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蔣渭水不是台灣孫中山

新聞報導 - 自由論壇
作者 林保華   
2011/08/11, Thursday

林保華按:最近發行蔣渭水頭像的10元硬幣,引發對馬英九“錦上添花”的批評,也導致馬英九跳腳。我重發三年前發表的這篇文章,表示我對蔣渭水的看法,或有助於了解馬英九對蔣渭水的用心。

2010.8.23
  
馬英九自從走出問鼎總統的道路後﹐就致力於如何以“本土化”來爭取選票﹐而其中的一個手段﹐就是利用蔣渭水。也不知道甚麼時候﹐蔣渭水被冠以“台灣孫中山”的名號。
  
蔣渭水是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驅﹐這點絲毫不能否認﹐這表現在他組織了台灣第一個現代民主政黨﹔把工農組織起來發動社會運動﹔而且也重視台灣文化的啟蒙運動。但這就是“台灣孫中山”嗎﹖我看﹐與孫中山並沒有太大關係。
  
如果孫中山是中華民國“國父”﹐那麼蔣渭水是台灣國的“國父”﹖顯然﹐蔣渭水的民主運動離開建國成為國父還有一段距離。而反對台獨的馬英九根本就不會贊成建立台灣國﹐又怎麼能承認蔣渭水是國父呢﹖可見﹐把蔣渭水比喻為孫中山﹐有其他意思。
  
馬英九強調的是蔣渭水認同中華民族而抗日﹐蔣渭水甚至是國民黨秘密黨員等等。總之﹐馬英九紀念蔣渭水﹐是拿他來“連接中國”﹐對蔣渭水爭取民主﹑自由﹐反抗霸權﹐馬英九並未提及﹐可見他醉翁之意不在酒。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的﹐把蔣渭水比作孫中山﹐實際上是貶損蔣渭水。
  
蔣渭水抗日﹐孫中山並不抗日﹐更引俄入室。過去國共編的教材﹐把袁世凱與日本簽署二十一條當作賣國賊來罵。實際上孫中山向日本出賣的﹐也不亞於袁世凱﹐只是他沒有執政﹐沒有賣成﹔於是再賣給俄國﹐首先賣外蒙古﹐這些檔案在蘇聯解體後已經解密了。孫中山的“聯俄﹑容共”給中華民族帶來災難﹐比孫中山眼中“韃虜”的災難更甚。
  
孫中山的“起義”屢戰屢敗﹐在他完全不知情下的武昌起義才取得勝利﹐可見孫中山的“革命”能力。但他仍然從俄國引來馬列主義與暴力革命﹐妄圖統一中國﹐沒有成功先去世﹔結果卻由共產黨用暴力統一中國﹐國民黨還被趕到台灣來。所以毛澤東推崇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因為他幫共產黨準備了打敗國民黨的條件。
  
孫中山創立的政黨﹐也不是蔣渭水的現代政黨﹐而是幫會性質。開始是拉攏洪門﹔後來的中華革命黨﹐按手印對他個人負責。這種威權體制﹐與幫會的密切關係﹐還存在現在國民黨身上。而在一九二四年國民黨第一次黨代表大會﹐竟服從共產國際的指示﹐允許共產黨員“跨黨”到國民黨從事內部的侵蝕與顛覆活動。如果孫中山不是早逝﹐也可能成為共產黨的秘密黨員﹐正如“孫夫人”宋慶齡後來成為共產國際的特務。
  
孫中山對文化啟蒙沒有做過甚麼﹐中國的文化啟蒙是五四運動﹐代表人物是胡適﹐孫中山榜上無名。
  
孫中山的唯一貢獻是“建立共和”﹐但是與國共有關的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共和之名的獨裁國家。所以我們不要再用“台灣孫中山”來糟塌蔣渭水了﹐蔣渭水就是蔣渭水﹐與孫中山沒有關係。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第302期(2007年8月6日)

轉載自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