頭,也無法實施。中央政府一開始就想榨取台灣,繁雜的機關之間互不協調,且互扯後腿。這裡確有一股黑暗勢力施以奸策掩蓋惡政。」 蔣介石這時又向華盛頓懇請另一件鉅額借款案,故需裝模作樣一番拉下陳儀,任命頗得美方好評的魏道明。陳儀在離任之前獲允有六週的緩衝期以便將收奪的財產兌換黃金或美鈔,招致台灣經濟更加惡化。台灣的恐慌狀態依然繼續。他們沿襲中國既有的「保甲」實施連坐制度以強化違反法律及反抗黨政軍的情報蒐集,甚至設置鼓勵告密的獎金制度。他們的恐嚇與報復統治依然持續進行。 在這期間,我們獲悉台北政府經以砂糖,白米以及由美,加兩國贈援的UNRRA物資的肥料二十萬噸作為擔保,安排一筆四百九十億元的借款。據說這筆款項是付給陳儀的尾款。此後陳儀被召回擔任中央政府的顧問。 *魏道明博士夫妻的 革新行政 夫妻喜歡進住原係陳儀供用為貴賓館的壯麗的舊總督府官邸。夫人尤其喜愛華麗事物,且憑其與中央政府的特殊關係常插手干涉省府政務,直至被暗稱為「超級主席」。他到任後不久,外匯行情發生異常變動,致使魏的若干寵臣們得到莫大的財富。台灣人乃為匯率變動與革新行政以嘲笑的筆調表達:「我們固然希望魏道明能避免重踏陳儀覆轍,惟耳聞已有宋子文一派人員跟進台灣經濟界。台灣人無力與他們分庭抗禮……」。 陳 儀時代的廳長級職位除財政廳長嚴家淦之外全部更換新人,其中半數為台灣人,不過這只是表面功夫,他們必派中國人為其副手,始終監視其上司。魏的任期僅有十八個月,且其多項經濟政策或社會計畫均告失敗。究其原因應可歸咎儲備工業原料的庫存耗用殆盡,幹練的技術人員在2.28事件後移居海外,失業者的增加以及融資限定商業用途等,諸多規定因素所致。相對於戰前的年出口額五千萬美元,1948年的輸出僅剩百萬美元之譜。商業習慣也返回到中國的老方式。中國人並不接受台灣商人所習慣的「不二價買賣」,商品標價牌變成無意義,商場上已不可能維持正確的會計帳簿。另一方面,由外國人看來稀奇的各樣鋪張浪費的儀式漸呈熱絡,這意味著台灣在走回頭路,退化到十九世紀去。政府曾經以「行政管理困難,成本過高,只適合原住民住居」為理由認真考量放棄東部海岸,與花蓮港之間的交通提案使用海路來往乙事,其全盤的無能即可見一斑。 *恐怖依然繼續 1947年5月15日魏主席於就任次日下令解除戒嚴令,並停止2.28關連的逮捕行動。這些不過是假裝給美國人看的「改革」而已,逮捕與死刑未曾終止。他們不斷舉發學生運動關係者與地下組織。彭孟輯將軍發表「企圖外國勢力介入者與有獨立思想的人視同共產主義者,一律嚴懲」的公告。政府提供獎金為餌徵求密告,拘捕涉嫌市民順便強徵贖金。另有御用新聞時而刊載不歡迎外國人,並暗示強化監視耳目等報導。 在風聲鶴唳之中,台灣人仍以書信向遙遠的美國投訴:「幾乎每天都有眾多中國人逃來胡搞並污染這美麗的台灣。台灣已經無可救藥了。事實上有99%的台灣人希望與大陸絕緣,並企求由美國託管。我們對中國既不關心也無忠誠心。少數走狗之外,台灣人相信唯有託管才能從地獄裡救出台灣。我們相信如有美國支持,我們定能自己實行民主主義。」 *魏德邁將軍的來訪 1947年1月,中國派遣使節團的馬歇爾將軍已經確信應自崩潰途中的國民黨政府撒手,始能使內亂所致損失降到最低。然而,杜魯門卻為因抑制對國民黨的軍援造成共產黨得利的理由備受周圍攻擊。他要下最終裁決之前需再檢討軍援的實效性,乃派遣魏德邁實地訪問中國。 他於回程取道台灣時曾向憂心「美國介入」的中國人確認「無領土野心」,卻被誤導「美國不關心台灣」。這番話也砍斷了台灣人領袖們的希望。他向總統報告蔣介石與幕僚的無能,還建議對中國撒手不管,並且提倡將東北地區置於五國的保護下。他在同一報告中另行建議在軍事與經濟雙方面給予蔣介石大規模的援助,同時對各層級配置美籍顧問,以便將其「傀儡」化。這份報告書雖未曾公開,但在不久後,美國擬訂對台軍事訓練計畫時,藉機發表即予國民政府援助,因此引起台灣人的憤怒。 1947年歲末,國民黨正傾力設法破壞台灣人對美國的信心。劣等的台灣人要求野蠻的歐美人干涉乙事,使中國人再也憋不住其怒氣了。因為香港的報紙所傳關於台灣人企盼美國的託管之說實在是太逼真且極可能實現的事。 *孫科……「美國領事館內真有共產黨員?」 對上述論調魏道明必須表態反擊。他敦請孫文長子,時任立法院長的孫科博士來到台北向扶輪社演說。孫科一開始就責難外國人記者的錯誤報導,說台灣的秩序維持的良好且安定,更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省」,試圖使世界的扶輪社會員信服其觀點。他接著宣稱台灣人欲脫離祖國 中國的心願是共產黨的宣傳伎倆,並對美國領事館的USIS職員加以撻伐。 南京美國大使館與台北領事館立即對此表示抗議,中國的新聞機構雖也立刻訂正該項報導,但為時已晚,損害已經造成了。蔣介石與其部下從此確立他們今後應該遵循的宣傳基本路線。 *台灣設有美軍基地? 在台灣南部的屏東成立中美軍事訓練計畫是美台關係上的轉捩點。1948年孫立人將軍啟動此項計畫。