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敏勇,詩人 | |
2013-03-09 | |
以廢核四為主題的廢核運動發展出新的市民運動形貌,超越黨派。這雖是遲來的社會覺醒,也是新的學習。因為核四在貢寮,在北部。日本福島三一一核災的夢魘效應大大驚醒夢中人,帶動婆婆媽媽的關心度,藝文界也挺身而出,前所未見。 三月九日(星期六)的廢核四大遊行,台北街頭會顯現新的市民運動風景;高雄街頭也有烽火;台中、台東也是。集結的人民力量會震撼我行我素的黨國體制嗎?民主化不全的症候會有改善的機會嗎? 回頭想想:一九九四年,林義雄首度發起核四公投全台苦行,以及後來兩次的活動,我們的社會有從中得到感動和回應嗎?在龍山寺出發時,李敏勇朗讀〈如果你問起〉,三十三行詩句,不斷追問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我。從天空與海;從過去、現在、未來。苦行的汗水滴淌在台灣的土地,又如何? 更早的一九八八年,李敏勇在「人間公害」這一輯詩裡的〈風景〉,直指核電廠的陰影:「從核電廠/描繪出硝煙的風景/描繪出繃帶的風景/描繪出腐敗的風景」,只是一個詩人的心聲。 核電是科技主義的政治神話。先進國家逐漸擺脫這樣的神話,但後進國家常常無法走離魔咒。權力的腐敗和專制是原因。誰知道,腐敗和專制的權力構造從中謀取多少非分利益?這就像軍火採購存在的問題,長期壟控統治權力的黨政軍…脫不了關係! 人民走上街頭,形式上是社會運動。在歐美或亞洲的日韓,稱為市民運動,公民運動是也。台灣,這個被死硬冠上「中華民國」而走不出去的國家,市民意識並未真正形成,市民社會也不完全。黨國的魔咒是最大的桎梏。不解構這樣的體制,不會有國家的新願景。 作為國家的主人,人民要從「老百姓」仰仗「父母官」的封建牢結脫離出來,在權力和責任的雙重承擔中覺醒。「如果你問起/島嶼台灣的未來/我會告訴你/踏出腳步才能去開採」。走上街頭,行使市民權,向統治權力說不,向自己說是。「為美麗島嶼/踏出希望的旅程/為美麗國度/踏出重建的道路」。 (作者李敏勇,詩人)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廢核四,新浪潮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