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聖山點滴 | |
作者 贊桃 | |
2018-07-15 | |
沸沸揚揚的年金改革,於2018/7/1進入嶄新的階段。
台語俗諺云:「做(Tsò)官(kuann)若(nā)清廉(tshing-liâm),食飯(tsia̍h-pn̄g)著(tio̍h)攪(kiáu)鹽(iâm)」,原意是比喻無官不貪。但套用在這群反年改團體或個人身上,還真有點貼切。 這群反年改團體與個人不停的將自己定位為「貧窮的特權階級」,高舉「不朔及既往」、「信賴保護」等術語,寄望台灣人民能夠繼續「供養」他們。統媒也趁勢利用「恐嚇式」新聞,用近幾「種族歧視」的言語告誡台灣人民台灣的內需經濟會因年金改革受到衝擊,必須要靠這些「號稱」受到年改衝擊的「高級外省公務員」的「賞賜」才能溫飽,Really? 尤有甚者,這些受影響的族群衍生出一種令人稱羨的「晚景淒涼」型受害者。殊不知這群令人稱羨的「晚景淒涼」型在職時,倚靠其優越的血統,成群結黨,備受禮遇。利用「不公平」的制度而讓其能夠享有特權,或甚至依靠此特權而能獲得豐富的資源以及職位,以至於在ROC體制內看似「喊水能結凍」。今日因為有了年金改革,讓公平正義的曙光出現,這些人因為「虛榮心」而臉不紅氣不喘的行「乞討」之實,企圖保住叼在嘴上的一塊肥肉,這種行為,與真正經濟弱勢者被迫乞討是不能相提並論的,這更是不可寬恕的行為。 對比之下,在「不公平」的競爭中,靠自己胼手抵足,一步一腳印,有一丁點小成就的台灣人,卻能秉持「平常心」,考量國家未來發展與社會現實經濟層面,屏棄自己的執見,坦然接受年金改革的結果,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更顯得珍貴。這種「知足常樂」型,除了值得尊敬,更如同台語說的沒有「讀冊(tha̍k-tsheh)讀(tha̍k)對(tuì)尻脊骿(kha-tsiah-phiann)去(khì)」。同樣都是知識份子,風骨不同,自然獲得社會的掌聲而不是噓聲。 這群軍公教退休後若因為「公平改革」需要「縮衣節食」,甚至落得「吃飯攪鹽」成為真正的「貧窮的特權階級」導致「晚景淒涼」情況的出現,對比在職時的「令人稱羨」,那還真的是應證了前述的台灣俗諺呢! 延伸閱讀: 聖山簡介 聖山講古系列 聖山點滴系列 The footprint~台灣聖山仙蹤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8189&Itemid=1 |
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聖山記事 20180715(知足常樂 VS. 晚景淒涼)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