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中國盜採金門砂石,竟轉手賣台灣!

2014-07-09 天下雜誌 551期   
            
作者:何榮幸、劉光瑩、陳寧 

中國盜採金門砂石,竟轉手賣台灣!

圖片來源:劉國泰(圖為中國船隻盜抽金門海砂後,回廈門進行卸砂)
外有中國海漂垃圾侵門踏戶,還有數十艘盜砂船天天撈過界;內有水泥怪獸伺機而動,瞄準陸客商機,隨時準備侵吞離島天然美景。要全面開放拚經濟,還是堅守生態、向不當開發說不?《天下》記者耗時三個月,深入兩岸五地追蹤調查,揭露澎湖、金門、馬祖進退兩難的困境與危機。

一趟盜砂,業者可賺進約四百萬台幣。被抽走的砂,拿來打造廈門機場,更倒賣回台灣;硬生生被扒三層皮的台灣,國土、生態、居住安全,統統不保。
《天下》三個月追蹤調查,揭露台灣離島的「中國浩劫」。
六月十七日,中國福建省沿海,廈門同安大橋旁,機具聲轟轟作響,採砂場塵土飛揚。
從同安大橋俯視最近的一座採砂場,一艘又一艘抽砂船駛近沙灘,烈日下在近海處進行卸砂工作。不遠處的大型洗砂機器隆隆運轉,用淡水洗砂後,區分為可用砂或廢棄物,四輛怪手則忙碌地把可用砂送上運砂船。
動作千篇一律,過程單調乏味。這幅景象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兩岸之間「違法採砂,侵蝕國土」的大祕密。
「很多海砂都是從金門北方海域越界盜抽來的,除了用在廈門沿海的翔安機場填海造陸等重大工程,甚至還從廈門現代碼頭裝船賣給基隆港及台北港,」帶領《天下》記者來到現場的廈門砂石業者小李(化名),說出了這個兩岸砂石業者心照不宣的祕密。
砂石業牽涉複雜的利益與勢力,砂石場更是外人難以靠近的禁地。
《天下》記者小心翼翼進入丙洲、瓊頭,這一帶有高達四、五十座違法採砂場。趁著工人作業空檔,驅車靠近堆積如小山的砂石區,小李光從海砂的顏色深淺,就能分辨哪些海砂堆來自金門海域。
劉國泰攝
中國大陸抽砂船長期越界盜抽的囂張行徑,正一點一滴破壞金門海域生態,影響航道安全。更讓金門海岸線不斷倒退、台灣國土持續流失。
《天下》記者經過三個月的追蹤調查,揭露中國大陸不肖業者盜採海砂對台灣離島的重大危害。
海岸線大倒退!
中國船隻越界盜砂 古寧頭遭殃
金門東北端的馬山觀測站,距離中國大陸僅有兩公里多。三十五年前,擔任馬山連連長的林毅夫,抱著兩顆籃球,游泳叛逃至對岸。林毅夫後來成為中國重要財經專家,徒留此處成為「漢賊不兩立」的反共象徵。
曾幾何時,馬山一帶海域卻成為中國船隻越界抽砂的最愛。日復一日,從深夜到清晨不停抽砂。「天氣好、沒有大霧的時候,馬山和北山是看到中國抽砂船最清楚的地點,」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秘書蘇承基說。
「這些違法抽砂船大約兩小時就可抽滿一船(一千公噸),」金門海砂業者小王(化名)指出,中國抽砂船早期是在金門東岸作業,近年轉到北面、西面和小金門海域,民眾常可看到一、二十艘抽砂船越界盜砂。
「大陸船隻採砂已影響海洋生態系,例如,他們是用聲納聯絡,對海豚就有影響。中研院邵廣昭老師幫我們做研究,發現採砂也會影響有活化石之稱的文昌魚,因為文昌魚需要一定的砂粒和泥沼才能生存,」金管處副處長盧淑妃進一步分析。
來到金門西北端的北山播音牆,鄧麗君昔日歌聲仍透過擴音器播送,但其意義已從「對匪宣傳」變成「陸客景點」。
在這裡,大陸違法抽砂船同樣時隱時現,而與馬山不同的是,北山一帶的古寧頭古戰場,已面臨海岸線不斷倒退的重大危機。
走近古寧頭附近的美麗沙灘,隨處可見海邊大樹底部土壤全被掏空,樹根因而全部裸露的怪異景象。若干長期挺立在岸邊的戰時碉堡,更因為基座遭到嚴重侵蝕,底部懸空而搖搖欲墜,怵目驚心。
劉國泰攝影
看得到,抓不到?
盜砂船天天來 今年取締數卻掛零

