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白樂崎專欄》台灣大選的中國因素

◎白樂崎

在當前選戰中,台灣民眾主要關切其日常福祉:經濟、就業及良好的治理等等。然而,背後的中國因素持續顯得突出,爭論的焦點在於哪個候選人能更妥善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馬英九總統依循修好手法,他認為這營造了與中國更密切的雙邊關係,特別是在經濟領域,他也以「降低兩岸緊張情勢」自豪。

在野黨民進黨的蔡英文博士認為,馬英九走得太遠、太快,已損害了台灣的主權與民主。她主張台灣要重新平衡其國際關係,拉近與日本及美國等同為民主國家的關係。
如同我稍早前所陳述,馬政府當前的政策並未真正降低兩岸緊張情勢,而是在北京領導人覺得台灣無論如何都正落入中國的軌道之際,創造出的一種暫時平靜。北京領導人的態度並未出現任何實質改變:他們依然以軍事力量恫赫台灣。

要如何打破這種僵局?北京態度如何能真正改變?

如果台灣政治版圖維持不變,將強化北京的態度:伴隨經濟甜頭的強制手段策略似乎奏效,北京領導人將覺得他們的政策行得通。這只會強化當前這個相當高壓的政權。
其結果將是,中國會透過更盤根錯節的經濟關係,並展開政治動作,繼續把台灣拉得更近。中國將會改變台灣的方向。

然而,如果政權交替使台灣政治版圖出現巨大變化,中國民眾將會看到,人民透過民主手段換掉政府的事情就發生在他們眼前。台灣大選將成為強而有力的民主典範,也將啟發全中國人民加倍努力朝民主之路邁進。

其結果將是,台灣將改變中國。對於渴望更多自由與人權的中國人民來說,台灣民主進程將是他們的指路明燈。

北京的專制領導人當然不樂見這種情況,他們可能營造出人為的新緊張情勢來威脅台灣,或敦促美國對台施壓。到那個節骨眼,美國就需要堅守其基本原則,並全力支持台灣。

若干報導指稱,相對於蔡英文博士,歐巴馬對馬英九有「明顯的偏好」。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最近一篇專文中也依此見解表達她的看法。這全然是錯誤的。美國政府已非常清楚地表明,它不相信台灣有任何人或任何政黨能獨斷美台關係的有效經營,美方也不會在台灣大選中偏袒任何一方,同時強調,只要是從台灣自由公平選舉中勝出的領導階層,美方都會與其密切合作。

而如果歐巴馬政府對東亞的和平與安定具備更長遠眼光,將更能實際上協助那些在台灣致力強化民主與自由的人士。台灣再次出現政權交替的典範,的確將有助於把中國推往正確方向,並使北京統治者態度出現亟需的改變。

(作者白樂崎曾任美國副助理國務卿與美國駐波札那大使,在一九九○到九五年出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為本報團顧問,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國際新聞中心陳成良譯)

Source: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