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誰的「金馬獎」?

◎ 江復正
週六晚上,大部分台灣人懷疑他們是否轉錯台了:明明是台視頻道,明明是台灣「金馬獎」頒獎典禮,但怎麼幾乎全是我們陌生的演員、影片,嘴巴講的,不是廣東腔就是京片子,一下子,我們反倒不太相信手中的遙控器了!
台灣舉辦的電影獎,不一定非要台灣片或台灣人得獎不可,在全球化的今天,藝術跨越國界,再稀鬆平常不過!美國奧斯卡獎也時有英國片或英國演員拿獎,當然,比例可能沒那麼高!如果英國也有飛彈對準美國,那又是另一回事!
也許金馬獎的評審委員都以公正自居,沒有人當偏袒台灣的「愛國裁判」,所以眾所矚目的魏導和「賽德克.巴萊」紛紛和導演和幾個技術獎項無緣,最後,反而是拿到最受質疑的「最佳『劇情』片」,差可安慰。
「賽」片本身當然並非完美,有許多可受批評之處,而中國的確也有部分可敬的電影和從業人員。但是就金馬獎「促進國片製作與肯定優秀影人」的宗旨而言,中港電影顯然是反客為主。如果對象獎勵的是所有華語電影,「賽」片應該不符資格,而且萬一哪天台灣影壇很不爭氣得全軍覆沒,我們還要繼續搭建這個舞台?他們其實已經有自己的百花獎和金像獎,還需要我們錦上添花嗎?有些影片也未曾在台灣上映,台下觀眾無法發出共鳴,台上領獎者也尷尬。
更何況,這些評審之中,是否有矯枉過正、蓄意與台灣民意為敵、甚至長年在中國發展、媚中貶台的「愛國裁判」呢?日本、韓國、印度的非國際電影獎項可以容忍如此數量龐大的「非國產影片」得獎嗎?難道他們也是鎖國?
我覺得,這晚,台灣人臉頰都紅通通,彷彿都被金馬獎甩了記耳光。如果台灣電影不爭氣,無法足夠獨自支撐辦理一個電影獎,不辦也罷!如果,主辦單位堅持要找中港藝人站台才夠熱鬧,不妨加「國際」兩字,不僅中國、香港,還可邀請新加坡的「小孩不壞」、「小孩不笨」與「錢不夠用」,全球只要華語電影都一起來,我們也無話可說!
也許,可能是我們太一廂情願了:「金」「馬」,根本就不在台灣! (作者從事文創事業)

出處:自由時報/自由廣場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nov/28/today-o1.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