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遠流出版練習不抱怨 : 我的21天不抱怨挑戰,選擇幸福的未來
是的,停止抱怨會讓你必須思考,並找出解決之道。這是可以立即帶給你幸福感的方式,因為你不再感到委屈、挫折、無能為力。
抱怨是一種近乎本能的反應,完全不需要額外的力氣,也不需要費心留意。但是停止抱怨就需要更多反思、更多內省,尤其是一開始的時候。起初得花上幾個星期(是的,二十一天!),才能讓自己蛻變成不抱怨的智者,一切來得自然且毫不費力。
如果各位不相信,可以試試看以下實驗。想像你正在上班途中,剛來到捷運月台上,此時車站廣播表示由於設備故障,列車全線停駛,同時復駛時間尚不明朗。你當下的反應會是什麼?很可能是:「太誇張了,這已經是這個月的第三次了,他們完全不把乘客當回事,起碼也保養一下線路吧,我還得趕去公司耶!」我們很容易就會這樣脫口而出,而且也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內容不過是一再重複而已,在彼此身旁人云亦云。
現在,如果你可以不抱怨,可以不必因為「有人」怠忽職守,而讓你以受害者自居,同時還能告訴自己,現在發生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好,就像我之前提到國王身旁的那位賢臣一樣,試想一下你的反應會是什麼?
這比你原本所想的困難許多吧?根本無法用本能去實現!突然間,我們開始思考自己可以採取的其他方式,拿出負責的態度,絕不輕言妥協,並擬定一套行動方案。這將是一個漫長、複雜的思考過程,而且,如果你必須和旁人分享想法的話,就得用更多詞彙把話說得更清楚。更重要的是,你的想法將是獨一無二的,與月台上的其他乘客不同。
你可以告訴自己:「好吧,我打電話到辦公室去,請人把杜旁先生的案子寄給我,然後在家裡安安靜靜完成,也不會有旁人來打擾。這也沒什麼不好,至少可以完成一件工作。我也得打電話通知保羅,取消今天上午十點的約會。捷運中午應該會復駛,那我下午再進辦公室就好。」
月台上的另一名乘客可能會這麼想:「好吧,我打電話跟老闆說我必須請假一天,因為沒有車可以到公司。這是突發狀況,但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我覺得很累,從來沒有給自己休息的時間。我要利用今天去剪頭髮,已經拖了四個月了。我也要抽空打電話給姊姊。今天下午我要下廚,燒許多好菜放在冰箱中慢慢享用,我老早就想這麼做了。」
從上述兩種情況中,各位可以發現,我們首先必須接受突發狀況,然後建立一套比起毫無建設性的抱怨更複雜的想法,我們需要更多詞彙,描述在意外情況發生當天所做出的這兩種選擇。是的,停止抱怨會讓你必須思考,並找出解決之道。這是可以立即帶給你幸福感的方式,因為你不再感到委屈、挫折、無能為力。就像上述兩名候車乘客一樣,接受當下發生的情況,並採取行動好好利用。
不小題大作的重要性!
你是否曾發現,自己偶爾會有將小挫折放大成大浩劫的傾向?尤其是事情不如自己預期的時候:
‧火車誤點,而你就要錯過一個重要的約會。
‧該繳的稅比你試算的還要多。
‧老闆正在重整公司,上班時間或職務也跟著異動。
‧你手邊已經有八百件事要處理,結果公司又指派任務給你。
面對外在情況,我們必須不斷更改計畫、調整步伐、付出努力,同時逆來順受。我們會習慣性將挫折放大成世紀浩劫,小題大作的結果令我們倍感威脅。
我也經歷過相同的情況。那是個工作滿檔的一天,我跟客戶排定了許多電話約會。身為輔導顧問,我的客戶遍佈美國、加拿大、亞洲和歐洲,總之就是遍佈全世界,因此我的工作有百分之九十八都是透過電話進行。為了節省高昂的電話費,我都是利用網路電話與客戶聯繫。當天早上,我在八點四十分打開電腦,發現網路不太穩定,連線頻頻中斷,可是我的第一個會議再過二十分鐘就要開始了!我開始心慌意亂,聽見自己說:「如果再這樣下去,我的事業就要完蛋了;中斷的網路會讓我損失慘重!」我很明顯是反應過度。
接下來是另一個「大難臨頭」的劇本:某個週六上午,一名男子來到機場,他要前往義大利參加一位好友的婚禮,飛機預訂在九點三十分起飛。他來到櫃臺的時候,地勤人員告訴他,由於機件故障,飛機無法準時起飛,可能會耽擱四個鐘頭。「你們有沒有搞錯?你們會毀了我的人生!」男子對地勤大吼大叫。
我們偶爾都會有這種小題大作的傾向,但某些人發作頻率更高。我們會脫口指責別人是「一群白癡」、「全都是沒用的傢伙」、「搞不清楚狀況」、「不負責任」。
認知治療心理專家大衛‧伯恩斯(David D. Burns)將這種扭曲想法稱為「望遠鏡把戲」,由於我們習慣以這種方式看待負面事物,不知不覺中就放大了這些事的重要性,原本不大,也沒那麼嚴重的事情,就這樣被我們堆成一座擾人的高山。
在你抱怨自己比不上別人的時候,望遠鏡把戲就會啟動。如果你開口表示「我很差勁」、「我很笨」、「我以為自己是誰」、「大家都會把我當成神經病」、「我不夠專業」、「我對這方面一無所知」,這時候,你很可能傾向把比較對象的優點放大,結果在比較過程中愈發矮化自己。
面對這種清況,請從另一端來看望遠鏡(就是反過來,從鏡片較小的一側來觀看),從這種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成就、功勳,或是競爭者的缺點,然後將這些逐漸縮小成微不足道的塵埃。
我們一再把煩惱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不但沒有辦法幫助自己成長,反而還會毀了自己。一樣的道理,我們經常會給自己很多壓力,同時扭曲自己的言語,只因我們覺得自己無法企及旁人對我們的期待。
本書的挑戰是要讀者學習珍視自己的長處,並善加利用,尋求進步,同時也別忘記讚揚周遭親友的優點。就算有些事讓你非得小題大作,也請選擇會幫助自己成長、讓人生更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去放大那些會傷害我們、污染我們的東西。
太常運用望遠鏡把戲的結果,讓我們會感覺受到壓迫,然後開口抱怨,於是,阻礙我們達到目標的障礙物,頓時變得十分巨大,猶如無法跨越的高山。我們的鬥志開始瓦解,變得毫無長進、惹人討厭。
我們常常以為,只要誇張抱怨自己的痛苦,就更容易獲得想要的東西,於是就放任自己一股腦發牢騷。短期來說,這個策略或許能有效影響旁人;但長遠來看,這絕不是有效的正面方式,而且還可能適得其反,就像我們在第一章中所看到的那樣,使得旁人對我們的尊重蕩然無存,甚至會讓他們與我們保持距離,以免被我們的小題大作牽連。更重要的是,抱怨還會阻礙我們理性正視自己的問題。
關於這個主題,我覺得觀察這個社會對「戲劇張力」的著迷,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彷彿沒有經歷過刺激的大風大浪,我們就無法感受到自己真正活著,所以才會出現酒精、藥物濫用,還有終日報導聳動消息的媒體生態。這一切造就出一種普世文化和潮流,驅使人們加油添醋、危言聳聽,用自己的牢騷搬演原本不存在的誇張戲劇。
我想藉由「停止抱怨」的挑戰,引導讀者留心自己小題大作的傾向,並學習正確賦予事物應有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