他的部隊向以軍紀嚴正聞名,更無與他相關的貪瀆傳聞。台灣人馬上發現到中國軍裡也存在絕無僅有的優質軍人。他在東北任「新一軍」司令官而出名,個人享有高度名望。他這樣的好評本難容於具有強烈嫉妒心的蔣介石,但或許是美國特地要求以最佳能手擔任此項共同事業…。 台灣可能孤立的話題叫囂中,中國認為已經約定的大量美援仍不足夠,乃主張對台援助應另設獨立帳戶,也進一步主張建立強力海軍的必要性。依照國會於1948年7月16日通過的法案,將131艘軍艦移交中國,蔣介石在台灣的海軍基地於焉誕生。美國人到底是來擁護台灣人的權利,抑或來支援蔣的壓制台灣人? 第十七章 敗退到台灣 *如何拾回美國的支持? 1948年已過半時,國民黨將被掃出華北的態勢已甚明顯。知識階層嘗試組織非共產黨的第三勢力,以取代蔣介石與國民黨實施行政改革,進而贏回美國的信賴與支持,對此華盛頓也一度考慮支持。 蔣介石的軍事才能雖不足取,但其謀略手腕確實不可小看。如今只有美國伸出援手才能救得了他維持其地位,可是美國民主黨已擺明要拋棄國民黨政府,從此與蔣介石絕緣。為扭轉美國政府的注意,他必須喚起輿論。 蔣介石一族在美國原已累積極為豐潤的資金。為達到喚起輿論的目的,可動用來聘僱公關顧問公司瞄準1.軍部,2.共和黨,3.基督教傳道界和教會群等深具影響力的利益團體展開遊說運動。對軍事當局的說服工作相當容易。只要考慮到蘇聯因素,推蔣介石當「傀儡」的利益已甚明顯。共和黨脫離政權已久,其黨員深陷低潮之際,援蔣問題成為絕佳的外交題材。任何排斥蔣介石的人均被視為共產黨同路人。這種理論喧囂的結果發展到後來的麥卡錫主義的盛行。由亞洲唯一能向共產黨挑戰的基督教信徒的勇士和陷入險境的美女飾演的這齣中國戲碼只能說是變把戲。 把蔣捧上亞洲對抗反基督教國家的聖戰勇士已成為國民黨強大的原動力。美國人最冀望於中國的表徵是獻身於民主主義與基督教,現在宋,蔣雙方家族都被承認為兼備此種表徵。中國人使盡方法讓美國人相信蔣介石夫妻盡心竭力獻身把中國改造為基督教國家。而今,蔣介石只要抓牢這一根繩子以賺取時間就可以了。 *蔣、尋求保證 蔣的下一個問題是防範自黨人的排斥,以及如何一把抓住美國的援助。美國方面,經過嚴酷的論爭後終於同意繼續對中援助,並於7月3日簽署完成。這是限於對蔣介石一人的援助,其對手無法受惠。美方於9月22日派出國防部次長赴中,把儲存於上海的鉅量UNRRA物資與補給物資辦理移交。中方於得手後立即連同經拆解 的各式工廠移往台灣。 蔣的幕僚為刺探美國對外國介入及聯合國託管問題的反應,派鄭南渭赴美跟舊識的新聞記者重攀交情,並與公關顧問會見商談,不久之後,在此間原無太大關心的台灣果然躍上媒體,美國各報如洪水般大量刊載台灣相關的記事與評論。這固然是中國為喚起輿論的策略,亦可看出美國以往對台灣未曾有過多大的關心。 *捐百萬美元給傳教士 為尋求美國的援助,需再演一場更大型的老把戲,宋美齡飛渡美國。她在二戰中成功演出的美夢猶在,但這次情勢已變,其魅力已經煙消雲散。她經過九天的等候才受邀參加白宮茶會。在與會前,紐約的報紙刊登一則記事,日「匿名的中國人基督教徒為幫助美國的傳教士捐出百萬美元」。 宋美齡的目的是: 1.美國對國民政府表明確切的支持。 2.大規模 援助。 3.請求美軍派遣幹部實地視察中國。她計畫提供台灣為美軍基地作為爭取援助的交換條件。 *陳誠將軍,亡命台灣的準備 1948年歲末,魏道明卸任台灣省政府主席,不出數日內他搬空官邸的奢華家具移居加州。蔣派陳誠為繼任。他的任務是準備防衛及防堵台灣人搞獨立運動與覓求外國介入。這時宋美齡已感觸到當蔣政權必須遷都台灣時,美國將不過問台灣的地位問題。 中國難民自從12月中旬大舉湧進台灣。其中固有身懷萬貫的孔宋家族,但大多是空手落慌搭乘戒克船逃命的難民。陳誠的政府像是為雇用眾多難民而組成的。他新任命逾1800人的陸海軍將官,並開設嶄新的廳 或委員會以便起用更多官員。這些新增官位必須依靠台灣人養活。在大陸那邊,民眾對於共軍的進攻並未期待有何變化,但學者,軍人,官僚則四處逃竄或投靠共黨。前省行政長官陳儀涉嫌投共而被捕,予押解台北。 陳誠將軍與蔣經國的維持治安的手段極其殘忍,據推定在這段時期被逮捕,拷問及處刑者不下一萬人之眾。公安撒網甚廣,除「共產黨」之外,尚擴及到民主同盟及提倡獨立或外國介入的成員全部一網打盡。到難民潮稍歇時,已有兩百萬中國人湧入台灣。欲期待他們與台灣人融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台灣人真無法向那批於日本投降後過海來台的貪欲的中國人以好意相待,同時也輕蔑國民黨的軍事力量。 *中國把戲-蔣介石的下野 當時國民黨內有一干人擬趁機讓蔣介石引退以建立嶄新政權,企圖再確保美國的信賴來鞏固江南對抗共黨。但他們還是難躲蔣所精心設計的陷阱而遭到毀滅。1949年初,蔣本身看到國民黨的軍事態勢已屬絕望,但仍無意和平交涉。然而在新年文告中他違背這樣的本意表示願意和平解決,並宣告不惜以自己的引退做為代價。