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洛杉磯傳真】 如何建設一個美好的社會

2017-02-22
◎王丹

一,「平庸的善」:

很多人都知道西方政治學大師漢娜.鄂蘭提出的一個概念:「平庸的惡」。這個概念告訴我們,普通人的反智和懦弱,助長了極權主義,破壞了社會的美好。在我看來,為了有一個美好社會,相對應地,也應當有「平庸的善」。
大部分人不可能像蓋茲那樣成立資金龐大的基金會去造福社會,我們做為普通人,做善事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做出來的「善事」也許相當「平庸」,例如捐助孤兒的教育,例如到海灘上撿拾垃圾,例如幫助身體不方便的人開門等等。但是如果我們覺得,建設一個美好社會,是我們力所不及的,那麼這樣的社會就無法建立了。事實正好相反,好的社會其實是由上述這些「平庸的善」組成的。所謂「莫以善小而不為」,只有每個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一些善的事情,才有美好社會。

二,完整地了解事實:

以FB為代表,人類的學習進入了新的時代,我們很多的知識都是來自網路,我們很多的討論也建立在網路上,公共意見的形成也倚賴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很多「懶人包」。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臉書或者其他網路上,我們有一個壞習慣,那就是對一個事件的相關資訊,我們很多人第一「不看完」,第二「不思考」,這就導致我們看到的,很多是片段、零碎的資訊。長篇、深入的報導大家都懶得看,對問題的認識就難免膚淺;看完之後就沉溺於情緒性發洩,在發洩之後也就逐漸淡忘了事情本身,這種「只知道,不思考」的習慣,也不利於社會不同意見之間的溝通,和爭取的價值的形成。

三,做一個言語謹慎的人:

美國開國元勳華盛頓曾經在《言行舉止的藝術》一書中談論過一個人如何在人群中自處的一些原則,他說:不要在莊重、博學的人當中說卑鄙、輕浮的事,也不要在無知的人中談論非常艱澀的問題或話題。也不要說一些難以置信的事情。在與勝過自己或與自己相仿的人交談時,話不要過多。如果有兩個人在一起爭辯,不要隨便加入其中一方;不要固執己見,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站在多數人一邊。
這些都是非常睿智的生活經驗,也是重要的美好社會的元素。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每個人如何去做好一個社會成員的角色,決定了這個社會的質量。華盛頓提出的這些原則,看起來非常瑣碎,但是其中的智慧,就是告訴我們要如何從個人出發去建設美好社會。我要補充一句:在至關緊要的事情上,站在正確的一邊,哪怕對面是多數人。

四,沒有什麼比教育更重要:

對於建設一個美好社會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更基礎性的事情,莫過於教育。因為教育針對的是具體的人,而社會是由具體的人組成的。政治哲學家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曾經深刻批評美國的自由民主政體,他認為,現代美國自由民主放棄了「好生活」和「好社會」的古典意義。美國的自由民主正在因為喪失它原初的目的性,而進入一種現代性危機。
這個危機就是國家強大,但是「公民」的力量相對弱化。這種弱化表現為人的美德的下降,而原因之一,就是政治領導人變得遷就民眾的私欲,一切以選票為考量,而喪失了製定決定的道德基礎。正如作家徐賁所說,如果政治家的目的只是為了贏得選票而不是成就「好生活」和「好社會」,那麼,就算自由民主起到穩定國家的治理作用,也還稱不上是一個「好」的政體。●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08039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