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對母親蘇洪月嬌的緬懷與感恩

新聞報導 -
作者 蘇治宇   
2014-08-11

(照片來源:蘇治宇提供.父母親結婚照(1947攝))
從小我就覺得媽媽很漂亮,常聽祖母、阿姨、旁人們說,媽媽很會唸書在班上總是第一名,又考上日人女性就讀的臺南州立嘉義高等女學校,台人能被錄取必須身家背景清白,品學兼優且名額很少萬中選一,因此社會對其素有「女秀才」之稱譽,媽媽不但成績好、漂亮又很有運動細胞,從小就是北港鄉里對其子女教誨時口中誇讚的好榜樣。媽媽在我心中的印象至今依然未變,特別在爸爸被捕後魔難般種種的考驗,更加凸顯媽媽非比尋常之處,每當要形容我的媽媽時,常會因為詞不達意很難述說,因為媽媽很偉大卻又不是此二字能形容的。

媽媽是慈愛的維繫者:
媽媽的慈愛與精神將蘇家牽繫著,同時也是蘇、洪兩個家族親情的維繫者,阿姨們常說媽媽很會爭取地方建設,服務又很熱誠,然而再如何忙碌每年也一定會邀請大家相聚或出遊。她讓每一個人有所依靠及信賴,這種維繫不只在親戚、兄弟姊妹、子女之間串連,其實在選民心中,媽媽更是一個信賴保護者、幫他們解決任何艱苦的媽祖婆化身。

成長的過程中,媽媽不曾要求我們幫忙家計或強加我們要成為甚麼樣的人,任何困難她總是默默地一肩擔起,勇敢站在前方像一盞明燈指引照亮我們,她不企望子女回報一二。這也讓我深深覺得,我所擁有的東西都是媽媽所賜,如果沒有她的照顧也許我無法長大,即使長大也是個貧乏無所有的人啊!!

媽媽對我們不離不棄,辛勤養育:
1961年爸爸因政治案入獄,家中頓失依靠,媽媽被關入獄二年多後回來,馬上將我們自祖父母家帶回並獨力負起扶養的重擔,六個小孩都念私校每當繳註冊費用時,這筆頭痛龐大的經濟壓力,但媽媽從來沒說不讓我們唸書,或要求我們必須考上公立學校才可以唸書,甚至也未要求我們半工半讀,她說妳們只要好好把書唸好別擔心家中經濟問題。為了養家,她做過很多工作,賣肥料、農具、推種辣椒、瓦斯桶、推銷保險、賣汽車、開旅行社等各種不同行業,家鄉待不下去她帶我們搬到台北討生活,我們搬了好多地方也寄住他處,台北市人生地不熟媽媽大街小巷挨家挨戶的敲每戶門去推銷車子,經常夜深人靜看見她拖著疲累的身子返抵家門,當民視異言堂2004年介紹「行過荊棘的玫瑰__蘇洪月嬌」訪談錄時,我對媽媽深刻的記憶:「我母親,就是一直在外面很辛勞的工作,而且工作一直在更換,她不只是更換她的工作,連我們住的地方;也一直在更換,因為從小你就感覺到一直被打壓」。

事後回想起媽媽在扛起家計的辛苦過程中,很少向我們訴苦,她是個非常傳統的女性,丈夫死刑改判無期徒刑、財產充公家境茫然無助,媽媽一介女子願意獨力扶養六個不受教的小孩,沒有拋棄我們一走了之或改嫁。媽媽內外條件很好又有亮麗的外表,我們卻不懂得感恩她的辛苦,冥頑不靈、不聽話處處忤逆她,媽媽具備傳統女性的優點但又接受現代化教育,她讀嘉義高等女學校時,同學幾乎都朣憬以後嫁人要嫁醫生,社會上也普遍認為女性當醫生娘是最高尚的選擇,但她認為要嫁醫生當醫生娘,為何不靠自己來當醫生呢?媽媽凡事靠自己努力作為,思想新潮又兼具傳統美德,真是偉大的時代新女性。

