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為「中國治台」鋪路?

2013-01-19
去年底,針對中國在台就讀的學生納入健保的問題,以及中國配偶在台取得身分證縮短年限的問題,中國國台辦發言人稱:「台灣應儘早調整、修改對兩岸婚姻家庭中的大陸配偶和赴台就讀的大陸學生的歧視性規定。」結果,馬英九總統隨即宣布,中國配偶獲得身分證的時間由六年縮短到四年,中生也在二代健保中納入健保;日前,馬英九進一步宣布,將擴大招收中生來台,並放寬承認中國學歷,承認中國校數將擴大到一百多,並開放招收中國專科畢業生來台讀二技。看來,馬英九不僅「奉行更積極的大陸政策」,而且是「奉命唯謹」得很。
在宣布「更積極的大陸政策」時,馬英九毫不諱言:擴大中生來台是他未來三年任期中,兩岸關係重要的一步,未來還會希望繼續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設立辦事機構,還有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要消除條例中不適當、歧視性的條款,讓兩岸平等交流。這裡,有一個十分值得注意的措辭,那就是,馬英九跟中國一樣,把台灣基於國防、政治、經濟、社會等安全所需的必要交流管理措施,通通視為「歧視性」的規定!為了更方便中國統戰入島、入戶、入心,首先就要把「歧視性」的規定消除,換言之,「門打開」是積極的,「阮顧厝」是玩假的。
我們很想請問馬英九,世人皆知中國要併吞台灣,除了一千多枚飛彈瞄準台灣,大選時為屬意的候選人助選,還想讓台灣成為他的經濟殖民地,甚至想盡辦法把統戰伸展到台灣每一個角落。套一句老話,中國現在對台灣開放人流、物流、金流,可謂是「來者不善」。試問,管理那些「來者不善」的人事物,乃是台灣的保命符,何能稱之為「歧視性」的規定?難道明知中國「來者不善」,也要讓他們「賓至如歸」,甚至「喧賓奪主」,那樣才叫做「沒有歧視」嗎?把敵人一視同仁,除了「通敵者」,古今中外有這種政治見解嗎?立法院能夠通過「通敵修正案」嗎?
馬英九強調:擴大中生來台是他未來三年任期中,兩岸關係重要的一步。可以推斷,將來台灣的中國學生一定愈來愈多,他們畢業之後也可能拜「開放是常態」之賜,在台灣工作、居留,從而結婚、定居。同時,他們取得我國身分證的時間也會愈來愈短,享受的國民待遇也愈來愈多。再加上,與日俱增以觀光、開會、考察、商務、探親等理由來台的中國人士。不久,操中國口音,滿嘴說自己是「內地」來的人,將充斥在大街小巷與窮鄉僻壤,一如現在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觀光景點,以及餐廳、夜市、百貨公司,讓國人誤以為已經終極統一了。
當然,馬英九會辯稱,「開放是常態」的目的是拚經濟,為招生不足的大學解困,為台海和平買保險。然而,將近五年來,馬英九的「開放是常態」已經到了「變態」的地步,台灣的經濟表現不是在亞洲四小龍掛車尾嗎?失業率不是居高不下嗎?實質薪資所得不是倒退十四年嗎?二十二K甚至更低的薪資不是成為「常態」嗎?至於所謂的台海和平,從胡錦濤到習近平,其瞄準台灣的飛彈是增加還是減少?很簡單的一個問題:萬一中國對台施壓,台海陷入緊張,馬英九如何馬上有效管理在台的各種中國人士,以避免台灣在「裡應外合」之下淪陷?
話說回來,為什麼馬英九把擴大中生來台,視為兩岸關係重要的一步?只要看看香港的例子,便不難猜到答案了。所謂的「港人治港」,畢竟不完全可靠,因此中生到香港就學,甚至取得身分,將來便可以派官至香港,成為「變態」的「港人治港」。今天,馬英九擴大中生來台,是他追求終極統一重要的一步。因為繼經濟、產業、媒體、金融等紛紛都「馬唯中」之後,要確保中國併吞台灣,且永遠占領台灣,就要靠「變態」的「台人治台」,亦即:包括來台就讀取得台灣身分的中國人為主、「心向祖國」的台灣人為輔,替中國鎮守台灣這個邊疆島嶼。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社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