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自由廣場》德國「疫」起 市民挽救電影院

2020-04-08

◎ 吳品瑜
上週台灣的戲院業者哀號一整天賣不到四張票,籲請政府全面停止營業,因為可以立即得到經濟紓困,但是真的只能這樣嗎?我們看看德國如何展現公民行動力,自行救援地方小戲院。
三一八梅克爾總理全國談話之後,德國即刻限縮社交與生活範圍,商店除了超市、藥局、郵局與加油站之外,一律全面停止營業。從我先生立即願意以二十多萬元台幣挹注常去的家庭旅館,作為應變現金,日後再扣款之外,臉書上陸續出現民間自力援救地域、社區小商家的行動,從地方戲院、街角咖啡廳、小餐廳、獨立書店…,這才發現,德國人被迫關緊閉在家,其實都「很有事」!
關於地方戲院救援活動,執行方式是點擊德國地圖上,自己所在的小戲院,或是個人願意贊助的戲院,然後花個十分鐘,好整以暇地看過去電影前會播映的商業廣告與預告片,而這份廣告收入就會挹注到這家戲院。再來也可以線上小額捐款,以及購買儲值券。
德國人對小商家的救援行動力,其實並非「善良」的民族性或人性中的「同情心」使然而已,關鍵是兒童頻道落實「社會公器」的責任,以受眾為中心的「訊息設計」,讓孩子得到對等的資訊,以及享有公平取得管道,得以形塑自主行動的公民素養。
「德國是一個民主國家,不須依靠強制、而是仰賴共享知識與合作來度過難關。」這是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全國談話中提到的,共享知識,其中包括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彙與方式,給予他們資訊對等機會與平等取得的管道。
翌日兒童新聞對於總理談話內容中的病毒科普知識、民主運作與經濟紓困方案進行動畫與卡通圖解之外,每日的兒童新聞持續推出專題,對於小商家援助行動做更詳細的說明,例如:點閱電影院的廣告、儲值式的延遲消費、地區小商店的網購與餐廳外送,這不僅解釋實際做法,更精準說明效果是如何發生,以及對於就業市場、社會穩定與政府財政結構所造成的影響。
國家機器是抽象的,若是國民缺乏履行義務的共識,以及自發行動力,政府的效能根本無從發揮。電影院燈光變暗,但是公民覺醒之光,卻正點燃看見的希望。
(作者為台南市民,配偶德籍)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6440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