1月19日行政院提案停戰並與毛澤東和平交涉,隔兩天後蔣辭去總統職位。 李宗仁是蔣的政敵之一。李對蔣的統治或戰略時有批判,在華府被點名為蔣的繼任人物,蔣則視他為政敵。蔣介石在1948年的選舉中未能防範李宗仁當選為副總統,現在轉而計謀將戰敗責任歸到李身上。結果李以「代總統」身份需一肩扛起國民黨慘敗的責任。蔣即便辭去中華民國總統,其國民黨總裁身份以及黨代表的立場反未受到影響。 蔣的引退次日,北京落入共黨手中。蔣逃出南京,定居台灣。台北郊外的溫泉地草山。他由這裡向散在華南各地的軍‧政單位發號施令。然而這必然成為對在華南拼命重編國民黨軍的李代總統的藐視。譬如由海外向華南運送中的軍需資材因臨時變更目的地轉向台灣進入逃亡台灣的蔣手中。國民政府保有的黃金磚塊也被運往台灣。另包括博物館寶物在內的多項國家財產也都依照蔣的命令運移台灣。 行政院已按孫科院長之命遷移廣東,然孫科為侵佔公款成為眾矢之的,於3月迫使辭職,改由何應欽將軍接任。整個局勢落到這步田地,何應欽仍在策劃以台灣島為押,或以其產物為擔保,向美國借款。 南京於4月24日淪陷,接著上海於5月27日落入共產黨之手。長久以來連結中國與台灣的上海既已淪陷,這意味著台灣回復到海洋上的重要地位。往北是經由日本連接美國,往南則是通過菲律賓與東南亞連接到歐洲。擠滿難民的上海在6月29日受到蔣介石空軍的盲目轟炸。台北雖發表此次針對軍事設施的轟炸戰果碩大,但事實是眾多貧民街的無辜民眾慘被殺傷。 歐洲各報同聲譴責此次作戰的機材,燃料,炸彈全係美國供應,共產黨亦利用此項報導,收到宣傳宏效。在上海還留存龐大資產與利權的英國現在動搖了。英國為試圖回收某些利權也謀求香港的地位與安定,有意與共產黨交涉,為此在下院提起有關台灣法律地位的質疑。另在聯合國也掀開關於蔣介石代表中國的虛構容忍到何時的論爭。有些進一步主張聯合國應接管台灣,由聯軍總司令部管理。 8月20日美國關閉其南京的駐華美國大使館。10月1日共產黨宣言再以北京為中國首都。蘇聯率先承認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政府為此立即與蘇聯「斷交」。相反的,美國再行確認其對國民政府的承認。10月12日李將首都遷往重慶,10月30日重慶旋即陷落後,政府再遷成都,此時蔣也跟著飛往該地。 第四部 台灣變成自由中國: 第十八章 轉機 *華盛頓挽救了蔣 1949年11月16日「紐約時報」經重新檢討對台灣問題後,發表社論指出:中國人在台灣人社會中未受歡迎。在技術上,台灣仍屬敵國領土,管理責任應歸盟軍負責等由,主張聯合國的託管台灣或許可以解決問題。蔣一夥人公開聲稱此種論調已構成對其侮辱,美國國務院也應聲認同此種說法,趕緊重申台灣為中國領土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美國駐外單位準備秘密通告駐在國將要「停止援蔣」。國務院雖然就這樣傾向放棄台灣,然而美國軍方卻繼續行走相反的路。 代表軍方意向人士主張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海,多位眾院議員決定設置「援助反共中國防衛美國委員會」,一面抬舉蔣的「軍事天才」,一面配合陸軍的要求而提案。蔣瞭解到台灣若能安全的孤立則對美軍有利,因此趁機借力使力。美方果然計列鉅額援蔣預算,並進而承諾將來共和黨執政時的援助案。 *台北,「中國的臨時首都」 李將軍於華盛頓的存在,顯然對欲宣揚蔣為「中國的唯一救世主」造成危害。李將軍麾下部隊仍在華南繼續作戰,假若美國總統此時提出直接軍援為條件,說服李脫離國民黨以建立第三勢力的政府時又將如何?……蔣把這個心腹之患巧妙地予以處理。 蔣一飛抵台灣,即宣布台北為「中國的臨時首都」。其實台灣已經具備良好組織,是一個發達的社會,且為容易管理的海島。台灣亦可對外國人的進出適加限制。蔣如退守台灣將可兼得與其妻方的外戚等風評不佳的那夥人劃清界線的好處。共產軍更無渡海所需的海,空軍力量。包括李副總統支持者與前軍閥系統等黨內主要政敵有部分渡海來台,有部分亡命海外,更有的投靠共黨等,其原有組織幾已潰散無存。 12月21日,陳誠將軍辭去台灣省主席一職,晉升為行政院長(首相)。蔣隨即任命德高望重並為美國人所熟悉的吳國楨繼任。同一天,中國駐華府大使館要求新增軍援,唯遭美國拒絕。美國又於同日利用台北的領事館址重新開設美國大使館。杜魯門總統接著發表「不介入」政 策。 在紐約方面,蘇聯正企圖把剩下少數亡命者的台北國民黨政權趕出聯合國。現在欲把中國國民黨假扮成世界強權之一是荒誕不經的事了。然在那段時期,中國代表恰好輪值安理會議長,蘇聯的動議就遭否決,其代表只能以退席表示抗議。艾奇遜國務卿此時將美國的防衛線劃定從阿留申經過日本,沖繩,延伸至菲律賓,而特將韓國與台灣排除在外。如今,台灣是「大陸」的問題,而非「海洋」的問題。蔣被拋開只能靠自力防衛自己了。 *改革!改革! 杜魯門總統的聲明讓台灣人領袖們陷入絕望。