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看門道評味道〉白切肉 夏日真開胃

2016-07-17
文/梁瓊白
白切肉,幾乎是不分菜系都有的一道菜,就算烹飪技術再不好的人,只要能把肉煮熟、切片,就可以上桌食用,嘗的是肉的原滋原味,一直以來它都是人類最簡單又直接的吃法,只是後來菜色變化多了,這種原始做法反而冷門了。
  • 白切肉在天氣熱時吃起來,難得的爽口又開胃。(梁瓊白攝) 白切肉在天氣熱時吃起來,難得的爽口又開胃。(梁瓊白攝)
肉有不同部位,調味料則有各自的喜好,例如川菜喜歡用蒜泥紅油、客家人吃白肉蘸的是金桔醬、台菜則是辣椒蒜末加醬油。只是現在人怕油膩,大都不吃肥肉,其實白切肉太瘦並不好吃,尤其全瘦的腿肉經過加熱,煮熟後反而乾硬,即便切薄片,口感還是不好;一般年節用來拜拜的肉,之後大都切塊紅燒,最好吃的反而是比較便宜的五花肉,買的時候挑選肉層比較緊實的,其中白毛豬又比黑毛豬的肥瘦比例均勻,先川燙過再整塊連皮煮,如此肉撈出後還有一鍋肉湯可用,只需加點當令的瓜類菜,例如冬瓜、大黃瓜、綠竹筍之類,就是非常清爽又廢物再利用的湯了。
有餐館仿川菜蒜泥白肉的手法,將煮熟的五花肉切成又長又薄的片狀,搭配同樣長度的小黃瓜片,像曬衣服似的搭在類似衣竿的餐具上,取名為「晾肉」,調味料蘸的是集麻辣香鹹於其中的蒜泥紅油醬汁。肉要切得薄,煮熟後要立刻用重物壓實,讓肉層和油脂密合,包括底下的豬皮也要等切的時候才片除,這樣肉塊才會平整。五花肉的口感向來是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醬汁中的蒜泥必須用磨的才沒有顆粒,其他調味料用的是花椒油、甜醬油和辣椒油的組合,當肉片加上小黃瓜,再與醬汁合而為一的口感,是白切肉最極致的風味。
本來天氣熱的時候食慾也差,對肉類的接受度更是不高,這道肉卻是難得的爽口又開胃,吃上兩碗飯都沒問題,煮肉不難,但要切得跟餐館一樣薄得靠刀具幫忙,其實只要把調味料處理好,肉片的刀工就不必刻意了,又不做生意,厚點、薄點都是自己吃,無所謂囉。



引用自由電子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01175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