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8 | |
何謂「東海和平倡議」?去年八月馬總統首度就釣魚台主權爭端提出構想時,大家不疑有他,認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確實應該做為傳統的主權衝突之上,另一條透過協商建立一致認知與利益的互動模式,以追求和平這個人類的共同價值。不料,短短一年,這個倡議的真實本質,在中國片面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驗證下揭開了面紗,原來此一「和平」是選擇性的偽和平,是藉以聯盟中國的道德化包裝。 中國防空識別區劃設的影響,台灣是受害者,但台灣的總統近日卻以「東海和平倡議」為名,呼籲包括美日中在內的相關各國「自我克制」、不升高對立,彷彿成為旁觀的局外人;然中國未經協商的片面行為,是對公海上空飛行自由的不當侵害,台灣政府卻快速地向中國提交飛行計畫,認可中國此一破壞和平現狀的國際突襲,這明顯矛盾的背後,盤算非常值得深究。 何以論斷這是在聯盟中國?聯盟的目的又是什麼?這就要回頭探討習近平上台後的對台政策。在中共三中全會後,已可直言習近平設定的對台戰略目標,就是將統一前的特殊政治安排法制化。背景有三,首先,習近平的權力基礎業已穩固,他在很快的時間之內已經黨政軍一把抓;第二,習近平是民族主義者,路線上是中間偏左,其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是個不必懷疑的強硬派。 第三,習近平對胡錦濤的對台政策並不滿意。前任胡錦濤則對再前任的江澤民不滿,胡錦濤認為江澤民只是恐嚇台灣懸崖勒馬,當台灣逼近懸崖,江卻又填海造陸。因此,胡錦濤推出所謂「反分裂國家法」,對台灣設下三條紅線(即台灣從中國分裂形成事實、將發生可能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的重大事變,以及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 習近平認為,基本上,胡錦濤在反獨上是成功了,但促統的成效則極其有限。兩岸的擴大交流,使台灣對中國的認識增加,但認同卻下降,北京全都看在眼裡。對於馬英九天天講不統不獨,胡錦濤依舊提供惠台措施,不以為然,因此不再「胡規習隨」,要另提做法。 戰略目標訂定後,他的實際操作,在這次三中全會後顯現無遺。第一,在組織的安排上,拉高到國家安全委員會層級;其次,在人事安排方面,原本外界看好的國台辦研究局局長黃文濤卻被下放,由法律背景、法規局局長出身的周寧來掌管研究局,合理的研判就是要把「統一前的特殊政治安排」法制化的準備工作排上期程。 習近平對於如何彰顯特殊政治安排的形式,存在許多變裝,包括和平協議、結束敵對狀態、軍事互信機制,甚至統一前政治安排的協議,都是可能選項;然萬流歸宗,目的就是要在馬英九任內,能夠讓統一成為台灣方面同意的唯一選項。其意義是:我不急著統一你,對於兩岸關係的現狀,我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但這是階段性的,是統一前的。 習近平這名「知台派」,同時也非常細膩地進一步操作台灣的各個勢力。藉和平協議的研討,前不久成功地把綠軍的一群人「拉出去」;另外,經由高育仁和平論壇的舉辦,與台灣未來可能的領導人朱立倫掛上線;剩下的馬英九政府,則是以「馬習會」投餌。明年在中國舉行馬習會如果成真,習近平一定會要求發表公報,以白紙黑字把台灣框住,即使是在APEC場合演出;對習近平而言,也可藉此向國際展示台灣這老弟已經回來了。經由台灣對統一為唯一選項的承認,中國可以繼而向美國訴求無須再對台軍售,直接挑戰台灣關係法。 透析習近平對台政策的整個圖像後,再對應馬英九的聯盟中國,這一搭一唱的暗通款曲為什麼這麼合節拍,不就一目瞭然了?現在剩下的問題是,馬英九的獨斷,事前完全未經民主討論,徹底違背程序正義,國會必須立即追究,全民也必須嚴正反對,這才是台灣當前唯一的選項。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社論 |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併台圖像浮出檯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