艾奇遜國務卿發表置台灣及韓國於美國權益範圍外當天,我接到一封台灣人寄來的信。「台灣人對杜魯門總統的台灣政策完全失望……我們相信美國的台灣政策不應以利益為前提,而該以正義為基準……」。 面對像寫信給我的台灣人那樣的菁英,吳主席為設法抑制其反感,提倡改革計畫藉以爭取他們對政府的支持。1月13日他承諾推進地方自治政府的改革,至4月5日發表省主席已獲授權辦理地方官職與市長的選舉事宜。如此一來,台灣人至少在規定上得享管理地方警察的權 力。 吳主席之下新任省府委員及議長中有17名係著名的台灣人。吳雖也期待在地方政府中應有他們具建設性的發言,然而實際上候選人的提名,選舉人的資格審查,以及選舉的施行與監控等事項均由國民黨操控,台灣人委員亦由大陸人秘書和顧問所包圍。吳的改革努力不時受到秘密警察及蔣經國心腹的安全人員的妨害。吳主席的改革路線因對長久以來恣意耍特權,貪得無厭的階層造成威脅而頻遭反對,但蔣則欲維持其改革形象而暫予支持。 *蔣復行視事 一直滯留美國的李宗仁代總統依然是蔣的潛在威脅。李不斷摸索美國支持「第三勢力的形成」,果然獲得排訂於3月3日與杜魯門總統會談的機會。然而蔣卻早一步在3 月1日發表復行視事,執行總統職權。李的頭銜也立即降為「前代總統」,原訂與杜魯門總統的會談便喪失意義了。之後李被彈劾,接著退隱於美國。 蔣似乎有意與吳主席的改革看齊,此時也公佈黨、軍的改革戲碼。蔣藏著本意,任用甚獲華府好評的孫立人中將為陸軍總司令兼台灣防衛總司令部總司令。蔣對原非屬意的孫立人中將任命案,認為應設計均衡考量,乃安插其長子蔣經國為國防部長,黨中央委員,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等職,以便掌握黨、政、軍的秘密警察。蔣經國的登台為台灣開啟1947年2.28受難後的恐怖時代的新階段。據說在1964年當時蔣經國已差遣5萬工作人員滲透到多個機關,而更擁有十倍於此數的告密者大軍。開始於1950年的整肅行動造成多位將領消失無蹤,陳儀亦在同年6月16日被槍決。 *蔣得救,但被迫自制 華府屢次表明對韓國及台灣不感興趣的態度竟讓北京信以為真。6月25日中共攻入韓國,蔣卻出人意料的得到被毛澤東拯救的結果。杜魯門總統立即聲明政策的改變,表明對抗共產黨在韓國的侵略,且要求聯合國協同合作。他一面下令第7艦隊協防台灣,另一面則要求在台灣的中國政府停止對大陸的海空攻擊。他進一步聲明台灣的未來須俟太平洋區域回復安定,與日本的和談,及聯合國的考量等情況後再作定奪。蔣提議擬派3萬國民黨軍赴韓參戰案終遭拒絕。他為此大失面子。 第十九章 「美國共和黨的十年」時期的台灣 *外國非民意組織影響美 國民意代表的問題 杜魯門總統於6月27日的政策演說確讓台灣人振奮不已。然而,國民黨卻為終止美國政府的台灣「中立」政策,計謀使袒護國民黨的政權輪替執政,展開如火如荼的宣傳活動以達操縱輿論的目的。 蔣不以美國第七艦隊保護下的中立為滿足。他更進一步期待美方給中國軍訓練及裝備,以及運輸兵力至大陸,甚至支援進攻內陸地帶,算計由此捲進美國與共黨軍作戰。 美國的基督教團體是蔣的絕佳目標。分散美國各地的教會成為宣揚中國基督教家族的好幫手。傳教團體相信打敗中共就是戰勝亞洲的反基督教勢力。他們不分民主黨或共和黨,一致夢想解救中國大陸上為中共所奴役的中國人,便可重啟其傳教活動。宣傳是以美國國會與政治領導組織為重點對象。結果美國國內充滿了蔣的宣傳。其主要內容側重於隱瞞對台灣內政的批判,避開對台灣住民的關心,絕口不提台灣人在1947年投訴外國的各項請求。關於2.28事件則僅簡單地描述為共產黨及親日派所引致。 *麥克阿瑟的訪台 關於台灣的前途,聯合國對其權力既然未加設保留條款,美國也就陷入凡事均需徵求蔣的同意的窘境。美國於1945年所犯的這項錯誤至1950年共軍入侵韓國後 一一浮現。 在美國國內,宣傳蔣介 石擁有五十萬重兵,隨時可以進攻中國心臟部位的說法正在氾濫時,現役軍人卻心裡有數,估計可用兵力不過五萬人。蔣介石提出派遣三萬部隊赴韓案遭到聯軍司令部拒絕時,麥克阿瑟為挽回其面子,以住宿一夜的預定造訪台灣。據說麥帥僅用一天的時間就觀察到台灣的全貌,但事實上他不可能接觸台灣的真相。1951年5月1日美國陸軍顧問團依約到達台北,掌握了美國軍事活動的主導權。 1952年美國大選的結果,共和黨的艾森豪將軍當選為總統。第七艦隊駛離台灣海峽後,對蔣已不再礙手礙腳。各方曾經好奇地注目他重獲「自由」後將有何作為,但他的那支了不得的攻擊軍迄未依照其事前公約「不藉外力,單獨也要………」跨過台灣海峽。 *美國大使館對台灣的見解 時值麥卡錫旋風施虐時期,藍欽大使的報告不得不盡求慎重。大使館雖擁有廣泛的下屬機構,及大批人員,但報告台灣的行政,政治改革,蔣經國的蓋世太保等實情的紀錄非常稀少。對台灣人的論述除給予較高於中國人的評價之外,僅點出他們對蔣政府只持低支持度等事項。據悉其後任大使甚至指示館員不接觸台灣人,不聽取台灣人的投訴。 *1957年5月,美國大使館襲擊事件 戰後20年之間,所有參與台灣問題的我們美國人,個個「自以為是」的滿懷信心。