已研究金門海岸線超過十年的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李忠潘,在四年前開始注意中國大陸船隻盜採海砂的影響。三月底,他再度率領研究團隊前往金門,發現金門國土流失情況持續惡化。
為了跟隨李忠潘團隊出海觀察,《天下》攝影記者劉國泰特別參加漁業署訓練,取得搭乘漁船出海證照,近距離了解李忠潘團隊的研究狀況。
李忠潘在北山播音牆旁的斷崖向記者解釋,中國大陸抽砂船抽走海中顆粒較粗的砂,導致海浪直接侵蝕金門岸上泥土層,「顆粒較小的泥土快速流失,岸際崩落速度愈來愈快,這些沙灘流失後就永遠不見了。」(見下表)
「中國抽砂船若抽走十萬立方公尺(十四.五萬公噸)的海砂,就會造成金門北岸範圍一公里的沙灘下陷一公尺,陸地更會因此倒退一百公尺,」李忠潘說。
在廈門大嶝島與小嶝島之間填海造陸的翔安機場,預定抽砂五一八萬立方公尺,若這些海砂大量來自金門海域,海岸土地流失情況將更加嚴重。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長翁自保也證實,「金門海岸線已有被侵蝕一、二十公尺的狀況,縣府正委託第八河川局進行研究。」
諷刺的是,李忠潘團隊在金門落腳的民宿,隔壁正好有建築工地,工地旁矗立的就是海砂堆。由於金門十餘年前已禁止開採海砂,這些建築用海砂都是從中國進口而來,而且很可能就是金門自己被盜抽的海砂。
海砂業者小王說,「兩岸差別在於,金門知道海砂屋不安全,因此海砂只用來粉刷,廈門卻將海砂也用在蓋房屋,數十年後安全性實在堪憂。」
中國違法抽砂船侵門踏戶,金門縣政府與海巡隊的查緝成績卻令人失望。