媽媽的堅強、刻苦與勤儉:
媽媽的堅毅充分顯露在爸爸出事被捕,當時她告訴自己不該流淚,流淚只會讓人軟弱下來,丈夫涉嫌叛亂罪被逮捕,命在旦夕能否活下來現在是救丈夫最關鍵的時刻,無論如何一定要想盡辦法營救否則蘇家即將面臨家破人亡的淒慘。爸爸被抓後,親戚朋友來家裡試著要安慰她,人人面帶憂慮情不自禁難過會哭卻又驚覺媽媽不哭,反而擔心她的身體能否承受得住要她哭出來,誰也無法想像媽媽擁有如此堅強的毅力及臨危不亂的堅定,媽媽一心鎮定只想營救丈夫的勇氣真是教人佩服。

【蘇洪】就算時間倒流,我還是這樣做,我先生也是。
我先生從政,讓家庭差點家破人亡,但是我不後悔,
坐牢三年出來後,還是要繼續從政。


媽媽養育我們從不喊苦,所有辛勞自己一人坦然承擔。她在淋巴癌化療期間,媽媽跟我說:「死後埋到地下,這麼聰明的頭腦,實在好可惜」,約下個禮拜我回家時,她又說:「唉!埋到地底下也沒關係啦,這個頭腦也沒什麼啦」說完自己略帶微笑。另個週六我回家時,突然看到媽媽頭髮怎麼全掉光了,媽媽是個很重禮儀、氣質出眾漂亮的人,頭髮是女生很寶貴的表徵,她心中一定恐慌卻直等到我假日回家才曉得,頓時好心疼眼淚在打轉就趕快跑到洗手間將眼淚擦乾,帶媽媽先去買頂帽子遮住光頭隔日再到嘉義買假髮。

媽媽也是個非常節儉的人,罹癌期間往返台中榮總治療,我告訴她快到台中朝馬之前,一定要打電話讓我載她去醫療,媽媽竟然說65歲以上老人搭公車半票優惠才八塊錢,她有時偷偷來又偷偷的回去,我很難想像媽媽胖胖的身體很會流汗所以不喜歡走路,當時公車常不等人站穩就疾駛開車,回程時必須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中快快地穿越到對面搭車,想像總會捏一把冷汗擔心,媽媽捨不得坐計程車又不讓子女暫時放下手中工作載她去,每次想到這些往往心頭很緊很捨不得媽媽體貼人的辛酸。

媽媽面對人生的生老病死不抱怨調適性出奇的強,她堅強無懼自個承擔不轉嫁別人,更不願臨老拖累子女只希望臨終時好走,她的辛酸、苦辣獨自默默地承受,是否如佛家所說緣來緣去、不來不去、來來去去、輪迴永無止息啊!!聰明的媽媽歷經人生無數的磨難,是否對於緣起緣滅、緣聚緣散的道理心中也有感觸呢!!

【蘇洪】我的一生經過大風大浪,所以;都熬過來了!!
    那一輩子想要做的事情,雖然不是一百分;但是,
    自己想要做的、都做到了,所以;可以了,隨時都可以走。


媽媽堅持使用母語問政
媽媽擔任省議員質詢時都用母語發言這是她的特色,因為雲林鄉親多數聽不懂北京話,她堅持用母語質詢讓老百姓聽得懂質詢內容,因為作一個代議士必須能體會百姓切身的需求與痛苦,連接人民與政府機關之間的橋樑,替善良的老百姓爭取被漠視的權益,她非常在意選民所託努力解決老百姓的困難,因此她用母語質詢製成錄音(影)帶發放給老百姓知悉,而這些服務選民的工作是無時無刻24小時在做,絕不是臨近選舉時才急就章表現。1978年,第六屆台灣省議會第35次會議時,媽媽在省議會質詢台中護校酆夠珍校長的不當措施引起「母語質詢風波」。「母語質詢風波」是國民黨政府打壓當時台灣人民用母語發言的一個事件。
根據報載,台中護校規定家長來學生宿舍看小孩,只能在一坪大的會客室裡見面,一次十五分鐘,「禁用方言」。如此,不會講北京話的家長來學校探望孩子,竟然不能用自己的母語說話,只能比手劃腳。受日本教育或未受教育的學生家長,不會說國語並不是他們的錯,台中護校酆夠珍校長竟然做出這種宿舍管理辦法,於是媽媽便在省議會提出這個質詢議案,並邀請酆校長列席說明。
媽媽在質詢酆校長的不當措施時,台南縣女議員江恩,立即提出「補充質詢」,江恩議員強調:「護校學生應具備南丁格爾的犧牲精神及服務病人的守時精神,應該從嚴管理。把台中護校校長喚到省議會備詢,有些小題大作。」江議員爛用「補充質詢」刻意護航跟媽媽作對唱反調,因此引來媽媽強烈抗議其曲解「補充質詢」的功能,兩人爭辯約一小時,媽媽氣急脫口說出「護航不要太過分」、「賤人」、「羞羞臉」、「差勁」等情緒性用語,於是江議員及酆校長兩人,分別向台中地檢處控告蘇洪月嬌涉嫌妨害名譽與妨害公務,這段官司就是因為媽媽爭取家長說母語的權益而引發的「母語質詢風波」。
1977、1978年正值台灣鄉土文學論戰,1980年代起台灣逐漸重視本土教育,1990年代後台灣捲起了一股鄉土熱潮,各中、小學必須上鄉土課也是必修課程,可見在不重視母語教學的那個1970年代,媽媽使用母語質詢雖受到議會、媒體冷嘲熱諷,仍始終堅持忠於母語的感情並勇敢無畏地捍衛本土文化。