美國人自以為蔣甘願當其「傀儡」且私自相信當我們臨危時,蔣即使非本意也將是聽話的一條「龍」,而心滿意足。 事件發生於3月20日夜晚,有一美國陸軍中士在其台北宿舍的庭院槍殺了一個小偷。他經美軍軍事法庭審判無罪後即行遣離台灣。被射殺者是政府機構的基層公職且是預備軍人。其妻為要求撫卹金竟在大使館門前跪坐下來歇斯底里地哭、嚎、叫囂。大批民眾集結後逐漸暴徒化,開始侵入大使館內大肆破壞。檔案櫃被撬開,密碼器具及解讀本散落四地。由於蔣經國的保安隊遲至好幾個小時後才出現,實在難免令人心生重重疑雲。據云這起事件早於數日前就已向台灣人,中國人,加上若干外國人預作警告,被殺的男子是蔣經國部下,首謀者也是蔣經國屬下……。 *傳教士眼裡的蔣介石形象 硬把蔣捧上亞洲對抗反基督教共產黨的聖戰領袖,在美國國內確是一樁好處多多的題材。蔣總統改變信仰皈依基督教時,全美教會洋溢喜氣。他們認為中國的傳教事業從此步入坦途,同時深信依美國的理想重新組織中國人的美夢即可實現。 蔣氏夫婦軼事到處成為話題,或人人閱讀和祈禱的對象。這種溫馨情感很容易昇華為支持國民黨政府。按照美國人的想法,黨魁若是基督徒,其所領導的黨不可能是惡劣的,由基督徒親手領導的政府更不會實施高壓政治,依此思路,蔣遂被吹捧成大英雄。這位中國基督徒元首提出的援助請求,同樣也普遍向全美的政治團體送達。每有大額援助法案提出國會之前,各報必大幅宣揚蔣的虔誠的宗教生活,且各報記者都會受邀共進早餐。這般流程幾已成為固定模式。 第二十章 假裝改革的背後 *合作的價碼 1950年6月美國大幅修正其經濟援助計畫。美國人需以接辦的形態,繼續推動日本留下的未完成項目,然而單以恢復戰後五年間的損害,就已屬難於負荷的龐大工程了。五十年之間,日本在台灣所獲成果應該是中美合作成功的基礎,但「讚揚自由中國」的國際合作成功案例,一直無視於此。 1950年至1957年美援總額在軍事及經濟兩項合計即達二十億美元。農‧工業生產亦雙雙急速上升。官方對外發表的統計係指1949年以後的成長率,有關1945年至1949年間的生產卻遠低於日本時代的水準乙事則被刻意地隱蔽下來。美國援助的恩惠實際上僅滋潤了中國大陸亡命者或日本工業資產篡奪者身上,台灣人幾乎無法分一杯羹。 在日本時代尚能維持舒適生活的一般台灣人很快地變窮了。台灣人雖也肯定吳國楨主席下的法治與經濟的改善,又即使是外國人也都知道貪腐、收賄,牽親引戚的減少,但大陸中國人卻以「因為台灣人在文化面落伍……」的論調,吹噓台灣的生產技術係自1945年中國人來台後才開始提升。 *自由主義者的免職 1949年底任命吳國楨為省主席,目的在挽回美國的信賴而做的不得已選擇。其實蔣介石一直未曾欣賞吳的自由主義傾向。他與蔣的繼承者蔣經國之間也因互相猜疑而產生裂痕。吳竟向蔣傳達關於其子的惡評,並警告民心已見背離。另一方面蔣經國斷定吳對台灣人過份讓步,現因美國已由共和黨執政,對華援助業已得到保證,大可不必繼續演出自由主義的劇目。 1953年4月3日吳幾遭刺殺,當時宋美齡擔心美國的反應而出面阻止謀殺計畫,結果吳被免職後,留一個男孩在台北當人質始被允許移居美國。該男孩後經有力美國人士的勸說才獲釋離開台灣。吳等到幼子的釋放,終於開口了。他以公開信向國民代表大會告發蔣經國的濫用權力及恐怖政治,且向美國展望雜誌投稿暴露「自由中國」蓋世太保組織「殺手彭將軍」的事蹟。 蔣經國的下一個目標是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將軍。這位科班出身的軍人不分美國人抑或台灣人均寄以深厚信賴,無異是只靠其父庇護的冒牌軍人蔣經國的死對頭。孫將軍在一次閱兵典禮中由於一些青年軍官所為的脫軌行為,引咎受到譴責而退役隱居。他的後任就是「彭孟緝將 軍」。 *杜勒斯的行止 杜勒斯國務卿並非一位溫和行事的人。他一方面猛烈譴責北京政府及其所為,同時捧上蔣介石是高潔又獻身的領袖,另一方面他又傷害蔣在台灣的法律地位,並封死其對反攻大陸的野心。他又在一邊高唱不承認中共的說法,但一邊卻在歐洲與中共周恩來總理會談,進而安排大使級的定期會談,以建立北京、華府的接觸管道。 時至韓戰爆發,美國總統發表「台灣的地位須俟該地域確立和平後與日本簽訂和平協定,或交由聯合國決定之」,並指示杜勒斯進行和平條約的交涉。他為迴避與消弭開羅宣言揭示的「領土歸還」公約,提案日本先放棄台灣的主權,然後交由美英蘇中來決定台灣的地位。假如這四強未能在一年內一致協議時,再交由聯合國大會研議之。蔣介石對此必表反對,而中共又非聯合國成員,結果台灣就這樣脫離日本的統治,被置在合約簽約國48個國家的託管之下。台灣地位至今未獲最終決定,仍然繼續維持當時的狀態。 杜魯門在前發表的禁止渡海挑釁攻擊的聲明屢被蔣忽視,國民黨軍增加對大陸沿岸的奇襲攻擊,空軍的轟炸目標也逐漸擴及內陸地帶。金門、馬祖諸島的軍事設施經大幅增強,中共亦加強鞏固對岸的防備以資對抗。 國民黨海軍出人意表的幹出海盜行為,拿捕蘇俄及波蘭的船隻時,杜勒斯立刻飛抵台北與蔣舉行長談。