從○七年至今,每年查緝皆未超過十件。翁自保強調,去年縣府已將罰款金額提高至三百萬台幣,希望提高嚇阻效果,但也只查緝四件。更令人驚訝的是,今年已過了一半,大陸抽砂船仍層出不窮,金門查緝的成績卻是掛零(見下表)。
針對金門查緝成績低落,砂石業者之間傳出陰謀論,指稱中國抽砂船會以「買時段」(買通並掌握金門海巡隊不會出現的時間)方式進行盜採。海巡署副署長鄭樟雄對此強烈駁斥,「絕對不可能,若有,廉政署與調查局早就調查了。」
鄭樟雄強調,海巡署查緝不遺餘力。但他坦承,金門海巡隊只有十艘船,噸數也遠不如中國大陸抽砂船,加上金門北方海域緊鄰廈門,中國船隻在兩岸中線附近抽砂,「一看到海巡署巡防艇,只需二至五分鐘就可脫離我方海域,且該處水文複雜、礁石林立,影響航安,亦提高取締難度,」他說。
無論如何,難堪的查緝成績,依舊是外界對於海巡隊與金門縣府的一大質疑。
究竟金門被盜抽的海砂跑到哪裡去了?
答案,要到對岸的廈門去尋找。
深入盜砂大本營
廈門機場 「金砂」打造
進入違法砂石場,需要熟人帶路以確保人身安全。經過長期聯繫安排,確認可以深入廈門違法採砂場後,《天下》記者在金門水頭碼頭上船,循小三通路線,一小時後來到廈門五通碼頭,展開一場追查金門海砂下落之旅。
由當地砂石業者小李帶路,一行人先驅車來到大墱島,這裡當年是八二三炮戰轟炸金門的火炮陣地,如今正如火如荼填海興建一望無際的廈門第二座國際機場。
這項中國中央列管,填海區域二十六平方公里、預定二○一八年完工的重大工程,已是「大嶝島的驕傲」。遊客乘坐的一輛輛環島車上面,印著「李幼娟台灣食品」的贊助字樣,司機兼導遊則拉大嗓門:「前面看見的就是咱們翔安機場工程……,」神色裡掩不住喜悅。
小李指著大嶝島路邊建築工地矗立的海砂堆說,「除了機場,包括民房、新建大橋和沙灘,都是用金門來的砂。」
除此之外,中國國家海洋局通過的「晉江圍頭灣填海造地工程」等重大建設,也同樣亟需大量海砂。由於中國禁採海砂、河砂,業者遂往金門及漳浦縣抽砂,大賺非法暴利。
被盜抽的砂,填海造陸,大量用於興建廈門機場。(劉國泰攝影)
福建省並非全然漠視。今年六月公布的「二○一三年福建省海洋行政執法公報」顯示,去年取締違法採砂三九一件,共罰款人民幣一九三五萬元(約九二八八萬台幣,平均每件罰款近二三.八萬台幣)。
但與盜採海砂的暴利相較,兩岸公權力的開罰,實在是九牛一毛。
來到廈門同安區,深入一座座採砂場(大陸稱為「沙場」)後,四十五歲、從事砂石業超過十五年的小李解釋,愈靠近金門的海砂,顆粒就愈粗,價錢可以賣比較好,所以抽砂船當然會越界。
「一艘兩千多立方公尺的抽砂船,一趟約可賺四萬多人民幣,一次就是去一、二十艘,兩小時就可賺八十萬人民幣(約三八四萬台幣),去盜抽十幾次才可能被(兩岸官方)抓一次,當然划得來,」他說。
他並透露,福建沿海共有六千艘抽砂船,「最多的時候,一天約有兩百艘在海上跑。」依據中國法令,盜採海砂的船長雖會被判刑,「但若越界採砂,官方就不管」,因此缺乏嚇阻力。
至於現今群聚在丙洲、瓊頭一帶的近五十座違法採砂場,平均每天處理四萬至八萬立方公尺海砂,扣掉洗砂等機器設備的支出後,平均四個月就可以回本,大陸砂石業者自然前仆後繼。
混砂倒賣台灣
廠商壓低成本 全年多賺十億台幣
事實上,福建官方在今年五月即曾拆除九龍江沿岸的一百多家違法採砂場,但其中大半轉移陣地到同安區另起爐灶,形成另一個盜採海砂大本營。
同安區違法採砂場的「淡化海砂」,最後都運到現代碼頭出口。來到數十分鐘車程外的現代碼頭,小李指出一項驚人現況:「台灣對砂的需求量很大,每個月從福建(現代碼頭佔絕大部份)運到台灣的砂有八十萬公噸,佔了台灣北部與中部建築用砂需求量的六五%,其中約一半都是盜採的海砂。」
從金門盜抽的砂石,許多被出口到台北、基隆與台中港。(劉國泰攝影)
盜抽海砂為何能從廈門進入台灣?答案是「混砂」。小李指出,台灣經濟部是根據中國核發的許可證進口天然砂,程序上完全合法。
但問題出在不需許可證的機製砂(從山上礦物打下來的碎屑),「大陸這邊很多都在機製砂中混了金門海砂進去,業者可以賺更多,又可以做到台灣(建築)需要的量,」他說。
他強調,近年大陸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官方開始抓「兩違」(陸面上與海面上的違法買賣),這才是正確的方向。

