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太陽花學運已經來到第16天了。
這股黑潮除了帶來50萬人上街頭的歷史激情,還開啟了更多世代之間和世代之內的激盪與想像。
因為就在這半個月內,它終於讓我看清自己過去作為一個體制內的知識分子,對於台灣政治和社會議題的「假中立真冷漠」是什麼樣子,也讓我在這個論述大爆發的時期,學會更謙遜地閱讀不同意見來修正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
比起頓悟,我更想用「覺醒」來形容這種感覺,畢竟與我同世代的台灣人,多數是含著民主種子出生的,我們應該早就擁有這些勇氣和認知,卻讓它沉睡多年。
不要再說「我得了一種只要碰到政治,就翻白眼的病」
小時候,我們家政治參與度並不高,只是會去投票、有空的話會留下來看開票,大概進行一點最基本的公民行為,沒有太多具有社會性或政治性的思想討論;更何況立法院鬥毆亂象、政治人物因各種罪名鋃鐺入獄的消息頻傳,讓幼時的我曾經發過不知道還算不算數的毒誓:「我以後一定不碰政治,不當政治人物。」
抱著這樣的心態長大,成為一位大學生後,我仍然像一個政治不沾鍋,比較關心自己要如何變強、如何把活動辦好以及如何提高競爭力,甚至上了社會學之後,下定決心要做社會的人、做社會的事,常把「回饋社會」掛在嘴邊,卻始終排斥政治議題。
我對政治的想像太狹隘,以為政治就是藍綠鬥爭,以為政治離我們很遠,那些「上對下」的政策很難讓我們有感,而我最大的誤會就是,我以為我們對政治無能為力。
在這種消極認知下,我轉而追求讓自己「有感」的事,喜歡做些能立竿見影的事,至少這樣,我就能在自以為與政府、政治切割的平行世界中,繼續若無其事地活著。
直到學生佔領立法院、我才開始關注服貿,接下來在攻進行政院的那個晚上,女友半夜三點把我從睡夢中叫醒,她希望我務必在此時此刻參與這件事情;但是,當晚我卻躲在被子裡用手機看現場直播,看見許多暴力鎮壓、怒吼、甚至流血的照片和視頻,我沒有哭,不過內心非常激動,我在想,這些與我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究竟為何而戰?
從3月18日起陸陸續續接受號召,走向街頭、包圍立法院的人們,難道全都只是想打卡湊熱鬧而已嗎?我想不是的,一定是我們心中那顆沉睡多年的民主種子,被此起彼落的口號漸漸喚醒了。
圖片來源
我不了解政治,所以我懼怕它、逃避它,直到這次有上萬人的掩護,讓我敢開始做一些比起投票更「不安全一點」的政治參與:閱讀法條和參考資料、以及走上街頭。我逐漸明白,要全面了解台灣的社會議題,也就應該參與政治議題的討論,因為社會的組成除了公民之外,確實也包含政府,不是嗎?
在太陽花學運沸沸揚揚的那幾天,批踢踢的海賊版版主開了一篇專文,希望在不影響其他討論的狀況下,關於服貿的文章可以集中在同一篇。立刻有網友反彈:「漫畫為什麼要牽涉政治」、「不希望有政治對立」、「會不會有民粹問題」,我看到這些聲音,心裡只想著:「Why not?」當下我就知道我痊癒了,我再也不會對政治敏感,能夠更成熟的面對政治討論,我好像離真實社會又近了一些。
不要再以為「我一定要搞清楚才表態,不然別人會貼我標籤」
我非常愛面子,希望自己講的話擲地有聲,所以在公開場合上,我總會想清楚才開口。這樣做似乎沒什麼不對,就算面對別人對於「立場」的質疑,我也能打一手好太極「身為一個成熟人,我希望搞懂正、反面意見才表態,不然會被別人誤會沒做功課就發言。」
之前的大埔爭議如是、洪仲丘案亦如是,我看著新聞媒體反覆炒作討論,臉書牆上的朋友圈也多是一面倒的論述。我雖不公開表態,但也曾嘗試關心和了解,期待自己可以「了解後再表達立場」,事後證明自己說的只是空話。
日常工作、生活瑣事和其他資訊會沖淡我的意圖,因為實在跟不上消息和論述更新的速度,沒多久就會決定「棄追」了。這樣的放棄很容易,因為潛意識裡我會記得「因為沒有表態,所以不用負太多責任。」這就是所謂的假中立真冷漠,我其實什麼都沒做。
直到太陽花學運的效應在臉書牆上發燒,加上論述大爆發,大家多少被這股激情影響,正、反意見的支持者開始激烈辯論。我不斷更新臉書頁面,但就像看著朋友們在我家樓下吵架一樣,覺得再也不能再袖手旁觀了,我終於加入了討論。
不當和事佬,我想表達立場,我想成為其中一方的擁護者。
因為愛面子,所以不想吵輸架,我開始認真閱讀各種懶人包、學者的論述、權威的意見、強者我同學們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加強自己的觀點和武器;這麼做至少讓我不會變成鄉愿,也不會被指控盲從。
我的關心變成「真的」,而且很自然,那幾天我會守著電視或網路直播看雙方的記者會,雖然不算是一個深度參與者,但至少比起過去的議題,我不會再有因為冷漠而造成的愧疚和罪惡感。這一切,都是從「表態」開始。
因為「表態」之後就要負責,你會主動出擊,也會進行反擊;這不是指要很激動或不理性,只是在描寫一種心理狀態。事實上,吵架吵輸也沒關係,表態之後你也可能被相反的意見說服,甚至是某些觀點被打臉,覺得有點站不住腳。
但這些都不要緊,我反而認為先表態後再大方承認「我被說服了,決定修正立場」是超級成熟而且有勇氣的事,至少比起那些還在觀望,結果就選擇性眼盲的冷漠人士好太多了。
我也觀察到有些人說因為他們是少數意見,怕被多數意見霸凌而不願表態。我覺得應該換個想法,這些人反而應該說出自己的意見,告訴大家為何支持或反對,開啟討論的契機。
願意進行對話的人其實很多,他們應該要試著說服其他人,就算對方沒有因此改變立場,但至少明白他們為何這麼想;反之亦然,也要讓自己有機會被其他人說服,或至少知道為什麼這些意見會成為多數。雖然我們無法阻止被有心人士貼標籤,但至少我們不應該害怕這件事情,因為我們真正該感到慌張的恐怕是,根本沒有被別人看見。
圖片來源
這就是我的覺醒,而且是現在進行式。2014年3月18日開始,黑潮的溫暖不僅改變我的冷漠,還讓埋藏在我心中已久的民主種子開始發芽。
在我出生的1990年,這個種子長出野百合,而我們這個世代的民主,則會開成一朵太陽花,它讓我有勇氣在最後這麼說「我反對在現行的條件下通過服貿協議,我支持學生『先立法,再審議』的訴求,希望政府的回應不要再打高空,放下傲慢與學生直接對話。」
┌────────────────────────────────────┐
MBAtics & 周家緯/霸王綠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畢業,目前在外商賣洗髮精、紙尿褲和衛生棉等家用品。喜歡聊天但是不刻意,喜歡給意見但是不雞婆、喜歡寫作但是不呻吟,喜歡商業但是不耍賤。
原本想當企業家,但因為非常愛哭,又容易對人、事、物感到不捨,所以決定改當社會企業家。最喜歡掛在嘴邊並努力實踐的話是:「有時候奮不顧身是一種驕傲。」
歡迎與作者聯絡:tonychou0215@gmail.com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