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李筱峰專欄】馬英九要追求「什麼歷史」的定位?

作者 李筱峰   
2013-06-30
民調滿意度只剩十三%的馬英九,不思反省,仍一意孤行,現在更狠下心,要將台灣人的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所有行業開放給中國進來。且在怨聲載道之際,他又執意要連任黨主席。馬為何如此橫柴入灶?又為何如此汲汲營營?有人說他是為了追求「歷史定位」。
學生問我,馬如此全面向中國傾斜,台灣遲早會崩潰,怎麼追求歷史定位?我補充說:「沒錯,我預計到了他卸任前的二○一五年,必定是他全面賣台的一年!」學生詫異問:「這樣下去,他追求到的歷史定位,不就是『搞垮台灣的總統』嗎?這種歷史定位不難堪嗎?」我回答:「那是你站在『以台灣為主體』的台灣史立場所評價的歷史定位,人家馬英九可不是站在這種立場。」
談到「歷史定位」,要問何種歷史?這有兩個層次必先思考:
首先,要問以什麼為主體?台灣呢?還是中國?站在台灣歷史的立場,馬英九固然是「搞垮台灣的人」;但是,馬英九要追求的並非台灣史上的定位,而是在中國史上的定位。他要成為中國歷史上「統一台灣」的關鍵人物,所以不惜搞垮台灣,方便中國接手完成統一。
第二個層次,還要問基於何種價值的史觀?不同的價值觀,會有不同歷史解釋。例如,孫文、黃興在滿清的眼中是「大寇」「暴徒」,如果他們革命沒有成功,他們在歷史上就這樣被定位了;同樣的,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維新,在慈禧太后眼裡是「莠言亂政,最為生民之害」。中華帝國在歷史上不斷對外擴張,最後侵略東突成為「新疆」,侵佔圖博成為「西藏」,這種十足帝國主義的行徑,在中華霸權主義者心中,卻說成「武功蓋世,聲威遠播」(中國國民黨歷史課本就是這樣寫的);具有民族優越感的中華民族主義者,認為中華歷史文物「偉哉!盛哉!」,但是鼓吹自由人權的殷海光教授則提醒:「當我們聽說『古聖先賢』有『垂教萬世』的嘉言時,別忘了奴隸制度、奇刑異罰同樣有悠久的歷史。」
馬英九的史觀不僅非以台灣為主體,他的中國主體歷史,也無民主人權的醒覺,而是立基於「大一統史觀」與「中華民族主義」。甭說在過去台灣民主運動史上,他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對立面而不知恥,即使當了總統,他的「反民主」的基因仍未突變。所以他會迎合中共,將爭取自主的達賴、熱比婭拒於門外,對人權鬥士陳光誠也避不接見。在「化獨漸統」的功業中,他不曾將「促進中國民主化」懸為標的。
有朝一日,在馬「無台灣主體也無民主價值」的中國史觀下,他的歷史定位一旦確立,也就是民主台灣淪喪之時;台灣做為激勵中國民主化的燈塔作用也將失卻,中國民主化的希望將更渺茫。所以,馬英九追求其歷史定位的結果,將是台灣的悲哀!也是中國的悲哀!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