「盜採海砂會危害到下一代的環境,廈門現在覺得沒什麼,卻要下一代承擔代價。台灣則是在地震帶上,如果使用混合的海砂,建築強度是不夠的,這多危險!」他擔心地說。
把場景拉回台灣,五年前,花蓮縣砂石公會理事長周明松就已注意到台灣輸入海砂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到處陳情,卻多次碰壁。至今仍在大聲疾呼「建立砂石來源標示機制」。
周明松在南京東路咖啡廳接受採訪時,神情相當激動。他指出,台灣每月從福建進口的八十萬公噸大陸砂石(簡稱陸砂)中,很多是「二○%機製砂加上八○%淡化海砂」,但少數不肖砂石業者為節省成本,將未清洗完全的海砂當「淡化海砂」賣。
周明松說,在台北購買砂石的價格,花蓮河砂是一公噸五五○元台幣,陸砂則是一公噸四四○元台幣。每公噸價差約一百台幣,建商為了節省成本而大量進口陸砂,「但部份廠商可能買到已摻入氯離子超標的淡化海砂,使得原本可以保固一百多年的房子,只用了三、四十年就安全堪憂,公共工程的品質也會有很大問題。」
他指的,就是曾經讓台灣人聞之色變的「海砂屋」。
周明松分析,三十坪的房子,使用本土河砂與陸砂的價差為一萬五千台幣,「消費者會願意多付這點錢,以確保房屋安全。」
然而,大量使用陸砂而節省成本的各家營建業者,依照每月進口八十萬公噸、價差一百元計算,全年總共竟可「多賺」高達十億台幣之譜,獲益頗為驚人。
政府把關不力
中國取締 台灣竟去函制止?
為了替本土砂石業者請命,周明松不但長期卯上經濟部礦務局,更曾前往監察院陳情,以及向造訪花蓮的前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反映此事。
最令他氣結的是,今年福建省掃盪九龍江沿岸違法採砂場時,經濟部礦務局竟於四月一日去函中國大陸,希望「延後一年拆遷」。在他眼中,礦務局應為陸砂把關不力、打壓本土業者負最大責任。
經濟部礦務局副局長陳逸偵則表示,台灣目前有六五%的砂石來自河川開採,一九九七年進口陸砂後,每年約進口一千三百萬公噸。
「今年四月是因為砂石進口業者即將斷糧、急得跳腳,礦務局只好代為反映心聲,」他說,才透過海基會去函大陸,以免引起台灣業者恐慌。
他並強調,礦務局從二○一二年六月開始對陸砂採樣檢驗,「兩年來抽驗六十五船次,都沒有查到氯離子超標的狀況。」六月二十八日最新抽查結果,也已送到基隆標準檢驗局檢查。
「日本、韓國也都大量使用海砂,只要處理得當,加上營造過程不要偷工減料,其實不會有問題,」陳逸偵說。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礦務局再三保證陸砂安全,監察院仍在六月五日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經濟部應落實檢驗機制,並與相關單位研議「砂石建築骨材之使用資訊公開,建立建築材料履歷制度」,以維護消費者、業者權益及國內建物安全,並讓市場上的劣質砂石自然淘汰。 
盜砂猖獗 兩岸雙輸
雙方聯手 離島夢魘才有解
然而,解鈴還需繫鈴人,若中國官方不拿出魄力杜絕盜採海砂,金門海砂依舊會奇幻漂流到台灣本島,金門海域生態遭到破壞、海岸國土急速流失也依然無解。
治本之道,是兩岸兩會透過談判,將兩岸共同打擊盜採海砂、維護金廈海域生態,列為中央層級高度重視的當務之急。
「福建省漁政或海洋主管機關來訪問時,縣長李沃士或業務單位都會反映(盜採海砂問題),但他們總說大陸的船真的很多,很多是非法的,根本沒有入籍,」金門縣政府建設處長翁自保的語氣透著無奈,顯示地方層級的互動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
陸委會發言人吳美紅則強調,政府很重視福建沿海抽砂導致金門海岸線倒退問題,因此在○三年兩次去函大陸海協會。海協會則於今年五月二十日函覆表示,福建省已加強海岸線巡查,取締非法採砂場、查扣非法採砂船,並沒收工具。
其實,中國官方若能禁止建築使用海砂,維護公共安全與消費者權益,更是讓盜砂無以為繼的關鍵。例如,浙江省寧波市就在○一年宣布「建築工程禁用海砂監管工作方案」,福建省若能與時俱進,徹底改變供需關係,盜採金門砂行徑自然得到遏止,效果遠比「加強查緝」云云更立竿見影。 
而從更高層次來看,金廈海域的珍貴海洋生態,原本就是兩岸應該合作維護的共同目標。更何況,金廈海域生態遭到破壞,同樣會危及中國大陸下一代子孫的生存環境與永續發展。
為了下一代的生態環境,中國大陸官方更應拿出決心,以進步思惟、魄力執法來解決問題。
曾經飽受戰亂動盪的金門海域,不該再承受盜砂的破壞摧殘。兩岸的和解與合作,這塊戰後重生的美麗海域,已是必須高度重視的角落。

引用天下雜誌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