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學生 學習生活


◎ 齊世緯
早年台灣的中學生,女孩學家政,男生上工藝課,完全分開。我的女兒對木工有濃厚興趣,卻一直沒有機會上工藝課學木工,直到長大去社區大學選修基礎木工,才一償宿願,可惜已經錯過她學習力強,最有創意的年紀。
二十多年前我赴美國進修,發現他們的中學生,男孩女孩都要上家政課,不但學烹飪,還要學抱孩子、給嬰兒洗澡、餵牛奶、包尿片等實用的生活技能,以及修理簡單家電、器具,如換保險絲、油漆、修門窗、釘地板等。許多中學有駕駛課,教學生開車。這些技能,越早學越容易上手,學得太晚,事倍功半。
當時一個十九歲的美國男同學,常常去baby-sitting,當保母打工賺錢,他說他特別喜歡照顧可愛的小嬰兒。我以為他是特例,但是他說男孩當保母在美國很普遍。我回想起我的女兒一歲多時,我讓寄居我家的弟弟照看一下熟睡的她,我下樓買樣東西。不到半小時後回家,女兒已哭得快要斷氣,弟弟在旁束手無策。這個得過科學獎的台大電機研究所高材生,連抱起外甥女哄慰一下也不會。
台灣的學校教育太偏重學科,父母師長只希望子女考試得高分,進好大學,念碩士拿博士,完全忽略生活教育。雖然近年中學的家政課也不分男女一起學習,且修課內容也很實用,但是傳統價值觀輕忽生活技能的關係,很少有孩子回家會自動做蛋糕、修理門窗。因此許多品學兼優的孩子卻是生活白痴,什麼都要倚賴他人。一旦需要獨立生活,必挫折連連,苦不堪言。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樂趣呢?
(作者為退休教師)

出處: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