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 2013/03/01
張秀哲《「勿忘台灣」落花夢》再版序
看到這個書名,讀者就會知道這是一本關於台灣的書。沒錯, 這本書不僅跟台灣有關, 更是一個台灣知識分子渴望自己的家園不被殖民統治、 為自由而奮鬥、失敗,最後絕望的心路歷程和血淚故事。
張秀哲(本名張月澄)的故事很具傳奇色彩:在張聰明那一代,台灣人別無選擇,生下來就被定為「日本人」。
張秀哲是家中獨子,備受父母寵愛。如果他走父親的經商之路,
他認為台灣人勢單力薄,只有靠「祖國」的力量才能獲救,
這本書,就是作者記錄在中國的遊說、吶喊、
那個時代的不少中國政治名人,像國民黨要人戴季陶、
張秀哲當時寫的《勿忘台灣》這本小冊子,是郭沫若作的序。
被無數中國人(包括我本人)推崇的中國大文豪和思想家魯迅,
張秀哲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
在日軍佔領上海期間,張秀哲在那裡被日方逮捕押送回台灣,
作為富豪子弟,他的生活應無憂無慮,作為獨子又備受父母寵愛。
後來他又返回中國,繼續在那裡爭取「祖國」支持。
不贊成寫序的魯迅,能打破慣例給張秀哲這個台灣青年的書寫了序,
無論從思想還是人格來說,魯迅都是中國的異數,
但即使感覺有「隔」,被當作「異族」對待,他仍義無反顧、
早在1934年,
但是「祖國親人」踏上台灣的土地,卻把張秀哲等台灣人的「
張超英後來在他那本暢銷書自傳《宮前町九十番地》中寫道,
是一種什麼樣絕頂的悲哀和心碎,才能使一個滿腔熱血、激昂上進、
但張秀哲並不是個例。
但彭老先生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些下船登陸的國民黨士兵「
彭明敏在《自傳》中寫到:這些中國軍隊「是以鄉村的拉夫所組成,
彭明敏的父親和其他鄉紳組成請願委員會,
由於家人全力營救,彭父才逃過一死。但回到家後,
從彭父留給子女的三條遺訓,可看出他對「祖國」
台灣另一位知識分子、詩人巫永福老先生,也是同樣的故事。
巫永福在另一首題為「氣球」的詩裡寫道, 他所渴望的祖國終於來了,蔣介石的軍隊登陸台灣, 可是他們帶來的是更嚴酷的專制,台灣人像氣球一樣,被繩子拴著, 無論怎樣「在風中掙扎」,都無法獲得自由,因為「 主人緊緊握著繩索」,而且告訴氣球說,「我時時在監視你, 知道嗎?」
跟張秀哲和彭明敏的父親等一樣,巫永福所表達的,都是失望、張超英曾描繪說,二二八事件像一把血腥大刀,砍向他父親的靈魂,
我不知道張秀哲在隨後倖存、沉默的二十多年裡,
他的後來做了台灣外交官的兒子張超英,卻想明白了父親錯在哪裡。
所以張超英沒有他父親那種尋找「祖國」的夢幻,
張超英身在曹營心系台灣,利用外交官身份,
但不管張超英對台灣的外交作出多少貢獻,他都一直不被重用;
張超英敢於做出這樣的選擇,
由於張超英的祖父聽到毛人鳳表示蔣介石已準備逃跑的信息,
一九七八年美國宣布跟台灣斷交時,美國三大電視之一的全國廣播公
張超英和彭明敏一樣,父親對「祖國」夢幻破滅,
有言道:哀莫大於心死,苦莫大於心不死。張超英的祖父和父親,
千鶴女士堅持把這本先生父親的舊作再版,
2012年10月22日於美國
寫在出版前
一九九八年六月,外子張超英從駐日新聞處屆齡退休, 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再」出版他父親張月澄(又名張秀哲) 的這本回憶錄。
二○○○年,找來出版社要出版,主編認為文字不太適合現代語調(
二○○六年,超英決定先出版自己的回憶錄《宮前町九十番地》。
今天能夠在超英逝世六週年,又是父親逝世三十一週年,
在這裡,我也要特別感謝我的摯友,國際聞名的政論家曹長青先生,
最後,我也很高興能向讀書共和國社長郭重興先生,
二○一三年二月
張顏千鶴 敬誌
於美國紐約
該書近日已由台灣衛城出版社出版。
台灣誠品書店網頁對此書的介紹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