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回應:李筱峰教授 我挨了一記中國拳!

新聞報導 - 自由論壇
作者 張銘祐 | 贊升   
2011/12/28, Wednesday

(photo source: www.layoutsparks.com

大家在看這篇文章,是否跟我一樣難過,因為突顯的問題,正好反映殖民統治的"奴性"冷眼旁觀的台灣人,馬英九不斷親中下,讓台灣人的認同錯亂,尤其筱峰教授身體不好,在台灣對於歷史研究也有相當知名度,可惜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普世的台灣人的思考與思維依舊被戒嚴,或許當事人覺得挨了一拳但對台灣人來說是一種汙辱,讓我想到未來的台灣人繼續沉默,中國人四處進入台灣進行間接的統戰,而如此猖狂的中國人會越來越多,在市場在夜市都看的見,不難預見李筱峰教授受的這一拳在在地顯現是在汙辱台灣人,史明歐吉尚:台灣郎,不是中國人,然而多數台灣人就算清楚還是不敢辯論,真的顯現上星期李教授上課思辨:奴性一詞,這是顯現中國國民黨流亡台灣教育的洗腦,有一位台灣企業將說:台灣人有韌性沒本性,不敢肯定自己的創造力與價值。
中國人的鴨霸是世界均知,一個沒有正確文化歷史宗教自由的國家,請不要把我們歸為一類,讓我想到美國黑人女權運動者"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1955Montgomery 是黑白不平等的地方,那時的公車,三分之二的乘客是黑人,前面的座位預留給白人,後面的座位在沒有白人乘客站立的情況下黑人可坐。中間的座位則由司機決定怎樣分配。當司機要求女裁縫Rosa Parks讓位給白人,羅莎說「不」,接著,警官來拘捕她, 人們憤怒于她的被捕,26歲的馬丁.路德.金恩用他的雄辯技巧煽動起一場持續381天的抵制蒙哥馬利公車的運動。最後,最高法院裁決,城市的公共運輸工具將完全取消種族歧視。後人稱讚羅莎‧帕克斯「坐著就改變了世界」,被尊稱為「人權運動第一夫人」。更有人如此形容:「當公民權益運動已經書寫了100年之際,這裡只留下兩個名字:Martin Luther KingRosa Parks」。羅莎‧帕克斯做了一個勇敢的決而李筱峰老師勇敢的拒絕當中國人,重民主公民素養禮儀,這一個事件值得各位(社團先進)考,他是活生生的例子,也符合蔡丁貴教授與林芳仲牧師推動的非暴力抗爭,台灣人必須更有勇氣對抗不公義,希望李筱峰老師身體平安。
以上心得分享
張銘祐2011.12.26

幾天前,我被一位中國客打了一拳!大家看看這是否只是單一個案?抑或是一個取樣代表?
我在一家便利商店買《自由時報》,我將報紙放在櫃台正準備結帳時,忽然我的後面有個人拿了一份《聯合報》擺放在我的報紙前面,然後他人又退到我後面去。店員沒看清楚誰先到,猶豫難決,我於是將那份插隊進來的《聯合報》拿起來,轉身交還給背後的那位先生說:「請不要插隊!」忽然,他大聲吼起來:「我哪有插隊!我不是排在你後面嗎?」從他的口音和儀態,我知道他是中國客。我不甘示弱:「你的人是站在我後面沒錯,可是你要結帳的東西卻插到我前面!」我心想,這種兩面手法的中國功夫真厲害!執筆的此刻,我不禁聯想起馬英九的競選手法也有類似的中國功夫─選戰之中,拚命喊「台灣加油」、「台灣一定贏」,但實際卻是朝著「一個中國」邁進。執行一個中國原則的人,可以喊著台灣加油的口號,這種兩面手法,猶如那位中國客「人在排隊,東西卻在插隊」一樣,都屬中國功夫。
言歸正傳,那位中國客繼續吼叫,我再還以顏色:「我們台灣不會插隊,請不要把中國人的壞習慣帶進來!」中國客質問我:「你不是中國人嗎?」我立刻回話:「我是台灣人!」中國客更加咆哮:「台灣人的臉被你丟光了!」天哪!這個因插隊遭我指責的中國客,竟然惱羞成怒反而指責我丟臉!我又見識到另一套中國文化了。其實這套中國文化最近也在台灣的政治人物身上發作:劉憶如、林益世這班人,用變造的公文污衊蔡英文,被拆穿之後不但毫不歉疚,反而繼續指責被害者的不是。這種中國文化,已內化在我們台灣子弟身上,悲哀!
再言歸正傳,這位中國客罵我丟台灣人的臉,我又立刻回話:「你插隊,我丟臉?中國人是這樣講道理的嗎?」我還沒說完,那個咆哮的中國客忽然揮出拳頭往我胸前擊打過來,我踉蹌跌退兩步,胸部一陣疼痛。但我沒有回手,我回話說:「你們中國人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嗎?」中國客又咆哮:「我哪有用武力?」天哪!原來拳頭不算武力,怪不得中國用飛彈要和我們「和平」統一。也怪不得國民黨在選前忽然把四年前的宇昌案拿出來炒作(先變造公文,繼而特偵組出動、T台「名嘴」讚聲),而同時再三強調這不是選戰奧步、馬英九也沒有介入司法。中國文化為何能如此臉不紅、心不慌?
我挨了中國客一拳,在旁的三四個旁觀的客人沒人敢出聲,大家默默看著中國客和我一來一往。
回到家裡,電視新聞正在播放馬英九的談話,他正在吹噓他的「九二共識」帶來兩岸的和平與穩定。
(作者李筱峰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http://www.jimlee.org.tw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