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自由廣場〉媒體的「太陽花震撼」

2014-04-13
◎ 邱家宜
太陽花學運「光榮退場,出關播種」,但這波學運所激化的若干媒體現象,仍待玩味省思。
三月三十日,台灣群眾運動史上首見的五十萬人上走上凱道,和平堅定地展現台灣公民社會力挺太陽花學運的豐沛能量。因為青年學生們,奮不顧身地以「公民不服從」力抗台灣憲政架構缺陷所導致的決策黑箱民主危機,他們流了汗、流了血、也流了淚,他們青春的勇氣與對理想和家國的純情,感動了千千萬萬的台灣人民,於是也穿上黑衣、走上凱道,他們支持學運、堅持國家的未來。但台灣若干媒體上所呈現的故事似乎不是這樣---刻意凸顯學生砸壞議場設施、喝啤酒、倒掛國旗、搬動蔣介石藏書櫃,矮化、瑣碎化、汙名化學運的新聞處理手法不時出現,談話性節目甚至還出現把學運「抹黃」的下流低級操作。
外國媒體直接描述三月三十日的場景為「超過以往任何一次政治動員」,當天一路上看到黑衣人潮往同一方向匯聚,從捷運站一出來後,又發現完全擠不進集結現場,這種「超過以往任何一次」的感覺非常強烈。而即使不在凱道現場,高度使用網路的年輕人,感受一樣深刻。但他們對媒體的呈現卻充滿困惑:「為什麼在服貿議題上,主流媒體所呈現的角度與觀點(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爸爸媽媽),跟網路上有那麼大的差距?」當學生這樣提問,我開始向他們解釋,媒體背後的資本結構,遲早必然會影響內容的呈現,他們恍然大悟,我悲從中來。
這波學運開始之後,網路族群的共同經驗是「臉書被服貿洗版」,網路言論幾乎一面倒支持學運,當學生攻進行政院的三月二十三日晚上,PTT、臉書、噗浪也同步一片沸騰,「攻進行政院了…」、「不對,守住立法院才重要啊!」、「有誰要去現場,xx捷運站見。」除了現場有形的學運人潮,無形的網軍無所不在。他們絕不相信這場學運是被煽動或操弄,因為沒有人可以操弄他們的噗浪或臉書。這些年來,台灣的決策者罔顧世代正義,要把低所得、高房價、核廢料都留給他們,年輕人越來越了解、就越來越憤怒,支持並投入公民集體不服從的學生運動,根本是再正當不過!
網路上流傳著一個中南部大學生北上參加太陽花學運的「太陽花的種子」漫畫故事:「平常喜歡看漫畫、跑同人場、政治冷漠,卻因為噗浪被服貿議題洗版,不顧媽媽反對要北上到立法院看看。第一天完全不進入狀況,覺得好像是參加園遊會,於是決定要留下來把事情弄清楚,因為不想被說是受到煽動,於是開始用手機查資料,研究服貿議題,擔任現場志工,但不懂的事情卻越來越多,這反而讓他更想留下來,因為他想知道,為什麼大家要抗爭?又為什麼能夠堅持?努力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共同經歷運動過程的徬徨與困惑,他開始變得習慣思考。當學生與群眾進入行政院,他再度困惑,關於和平的運動是否有用…,關於警察是人民的褓姆…。故事的最後,主角內心獨白:『我的疑惑與不安依然沒有解除,還需要做更多的功課,但太陽花已在我心中播下了種子。』」
或許目前仍有影響力的某些主流媒體還沒有發現,他們距離這些未來主力的讀者與閱聽人已經越來越遠,或許他們已經發現,但卻礙於眼前或近程的利益顧不得長遠。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即使沒有這些主流媒體的祝福,這許許多多的太陽花種子也將透過自己的媒體開枝散葉、生生不息。前瞻未來,主流媒體們或許該有所反思。(作者為東海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媒體改造學社執委)

出處: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7030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