媽媽服務選民,事必躬親
媽媽問政的另個特徵是,擔任省議員18年不曾在晚上12點前休息。一回家立即面對滿屋來請託的百姓,媽媽服務的風格是不假手他人親自接聽選民心聲,她「事必躬親」親自處理每個服務案件,所以「柱子腳」很放心信賴她,所有服務案件媽媽細細麻麻登記追蹤,處理過程往返公文書函都會寄給選民知悉,有頭有尾交代到案件完成。每次我們接到電話老百姓就問:「蘇洪月嬌在嗎?」,而當時的媽媽被滿屋子的老百姓請託包圍著,哪有閒隙接聽電話早都分身乏術了,又為避免誤會爸爸告誡我們絕對不能回問「您是哪位?」,養成我們聽聲音就要知道誰打來的本領,遇有聽不出口音堅持要媽媽聽電話時,我們只好等著被罵了。

【蘇洪】我都有請助理,但是家裡的電話;我都是第一個去拿起來聽,
拿電話就是有啥事情我就馬上處理,馬上處理;馬上回答。


媽媽用公文登記簿來分別登錄案件,她的字跡要很小才能寫入並要清楚記錄案件,因此那本登記簿除了媽媽外我們很難一目了然。她直接對老百姓服務建立像家人的感情,不分貧富貴賤也不須透過「柱子腳」的關係來請託,因此奠下深厚的地方政治實力。曾經我們跟爸爸討論過24小時開放服務很辛苦,半夜或清早有人敲門一定要起身處理,長久下來是否訂個「服務時間」但爸、媽都不同意,強調沒有人會知道何時遇到困難,困難來時也沒辦法挑白天夜晚,更何況老百姓遇緊急時更需要幫忙,因此爸、媽堅持24小時服務不分時間、不問請託者赤腳或穿鞋。另外媽媽服務的特色,只要老百姓有困難不必靠關係、不需人介紹,很多選民來找媽媽幫忙時,幾乎都是陌生爾後成為我們的「柱子腳」,遇有選舉時成為義務的志工。

媽媽服務選民還有一個特色,不論選民是否選舉投票給她,即使我們的「柱子腳」來告訴媽媽「此人選舉時專門對妳造謠且幫對方買票,地方都很清楚此人的品性,不要幫他」,媽媽不會因此回絕,反而說下次選舉他就會幫忙了,結果下次選舉此人照樣本性使然耍爛,之後他又來請託媽媽還是幫忙他,媽媽很有雅量服務不計較也不為選票考量。曾經有某村落的魚塭養殖業者盜電,全村的魚塭幾乎都在盜電,情況相當嚴重而被台電查獲,村民集體來找媽媽請求幫忙,台電說「一定要罰款而且另位省議員先前也出面講情,沒辦法啦」,最後媽媽跟台電達成協議全村盜電者簽結今後絕不再盜電,再犯甘願無條件被罰,結果這村後來選票數字也沒增加,母親真是無條件地服務選民,不論是否有選票她一樣服務。她有如一株茂盛的大樹生氣盎然,只要妳願意來到樹下都可獲得保護及愉悅,她永遠張開雙臂照顧每個人,來者不分親疏。她樂於助人從不拒絕別人的請託,服務處的大門為每個人永遠而開。

