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裴小馬 |
圖/裴小馬 |
文/駐歐特派記者胡蕙寧
孩子上學後認識了更多同學,赫然發現其中為數不少是來自重組家庭。
跟這些同學的家長混熟後,更深深體認到西方重組家庭是建立在對生命的尊重、對感情的誠實以及社會的高包容度三大基礎上,用許多的愛跟協調來克服相處障礙。
德國好友彥士的現任妻子松雅,當時是帶著約5歲的小賽門來結婚。她沒有跟賽門的父親結婚,那是一段年輕的感情卻意外懷孕,在尊重生命的意念下她生下了賽門,卻無法跟孩子的父親繼續感情,於是兩人設法住在附近平攤撫養義務。彥士很喜歡這個孩子,也視如己出。除了彥士為了爭取小賽門的親子撫養權曾經找過律師,必須跟賽門的生父協調照顧時間,以及婆婆很難應付讓松雅頗有微辭外,這對夫妻之後又生了小弟,整個家庭的其他運作就如一般家庭。
英國的斐翁娜也是大肚大愛的一個媽,她在幾次讓我搭便車後,就開始講述繼子西蒙的狀況。我很驚訝她先生那麼年輕就已經有個10歲的兒子,她笑說這是「年少的一個意外」。那是一段六個月的感情,結束後,女方發現懷孕都沒告知男方,一直到孩子要產下的前一刻,才讓他知道就要當爸爸,那時他已經開始跟斐翁娜交往。這兩人一起克服困難,開始跟西蒙的母親排班,實施探視跟輪番照顧的計畫。這10年中,兩人結了婚也生下兩女,西蒙每個週末都來住兩晚,跟兩個妹妹以及繼母都相處得很好。
德國薩爾這對則是不離就重組的代表作,兩方分居已經十多年,有錢去度假就是沒錢辦離婚,之中各自都交了男女朋友,薩爾的新女友也帶著前婚的女兒來相識,很快地就跟薩爾的女兒融成一團,4人每天通電話或簡訊,一有長假就碰頭一起去度假。
近5歲的英國小伊森現在也是每週三晚睡爸爸家,四晚睡媽媽家。媽媽要是有要事就去睡阿嬤家。從他們這些例子,我發現重組家庭是生命中一個重大的再生機會,很多人因此心存感激,但是唯獨感激並不足以應付事實。尤其感情很難論對錯,只是需要經營跟磨合。不愛之後的處理,比很愛時更考驗處理能力,更何況如果新愛舊仇都因為孩子而必須接觸,處理起來更是複雜不易。
<Step By Step>別急著管教 先建立溝通管道
他們告訴我別急於管教、批評對方的孩子,尤其是在頭幾年的磨合期以及面對青少年以上的子女。
因為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意見成形,首先應該是贏得他們的信賴,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善意可親近的,才能奠立長久的親密關係。
特別是一開始可能別強迫性地要求重組家庭的孩子在所有家庭活動都一起行動,要給孩子適應跟建立安全感的時期,等這些基礎打下來之後,共處才能更容易。
其次是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不要當面挑剔或數落對方的父母或伴侶,減少情緒性責備,家規應該清楚合宜,尤其要讓孩子有說話跟表達意見的機會,如此才能促進彼此的關係。
重組家庭成員不論上下,通常都有成長的傷口,溝通時一定要切忌別去戳這些傷口,才能一邊讓其療癒,一邊建立起新的好關係。所有的溝通應該都以孩子的利益為最優先考量,並且讓他們知道這些善意。
而通常孩子的滿意會是重組家庭一個很重要的基石,在這個基石上,重組夫妻一定會更受良益。最怕的就是積壓不滿、惡性循環、孩子搞不定,重組伴侶備受壓力下,引發彼此的推諉與爭執,久而久之這樣的關係一定又將導致破裂。尤其別急著改變他人或證明自己的重組是對的,這樣只會增添自己跟家庭成員沒必要的壓力。
他們建議對於孩子的管教,親生父母應該扮演積極角色,重組父母則較退居次位。有任何不同意見應該重組父母自己先溝通好,在孩子面前以一致的立場呈現出來,以避免孩子見縫插針,覺得有機可逞。父母在管教自己的親生孩子時,尤其要顧慮重組伴侶的立場,好讓家庭氣氛更圓融。
<情緒管理好>父母愈成熟 家庭更有包容性
這之中要認定重組家庭已經打破傳統,所以很難變成所謂的傳統家庭模式。因此也必須以更開放的胸襟去接受很多突發意外事件。
各人的情緒管理在這裡最受考驗,尤其還要面對前配偶的管教差異、甚至故意刁難。不要讓自己積存太多不滿而突然引爆,小事看不順眼就要跟現任配偶做溝通,否則個人的情緒信用會在幾次引爆後被大打折扣,要修復可能會非常困難。
在建立重組家庭前一定要做實際的考量,固然重組後確實在經濟與人力上會多一個人來分擔,但是生父母與繼父母的觀念差異、個性衝突可能性、前配偶的介入有多深等等,都要先模擬操作並列入建立新家庭的考慮。
其實跟傳統家庭一樣的是,父母都個性成熟、眼界開放、能寬容體諒又善於溝通的,家庭就會越有包容性、越讓人有家的感覺而願意久待地良性持續。
出處: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r/13/today-family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