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白樂崎專欄》民主與法治 才是台灣最佳防火牆

◎白樂崎
中國共產黨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最近遭到免職一案,震撼了中國共產黨長久建立的秩序。這起事件發生的時間,就在中國今年稍後的領導人接班前夕,為政權轉移增添難以預見的不確定因素。
薄熙來身為高官但行為不當,其妻據稱涉入英國公民的謀殺案,當這兩項消息浮上檯面時,中共最高領導人迅速採取行動,將薄熙來解職,並下令逮捕疑似為謀殺案共犯的薄妻谷開來。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中國當局採取正確行動,讓情況獲得控制;然而對較有批判精神的人,以及對許多中國人來說,這顯然是另外一起中國特有的高官貪污案件。
就如波士頓大學教授傅士卓(Joseph Fewsmith)最近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所說,「雖然不是現在,但長遠來看,我認為這會對中國產生深遠且讓中國政府喪失合法性的影響。」
這個問題對兩岸關係也造成衝擊。台灣政府正與一個漸失民信的政府發展更緊密的關係。換言之,總有一天,這樣的關係會對台灣造成傷害。
馬政府在與北京交往時,必須建立更好的防火牆和避險機制,一旦中國出事,台灣受到的負面影響會較小。這並不容易,因為兩國經濟交織,互動有多個層次。不過,仍有幾項辦法能夠防止台灣不受中國衰退負面效應與政局動盪影響。
其中一個辦法是,分散台灣的經貿,擺脫以中國為重心,並在區域與全球,和其他經濟體建立更緊密的連結。將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台灣可因此把中國衰退的任何影響降到最低。
第二個辦法是,應用民主原則,展現立法事項與司法活動的透明度。在過去幾年,台灣的司法與立法過程常有過去威權主義的影子。如果台灣想要成為活力充沛的民主國家,就需要引進改革,讓台灣的立法與司法部門有所轉變,成為閃耀的民主典型。目前的體系仍大有改進空間。
第三個方法,則是保持台灣國內人權的高標準,並對中國侵害人權的案例採取批判立場。舉例而言,這可能代表台灣需要為倪玉蘭或陳光誠遭囚禁一案發聲,就如美國駐中大使駱家輝先前所做的一樣;也可能代表台灣需要針對中國鎮壓西藏與東突厥斯坦出聲批判。台灣只有針對這些議題表明立場,才能獲得中國人的尊重,才能被視為是中國的一個典範。
薄熙來案是中國政府現行制度無法長期永續發展的另一項指標。中國注定會發生重大改變,且越早越好,而改變會與動盪相伴。
台灣要好好地與中國保持安全距離,台灣的民主成就與台灣人的物質福祉,才能受到安全保護。
(作者白樂崎曾任美國副助理國務卿與美國駐外大使,在一九九○到九五年出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為本報團顧問,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國際新聞中心陳維真譯)

出處:自由時報電子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