中美防衛條約為交涉主題,也成功地在台灣海峽畫一條明確的分界線。美方明告中方其海軍雖願掩護國民黨軍從大陸撤退,但不支持攻擊行動。從此蔣續從中國撤兵,金門被放置下來仍維持其膠著狀態,雙方就玩起單打雙不打的兒戲般的隔日開火,開始了所謂的八二三砲戰。台灣人雖感謝杜勒斯能夠切斷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但也感覺受夠了他對蔣的讚賞。 *追求真實-康隆報告 配合美國會參議院決定,將其在亞洲的地位按現實狀況予以掌握,1959年11月1日參院外交委員會發表了「康隆報告」。該報告一掃以往由外交官及軍方以美詞麗句堆砌的八股,在基本的問題上不再呈現亂象。強大的共產主義中國已不再是蔣所稱的「共匪」。 她挾其龐大的人口及250萬兵力的陸軍,已經是公認的大國。相對的,美國則已掉入所謂國民政府這個陷阱,因為其陸軍大到無法以台灣的經濟養活。該報告同時提及台灣住民已與中國人之間起鴻溝,「收復大陸」對於台灣人不具一點意義,進而指出他們的理想是有保障的中立或選擇獨立。 該報告亦催促美國應該及早決定是否介入維護台灣人的「自決權」。文中又以防衛台灣和保證援助中國難民的回歸大陸為前提,倡議建立「台灣共和國,並且斷定如將台灣讓渡中共是屬不道德行為」。 第二十一章 兩個中國? *赤色中國的台灣 美國國務院仍然固執於(關於台灣)「領土的保全」或「現在此地已屬中國」的論調。美國政府也瞭解北京和台北均不允許「第二個中國」的存在。中共領導階層就以台灣問題的解決做為對美關係的前提,要求美國承認其主權歸屬北京。此種主張對台灣人構成一大威脅。 在台灣,人們並不飢餓到共產黨可以輕易滲透。2.28事件更非毛澤東所說的階級鬥爭,而是台灣人與中國人詐騙集團之間的爭奪。 *北京為解放台灣進行準備 共產黨把2.28事件宣傳為由其煽動引發的台灣解放運動。1949年當時,究有多少台灣人滯留中國雖無具體統計,但其來源可能有:二戰中被徵用赴中國,至戰後仍留在部隊駐地的青年,多為國民黨指稱「日本化的叛徒」而受到悲慘待遇者,以及加上2.28事件後逃離台灣的一群人。共產黨將其中多人送入「收復台灣訓練營」加以「再教育」。他們在改造教育過程,強調凡是倡導聯合國的介入、自治、託管及獨立者,均被視為叛逆者。這一點蔣、毛的想法倒是完全一致的。 共產主義者的小冊子與書本開始悄悄進入台灣。其論點依然是解說「美帝的罪行」,教導「盼望外國介入是錯誤的」以及勸誘在台灣的中國人響應歸鄉的宣傳。這樣的作法應有具兼離間中國人與台灣人的策略。然而北京也終究弄明白台灣同胞的真心是做一個共產黨之前他已經是個台灣人。 *小中國-自由派中國人的計畫 自由主義派的亡命中國人對蔣經國的得勢感到不安。他每經調昇,就有暴力行為伴隨,警示恐怖時代即將到來。軍方內部有他的支持派與反對派之分,國民黨內與政府圈內亦同樣有分裂現象。大多亡命的中國人終日奔波討生活,對政府與黨內的派系鬥爭固無關心,而台灣人亦有不關心政治的勞工、農民與追求自國民黨解放的集團之分,但對「反攻大陸」都不感興趣。中國人當然知道台灣人的潛在性敵意,其中知識階層更痛感必須與台灣人和解。蔣經國與北京都在懼怕自由主義派的中國人與台灣人聯手提攜。 自由派中國人進行反對獨裁政權的運動中,朝向創設新政黨作為目標。這時陳誠行政院長表態歡迎反對黨的誕生,但軍方仍持反對立場,集會屢遭妨害。開明派雜誌「自由中國」的總編輯「雷震」逃不過被捕命運。此時起而發動釋放運動的勇敢的台灣人蘇東啟則經酷刑拷問之後於1962年5月18日被判處死刑。(譯者註-蘇氏經第二審改判無期徒刑)。經過一連串事件,蔣經國每每給台灣人當頭棒喝,即「如敢反抗國民黨政府與軍隊絕不寬貸,必殺無赦」。在學校配置政治工作者,獎勵發表對美國及美帝的攻擊刊物,蔣經國的繼承已迫在眉睫。 第二十二章 自由台灣 *追求獨立 台灣人的「自治」願望因缺乏具有豐富經驗的指導者而常被忽視下來。在日本統治下雖有眾多台灣人分別在實業、法律、醫學等領域有過傑出表現,但能在行政機關統轄公民活動的人才則寥寥無幾,加上228大虐殺在這一方面給台灣留下深刻影響。 死裡逃生或倖免於難的人才-曾經是自治運動成員與 日本的大學出身的人-以「前輩政治家」姿態於1947年崛起追求獨立之路。 *獨立運動領袖初露頭角 香港對1947年逃出台灣的人來說,是一個安全的避難地。他們逃避或潛入至此後,往返台灣,或再前往日本,這裡是重要轉運站。明白這種情況的蔣特地在香港製造騷動,並將責任轉嫁於台灣人,來要求強制遣還,但港英政府一向置之不理。 隨著聯合軍佔領日本的結束,眾多台灣人開始指向日本亡命。台灣人領袖之中素有高知名度的廖文毅、文奎兄弟聚結旅日亡命者擬向外國政府及聯合國呼籲。他曾於1948年以「台灣再解放聯盟」組織名下首度提出請願書。 然而,台灣人雖持共同目標,無奈未能摒棄同志間的個人偏見而形成分裂,經過激烈議論和對抗之後僅剩體無完膚的無用派系。台灣人這項志同道不合的弱點當然成為親蔣派求之不得的好事。