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影片】張炎憲教授主講:近代台灣知識人的國家想像與追求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4-05-30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演說全程mp3下載
時間 ∣ 2014/05/22(四) 上午10:00~12:00
地點 ∣ 中山醫學大學杏一教室
講者 ∣ 史張炎憲教授


台灣自19世紀一百多年來,遭受三個政權的統治,台灣人一方面要被迫接外來者的教育與文化,一方面又想突破種種的壓迫,提昇台灣人地位,因此充滿許多辛酸又意氣高昂的奮鬥事蹟,張炎憲教授以清朝到日治時代晚期,六位台灣的人物為縮影,來看台灣時代的脈絡。每個人物大約相隔10年,都有其想法與思維,以此做為切入認知「近代台灣知識人的國家想像與追求」。

林獻堂(1881~1956)
台中人,其生命橫跨滿清、日本、國民黨三個政權,受父親影響,從小學習漢學,因家庭富有,日治時期常往來台灣與日本兩地,曾經在日本遇見清末文人梁啟超,梁啟超坦言中國沒有能力幫助台灣,台灣人應自求多福,因此梁啟超建議林獻堂台灣人要進入日本的政治圈,設立議會,藉此要求提昇台灣人地位。1913年日本民主人士板垣退助到台灣倡議台灣人應同化為日本人,跟日本人有同等地位,所以在台灣創立了「同化會」,當時林獻堂及許多台灣地主階層都參加了「同化會」希望台灣人地位能提昇,但「同化會」後來遭到台灣總督府的禁止。

1921年林獻堂等人開始推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到1934年,前後15年,15次向日本眾議院提出設立「台灣議會」的請願都被拒絕。另外1921年台北醫學校畢業生與國語學校學生、地主階層與有錢階層、日本留學生三股力量組成「台灣文化協會」,林獻堂是精神領袖,蔣渭水是主幹,此協會希望以文化啟蒙提昇台灣文化的水準及台灣人地位。林獻堂隨後又領導「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此組織位階低於「台灣議會」,不強求州廳階層的地方自治,而求選出地方議會代表箝制州長),隨著世界潮流的演進,日本才於1935年同意舉行台灣第一次地方自治選舉(仍有許多不合理的限制,但算是台灣首次地方選舉)。

整體來看日治時期林獻堂算是走溫和穩健的體制內活動來提昇台灣人的地位,日本戰敗,國民黨接收台灣後,林獻堂被推選為台灣省參議會議員(國民黨因不信任他而不讓他當議長,改指派黃朝琴當議長,所以台灣人民相當不滿)。228事件時林獻堂受到的波及不大,但到了1949年,台灣省政府主席陳誠因害怕共產黨煽動台灣農民而實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土地換給佃農,因為土地不是國民黨自己的,加上威脅,所以輕而易舉進行土地改革),林獻堂為此事非常失望而離開台灣,1956年死於日本,諷刺的是日治時期他反日本,國民黨統治時期他卻跑到日本,這表示他認為國民黨統治比日本統治更糟糕。

蔣渭水(1891~1931)
宜蘭人,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畢業後回宜蘭開診所,但後來覺得醫治社會更有意義,因此回台北大稻埕開設「大安醫院」並從事政治與文化運動,他也有參加「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而最重要的是他在「台灣文化協會」的運動,「台灣文化協會」主要活動為到各地演講、成立讀報社、放黑白默片電影當辯士(解說電影情節的人)、推動白話字運動...等。1926年「台灣文化協會」因左派與右派不合而分裂,蔣渭水離開「台灣文化協會」,1927年遂成立「台灣民眾黨」,「台灣民眾黨」是台灣人的第一個本土政黨,期望台灣人在政治上結社提昇台灣人地位並追求台灣人在政治、經濟、社會上的福利,1928年「台灣民眾黨」轉變成以台灣工農為主的左派政黨,希望吸引集結下層階層的力量,所以又成立「台灣工友總聯盟」(地主階層的林獻堂也因此退出「台灣民眾黨」)。

1921年蔣渭水寫下〈臨床講義〉,其病人名為「台灣島」,原籍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從此可看出蔣渭水對於陌生的中國有幻想的中國情結),病症為知識不足,因此需好好讀書。總括來說,蔣渭水推動的運動都在台灣,運動階層偏中下階層,觀照台灣人福利,但他去世前都沒有談到台灣獨立的問題。

謝雪紅(1901~1970)
台中人,窮苦人家女兒,從小給人當童養媳,但長大後跟另一個生意人在一起,隨後離開生意人,到台中當女工,自覺沒前途,所以跑到日本與中國上海讀書,1925年在中國被上海大學社會系主任瞿秋白賞識而送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讀書,1928年回中國與林木順組成「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通稱台灣共產黨),隨後被日本警察遣送回台灣,在台灣獨自重新建立「台灣共產黨」,此時台灣共產黨員紛紛進入「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台灣工人運動裡(蔣渭水被逐出「台灣文化協會」的主因)。

「台灣共產黨」兩大主張為「台灣是一個民族」(新興混血民族)、「台灣要獨立」(脫離日本殖民統治),1931年日本大逮捕台灣共產黨員,其二三十位黨員幾乎全被抓,謝雪紅是其中之一,她被判刑13年,後來因為生病,1939年提前出獄,她出獄後直到國民黨來台灣,才又開始恢復活動,她在228事件時,在台中參與「二七部隊」以武力對抗國民黨軍隊,但「二七部隊」人數太少因此落敗,謝雪紅又逃往中國上海,後來輾轉又跑到香港與廖文毅組成「台灣再解放同盟」(追求二戰後的台灣獨立自主),後來謝雪紅與廖文毅意見又不合(謝雪紅主張聯合中共對抗國民黨,廖文毅不認同),1949年謝雪紅到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典禮,她也成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呼籲台灣人聯合中共打倒國民黨,雖然謝雪紅雖在1950年代初受到中共重用,但在1957年她在反右運動中被鬥爭送去勞改,1971年在勞改營中死去。

