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婚姻幸福學〉動不動就暴怒的刺蝟老公

2018-04-29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孫先生大部分的時候個性溫和,極少對外人發脾氣,但對身旁的孫太太來說,卻像與一隻刺蝟同住,有時無心說了甚麼,孫先生會突然暴怒,覺得妻子在譏笑、看不起他或他的家人。當妻子表達需要幫忙或內心感受時,他也會突然變得很尖銳,反斥妻子太依賴、要求過多,不體諒他壓力大。
  • (圖/喬安娜) (圖/喬安娜)

兒時創傷變情緒地雷 核心情結一碰就爆

孫太太非常不解,自己的撒嬌或真誠的表達為何經常被丈夫曲解成輕蔑或嘲諷?而且丈夫聽不進她的任何解釋,認為事情就是他所想的那樣。丈夫動不動就出現怒不可遏等過激的情緒反應,常令孫太太困惑和痛苦,不知該如何與這樣的枕邊人相處?
原本孫先生自己也不太明白,明明妻子並沒有真的說了甚麼難聽的話,自己卻總會突然大失控,後來才想起,是太太的某個語氣和音調讓他聯想到小時候,每次母親指責他事情沒做對時就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換句話說,孫太太常在無意之間誤觸了孫先生的「心理按鈕」(心理學家魯伯斯基稱之為「核心情結」(core concerns)),這些心理按鈕就是過去的傷,一旦被碰觸,就會自動引發一連串的情緒反應。

處理心靈舊傷 改善夫妻關係之舞

心理按鈕隱蔽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卻常被我們的親密伴侶喚醒,使雙方陷入傷之舞的迴旋。以下三點建議提供給想改變關係之舞的伴侶們參考:
1.承認傷,面對傷
每個人心裡多少都有傷,有些傷也許不是從家庭而來,但不可否認,我們的自我概念、價值觀、行為態度和人際模式,都深受原生家庭經驗的影響。回顧原生家庭經驗、觀察原生家庭的關係模式,可以更了解那些面對壓力和衝突時習以為常的情緒反應是從何而來,幫助我們漸漸擺脫那些影響,並轉換慣性的反應。反之,如果不能覺察和掌握它們,就可能一而再被它們絆倒。
一個人對伴侶特別愛生氣,常與內在未處理的怨怒有關;生氣與受傷的感受強烈,往往是因為觸及了舊傷口。當一個人心中存有許多未消解的傷痛,比如無法原諒父母、不喜歡自己,內心常會悶燒著一把無名火。那些傷不是我們的過錯,但是為了自己和伴侶,我們有責任為過往所受的傷做些事,試著勇敢面對脆弱,讓自己不再被它們絆倒。
2.擺脫投射影響,發展新互動
當另一半對我們有所要求時,我們可能會經驗到一種熟悉的內疚感或憤怒,而將過去不愉快的陰影,轉移、投射在伴侶身上。雖然人們常有類似的行為模式,然而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眼前一起生活的這個人,講話方式或行為與你所不喜歡的父母或你的手足,或你曾經非常討厭的親友類似,仍要告訴自己,他/她不是那個人,也不是他/她的替身,他們的言語行為或許相近,但本意其實不同。時時提醒自己,不該拿現在這個親密家人當出氣筒,若更能將兩者區分開來,就有機會進一步轉化它,幫助我們有意識地脫離傷之舞。
3.透過觀照覺察自我,正面態度擁抱自己
當一個人與自己的關係不協調時,在其他關係上也容易失去平衡和界線。心情常常不美麗又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的人,也可能處處看伴侶不順眼。
尼采說:「我們從未好好的探尋過自己,又怎麼可能發現自己呢?」改變和自己的溝通,往往也能改變和伴侶的溝通。如果長期不去覺察自己的內在狀態,便可能像案例中的孫先生一樣,以重複過去同樣的反應模式來面對舊傷口。
自我覺察是一種觀照自我、進行內在自我對話的方式,在自我覺察和療癒的過程中,內心可能不時浮現痛苦或憤怒或其他負面的情緒,請不要拚命想驅除、打壓它,但也不是完全地順從它們,試著與這些狀態保持一種持續觀照的距離,除了坦然接受自己脆弱的一面,也別忘了多留意長久以來,已經做得不錯的部分;練習欣賞自己、擁抱自己的不完美,那些不時跑出來傷害我們的內在聲音也會漸漸消散。

別讓舊傷重演 傷之舞變愛之舞

最後再補充一點,探索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模式以及原生家庭經驗(包含家庭氣氛和手足關係),並不是為了要去怪罪父母當年的錯誤,更不是為了給自己繼續活在自憐中找理由,或把情緒管理的責任推給別人,而是試著找出不斷影響現在的種種不自覺的反射動作,是不是沿用、複製了過去的甚麼關係模式,然後去了解它、減少它。
雖然要從「傷之舞」轉向「愛之舞」不是那麼容易,療癒之路有時很漫長,但更關注自己的內在狀態、覺察自己的舊傷如何在伴侶關係中運作,以及洞悉自己「已無意識地將在原生家庭的傷在目前的親密關係中重演」,對關係問題將有截然不同的新的洞察。當心理的按鈕不那麼容易被觸動和做出防衛性的反應,或許與自己的相處、與伴侶的相處都會更健康和自在。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19628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