1949年12月一群台灣亡命者,在東京向盟軍駐日最高司令官提出請願,訴求「即刻由盟軍佔領台灣,在聯合國保護下舉行人民投票」,同時也向全世界的有名人士或領袖寄發大量信函,做出多樣的訴求。 *日本成為逃離蔣、毛掌心的避難所 領袖之一的廖文奎於1950年在香港逝世。爾後獨立運動以東京為中心,在日本各地成立運動團體。在1949年前後,每月估計有上千人的台灣亡命者及被驅逐出境者以各種手段進入日本。當時的台灣人多為一出生即有日本國籍,容易融入日本社會,且易於找到工作。這一大批亡命者集團受到都市人的同情與援助,也普遍為日本社會所接納。 為呼籲即將訪台的美國總統「介入」而散發傳單的一個台灣青年,因逃避追捕,在基隆混進馬士基航運公司的貨輪企圖偷渡日本。但他不幸在神戶被發現後,即行押解到國民黨的輪船。該船在途中因遇上暴風雨,開進鹿兒島灣避泊時,他跳海游上岸,直奔警局請求解開手拷。國民政府對他的生存邊感震驚邊強硬要求日方引渡,但當地法院因清楚他的命運,最後予以釋放並准其政治亡命。這事件在日本廣為報導後,有關台灣情況才見表面化。日本人的同情都集中到台灣人身上。蔣介石及其軍隊在日本不過是嘲諷的對象,在他們眼裡,蔣更不過是個「傀儡」而已。況且,日本政府面對台灣問題確有非關心不可的理由。 *在東京的「臨時政府」 自行流亡日本的台灣人中,有台灣自治運動的活象徵林獻堂。民眾對他的拼命與捐獻為台灣鞠躬盡瘁有深刻印象。又對他雖受警方的嚴酷對待,終能在日本時代接近尾聲時接受天皇敕任為貴族院議員乙事記憶猶新。戰後初期,中國人雖對他厚待,但都被陳儀忽視,到1947年3月的大虐殺後,以養病為由東渡日本。他在晚年時期仍以發展新世代主導的獨立運動為職志。 國民黨政府對獨立運動者一向嚴加監視,但至他們離開香港為追求言論自由移師日本時,已憤怒到極點。他們膽敢試圖推翻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國民黨政府,實在是過於幼稚又魯莽的行為。廖文毅博士在日本一開始其遊說活動就被美軍逮捕,在軍法庭受到驅逐出境的判決。 由於遣返必死,他倖免於難暫被軟禁在東京而後獲准政治亡命。他的入獄期間,其同志們繼續籌組「台灣民主獨立黨」並推舉他為主席。但該黨每當需要一致團結時,都一再重演分裂,其工作遲遲無法取得進展。當台灣海峽發生國際性危機,杜勒斯國務卿正在推行其「戰爭邊緣政策」時,英國首相艾登為尋求「法律的介入」主張「同盟國雖承認蔣介石之佔領台灣,但並非依法割讓台灣」,另外加拿大外交部皮爾遜部長提議台灣問題應在國際會議予以討論。 廖博士察覺到對島內抵抗與海外獨立運動均需加以鼓舞的時候已經到來。他因而主張任何台灣問題的研議都應該給台灣人參加的機會。他糾和33人構成一個委員會,再從流亡海外的台灣人中找出24位台灣主要都市的代表朝向「台灣共和國臨時議會」的組成。到1956年2月28日宣佈成立「臨時政府」,由廖文毅就任第一屆大統領,並制訂了國旗。廖博士為對這項建國運動賦予理論根據,接著發行(台灣民本主義)刊物。對此,海外台灣人雖也熱心的閱讀,但其不合時宜的神秘主義始終無法喚起年輕一輩的共鳴。 *發自海外的新聲音 廖博士的同夥們逐漸離開他,轉向年輕一輩的指導者而去。留學生們的話題也由回顧過去慢慢轉變以議論未來為主。1960年台灣留美學生已達554人,嗣後更維持增加趨勢。分散在各地校區的小型社團漸漸合併成為西部、 中部、東部的較大團體。 學生所聚眾之處必有政治議題。在費城近郊,一個稱為「追求自由台灣的台灣人會」開始聚會。他們在台北通過高難度的考試才取得留學資格的,他們知道不時受到中國大使館及告密者的監視。 這個團體在1960年改稱為「台灣獨立連盟」開始其公然活動。在加拿大方面,於1963年創立台灣人自決連盟。1964年在紐約有一小團體企畫以日、英文發行起名為「台灣人」的定期刊物。 *正義的疾呼 東京雖然成為反對國民政府的台灣人的中心,但是廖博士的「臨時政府」卻因「臨時大統領」過於獨斷與頑固,漸漸失去支持。新組織興起與他的派系競爭,遂引發激烈的分裂紛爭。台灣人之間為爭面子與派閥分裂成許多派別,其獨立運動也不免漸趨式微。新組織之中,應以1960年228紀念日創立的台灣青年會最具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以日語發行「台灣青年月刊」向台灣人與日本人提供台灣獨立運動的相關資料。 台灣人即使身在海外,要公然提唱蔣政權的崩潰,聯合國監視下的公投,以及由台灣人建立台灣國等的主張是極其危險的事。尤其在島內,蔣經國的鷹犬無所不在,更是危機四伏。例如,有位大學教授在客廳和學生們討論台灣問題時,就被拘捕。又航空法、領空法的權威彭明敏博士依「煽動地方叛亂觸犯叛亂罪」被起訴等多到不勝枚舉。 廖博士居住的東京到底不是蔣的手下所能夠隨心所欲的地方。因此他們另行準備一套把其親屬入罪的陰謀。然後向廖博士提出以歸國台灣並支持蔣為交換條件,就可給予赦免。