總括來說,謝雪紅是當年極少數的女性運動家,而且又是左派運動主張台灣民族與台灣獨立(日治時期主張台灣獨立的就是台灣共產黨),1945年後她認為要用中共的力量才能趕跑國民黨讓台灣獨立自主,獨立自主後再跟中共合在一起,戰前戰後她的台獨想法已有不同(戰後她不再主張台灣獨立,因此許多台灣共產黨後來跑去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她在1920年代敢主張台灣獨立的想法,是研究台灣國家形成歷史必須要提到的一部分。

廖文毅(1910~1986)
雲林西螺人,大地主家庭,家中小孩學歷都很高,老三廖文毅(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博士),二哥廖文奎(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大哥廖溫仁(京都帝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肄業)。廖文毅在日治時期並無明顯反日行動,他的活動是從1945年國民黨政府來台灣以後開始,兩次參選公職失敗(疑被國民黨作票),是國民黨感冒的人物,因為他在1946年創辦《台灣前鋒》雜誌,批判國民黨剝削台灣人,又主張聯省自治。

228事件當時廖文毅人在中國上海,3月8日以後廖文毅與廖文奎兩兄弟竟被陳儀政府列入30名重要通緝對象,因此無法回台灣,廖文毅隨後遇到謝雪紅並共同組成「台灣再解放聯盟」,該組織隨後轉往香港發展,因意見不合又分裂,謝雪紅主張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廖文毅主張台灣人要獨立自主,不能靠中共或是國民黨,但因國民黨、共產黨特務太多,1949年底廖文毅逃往日本組成「台灣獨立黨」,1950年開始在日本推動台灣獨立建國的主張,這是海外第一個向世界宣示主張台灣獨立的政黨,1956年廖文毅在日本組成「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號召全世界台灣人宣示國民黨是非法佔領台灣的流亡政府台灣應由台灣人自己統治,並公布「台灣憲法」(這是台灣史上第一部台灣憲法)。廖文毅主張明確:台灣獨立建國。1964年因為各種不利因素,廖文毅從日本回台灣,回台灣幾乎算被國民黨軟禁,抑鬱而終,死於1986年。

李登輝(1923~)
台北三芝人,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農林經濟科,1946年回台灣轉入台灣大學農經系,跟彭明敏同一時期前往美國留學,回台灣後逐漸開始從事公職。1970年代中華民國因被逐出聯合國,國際地位急落,蔣經國因此開始籠絡台灣人,提拔了李登輝當他的政務委員。蔣經國當上總統後指派李登輝擔任台北市長、省主席、副總統等職務。

在國民黨以黨領政的生態裡,黨主席比總統還大,當上黨主席才有辦法指揮行政部門,1988年1月蔣經國去世,李登輝繼任,到同年7月李登輝當上國民黨主席後才慢慢開始握有實權。1990年野百合學運,李登輝接受學生訴求,開始憲政改革,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開始修憲,恢復憲政運作,縣市首長開始民選。

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及「兩國論」,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殊的兩國關係。2000年李登輝卸任談到他總統任內兩大遺憾,一是教育改革,二是司法改革,沒有做徹底,2002年開始走向正名運動,同年陳水扁總統開始提倡制憲,促成2004年228百萬人手牽手護台灣,讓陳水扁總統大選險勝,2004年李登輝開始推動台灣國家正常化。

李登輝有傳統日本人的精神,算是在國民黨內隱忍的人物(沒有像彭明敏那樣極力反國民黨),直到真正掌權就開始展現對台灣的觀點與改革,例如推動「認識台灣」系列教科書,到後來他也認為台灣不獨立不行,而最近太陽花學運口號「自己國家自己救」他也都非常認同,而且認為年輕人所主張的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追求是正當的,總總都可看出李登輝的改變。

黃昭堂(1932~2011)
台南七股人,台大經濟系,東京大學社會學(國際關係論)博士,1958年到日本,遇到當年台南一中的老師王育德(哥哥王育霖是第一位擔任日本檢官的台灣人,於二二八事件受難),當時王育德已在日本推動台灣獨立運動,1960年黃昭堂與王育德等六人成立「台灣青年社」,許多加入的年輕人都變成國民黨的黑名單無法回台,而繼續留在日本推動台灣獨立,許多留學生認為祖國是台灣,沒有加入日本籍,又反對國民黨統治,所以變成無國籍之人。1963年「台灣青年社」改組成「台灣青年會」,黃昭堂擔任委員長,1964年2月,黃昭堂等六人召開記者會向日本宣告他們是台獨運動組織的負責人,在當年來講敢用真名宣告主張台灣獨立是相當不容易的,因此震撼了日本社會,黃昭堂也主張台灣民族主義,跟廖文毅的理念有相近也有不相近的地方,「台灣青年社」所出版的《台灣青年》是海外獨立運動很重要的一本雜誌,發行500期才結束。

1992年黃昭堂與其他最後一批黑名單人員陸續回台,1995年出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直到2011年過世。

結論:
每隔10年,愈近代的台灣人愈主張台灣獨立,也許世代改變,台灣人觀點跟著改變,但這些想法一代傳一代,不會因為人的過世而消失,台灣獨立的想法在100多年來每個世代都發生過。直到最近318學運,普遍的學生都已經很自然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台灣若沒前途,自己也會沒前途,所以要為台灣打拼。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