為何雲林人都會說蘇洪月嬌是雲林人的媽祖婆呢?我想這並不是在奉承她,因為她真的是非常熱誠服務「有求必應」且熟悉雲林縣每個鄉鎮大街小巷,當我們提及雲林某個地方時,她就知道那裡是否淹水?主要種植的農作物、那個地方有何特色老百姓的生活型態、人情世故找誰幫忙、村長是否稱職…等等,她熟悉雲林縣的每一處土地、人、物,而且「聞聲救苦救難」,「雲林媽祖婆」的封號,就是這麼來的至今仍讓人懷念不已。

媽媽的最愛~雲林斯土斯民:
媽媽過世前特地交代,葬禮後要繞行北港,因為北港是她的立身之地,她的靈柩一定要抵達北港大橋後才折返,因為北港大橋是進入北港鎮的門戶,北港大橋是她當省議員時為地方爭取到的重大建設專款專案補助之一,北港大橋改善了對外交通,帶動了地方經濟繁榮,而且是台灣第一座不收「過橋費」的大橋在當時是創舉,對她對鄉親都極具意義。她對北港大橋特別有感情,所以臨終交代靈柩車隊一定要繞到北港大橋回顧一回才能折返。

我們謹記媽媽臨終前的遺言並寫上:「生前蒙受雲林縣民多所照顧難以答報,身後當懇辭奠儀、花籃、花車、陣頭、電子琴等。靈前以素淨白花佈置,謂一生競業服務為志,澹泊名利為戒。北港是立身之地,大橋是北港之門,靈柩當至此一別,以答民恩土情。一生與鄉親為伴,摯望鄉親陪送最後一程,長辭斯土斯民。」每當我回來北港,經過大橋時,我都會引頸凝望這大橋上美麗的蓮花雕飾,這一刻有如媽媽慈祥的述說這雕飾如何細緻大方,媽媽也正微笑凝視著我,令我倍感溫馨。

心中對媽媽的不捨:
我對媽媽要講的話,除了感恩之外,也增添了一種難以言喻深切的不捨,從小到大我們都一直被她照顧得好好的,我也沒有察覺到當下自己是多麼地幸福,直到失去媽媽後每到一個地方都喚起與媽媽共同走過的足跡,好多年我不敢回雲林當車子駛進北港時,我好想哭這沒有媽媽的家令人迷惑我要回去做甚?此時深刻體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道理。不論何時回想起她的慈愛,她的一切時,深深覺得媽媽真偉大、媽媽的一生實在太辛苦了,每思及此,心中就湧上一股非常不捨與難過。為何我們讓媽媽這麼的操勞?為何我們都沒有好好地伺候媽媽?為何媽媽總是為我們無私地付出呢?我們家六個小孩又回報給媽媽什麼呢?

媽媽是台獨的實踐者:
整體來講,媽媽是一個民主政治運動的實踐者,她不僅只是爸爸成功男人背後的妻子,她還讓我們六個小孩知道爸爸一生追求台灣民主政治的偉大情操,她讓我們懂得尊敬爸爸伸張正義的精神。爸爸是一個政治理想主義者,爸爸設定了一個目標,一個民主政治舞台的藍圖,而這個藍圖卻由媽媽來完成,爸爸曾說「他與媽媽是王見王,前半生是他的舞台、後半生則是媽媽的舞台」。如果沒有媽媽蘇洪月嬌的養育、帶領著我們在每個成長的階段,蘇家不會有今天。如果沒有媽媽蘇洪月嬌偉大的犧牲,蘇家的民主政治香火無法延續,縱使爸爸出獄回來,因為前有媽媽堅定多年的養育之恩,這個家才能支撐下去來共同迎接爸爸回家團聚。

謹此感恩,緬懷我偉大的母親——蘇洪月嬌女士
【蘇洪】我若想到,時間若擱再倒流,我還是會擱再這樣走,所以我不會後悔,
但是這款的生活不要再發生在任何人的身上,那是很痛苦的事情。
 
三女蘇治宇2014.08.07

延伸閱讀:
山與水----我的雙親 蘇東啟和蘇洪月嬌(壹)
山與水----我的雙親 蘇東啟和蘇洪月嬌(貳)
山與水----我的雙親 蘇東啟和蘇洪月嬌【三】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2164&Itemid=5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