結果,博士未經與同志有任何連絡之下,飛回台灣宣誓支持蔣介石。國民黨御用報紙對此讚譽有加,吹捧係蔣經國的智慧獲致的重大成就。 流亡海外的台灣人對國政府管轄下的選舉都既害怕又無法信任。這種不公正的選舉結果,若台灣宣告要回歸中國時,美國將如何處之?台灣人領袖向美國國民以「向正義訴求」的請願中曾經警告:1945年以來給予蔣介石的不合理的援助,已對美國的威信造成重大傷害。然而,將來美國一旦面臨危機,而必須依賴在地台灣人的善意與協助時又將如何? 請將我們看到美國一方面經常宣示反對任何獨裁主義,但另一方面卻又支援亞洲最獨裁的蔣介石政權,實在忍不住對其偽善嘖有煩言。縱使如此,我們仍願相信美國還是關心台灣,其對蔣的援助只是暫時性的。因此我們願意繼續信賴美國,仍不甘心捨棄一線希望,美國終將支持我們的獨立。 總之,我們要求聯合國即刻託管台灣,確保全民能夠衡量各方意見下的自由選舉,然後能以人民公投的方式決定自己希望的未來。我們深信其結果將是大多數會選擇台灣的獨立。 『被出賣的台灣』節錄-完結! …………………………………………………………………………………………………………… 台灣今日真實的國際地位 01/01/1979 Taiwan RelationAct Sec.15: -- and the governing authorities on Taiwan recognized by theUnited States as the Republic of China prior to January 1, 1979, and any successor governingauthorities – ROC只是台灣的管理當局 10/25/2004 Colin Powel said: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Taiwan is not independent. It does not enjoy sovereignty as a nation, andthat remains our policy, our firm policy. 台灣沒有獨立。 Aug. 30, 2007 Dennis Wilder, National SecurityCouncil (NSC) Senior Director for Asian Affairs said: "Taiwan, or theRepublic of China, is not at this point a st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pos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isthat the ROC -- Republic of China -- is an issue undecided, and it has beenleft undecided, as you know, for many, many years." 台灣或中華民國不是一個主權國家。 03/18/2008 Opinion Statement of US District CourtJudge Rosemary M Collyer: Plaintiffs have essentially been persons without a state for almost60 years. The last completely clear statement of authority over Taiwan camefrom General MacArthur in 1945. 台灣人沒有國家無國籍。 04/07/2009Opinion Statement of Circuit Judge BROWN: America and China’s tumultuous relationshipover the past sixty years has trapped the inhabitants of Taiwan in political purgatory. During this time the people on Taiwan have livedwithout any uniformly recognized government.台灣人生活在政治煉獄。 Source: Taiwanus.net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3960&Itemid=71 |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被出賣的台灣 - 摘錄[Formosa Betrayed]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