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

最小阻力之路:以創造力修練取代「不斷解決問題」的人生結構革命 /

─30週年經典復刻版─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創造力」啟蒙鉅作,
每個人都能因此改變的「結構動力」法則!
《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 特別推薦
 



  本書以波士頓的道路規劃為引,闡述萬物皆有往「最小阻力之路」運動的傾向:牛會挑選最容易行走的地方行進(波士頓的今日道路其實正是因牛徑而行成基本雛型)、河水會持續沿著河道向下流動,而每個持續運動的能量其實皆源自一個重要的因素──「結構」。

  本書作者弗利慈因發展「結構動力學」而知名,他在就讀音樂系期間,因對創作歷程的奧妙感到驚訝,開始鑽研形上學及自然法則,並從中發現了大自然的結構與人類發展的相關性,也對行為與環境間的關聯有了新的洞見跟了解。作者指出,每個人的人生都具有一個「潛藏結構」,主導著我們的生活模式及態度。為什麼我們企圖改變人生最後卻失敗的原因在於,最重要的「結構」沒有改變所致。因此透過探索人生的「潛在結構」,就能發現「創造」的關鍵,掌握能促使改變的「最小阻力之路」。

  作者指出,我們從小被父母教導要保護自己、遠離麻煩,因此當環境主宰你的人生時,人們傾向於兩個選擇:要不是「順從」環境,就是「反抗」環境。「順從者」會順從環境的趨力調整模式,藉此避免風險、獲得獎勵;「抵抗者」會反抗環境並與周遭的人事物唱反調。但實際上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是「無力」的,因「結構性衝突」並無法解決,而這會讓我們在「順從」與「抵抗」中不斷搖擺。為了改變這種結構,我們必須創造出另一個具影響力的「結構」,而且這個結構必須取代結構性衝突的主導地位,「最小阻力之路」也才能因此改變,讓能量輕易地往這一條新的道路流動。

  而創造歷程中,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選擇」。傳統教育中老師常教導學生選擇是有限的、父母親教導孩子只能選擇安全的路徑,因此人們常無法認清自己想要的東西,並「迴避」作選擇的權力。而在面對抉擇時,作者也提出了八種迴避選擇的情況,例如:喬治想要當醫生,然而因為家裡經濟狀況不好,他妥協成為了一位藥師(有限的選擇);海莉葉深信她的人際關係源自於她的父女關係不佳,所以從書籍及心理治療尋求解決之道(間接的選擇);傑瑞與老婆的歧見惡化,最後吵得不可開交,他深信離開是最好的解決方式(用消除法來進行選擇)……等。

  最終,當你透過正確的選擇進入一種帶來「結果」,而非讓你來回擺盪的「結構」,你所增加的不只是讓成就進一步提升的可能性,也提高了進一步成功的機率。透過「創造」出一個可掌握的環境,我們可以跳脫現有人生困境,成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用創造力改變人生的關鍵:
  ●創造的步驟──從成果的發想到採取行動,累積動能。
  ●創造週期的三階段:「萌芽期」、「同化期」與「完成期」,還有在歷經這些階段時要怎樣才能將它們發揮最大效用。
  ●生命中的基本、首要與次要選擇有何不同,還有這三種選擇對於我們的創造力有何影響。

  《最小阻力之路》首版於1984年問世,甫一出版便廣受各界好評,暢銷國際。在此修訂版中,作者回顧了幾年來的教學心得及讀者反饋,對本書內文進行大幅的改版、改寫,使之有了全新的視野及洞見。本書出版三十餘年,除了影響並啟蒙無數人的「創造」之路外,也提供了領導者與決策者們一套嶄新的「結構動力學」洞察觀點。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最小阻力之路(摘錄)

一旦你創造出一個新的結構,你的生命就會興起一股全面性的動力,就像河水的水力一樣,幫你達成你真正想要的成就。直接通往那些成就的道路,就是最小阻力之路……。

路是怎樣形成的

波士頓是我的故鄉,去過的朋友常問我:「當年他們是怎樣規劃道路的?」波士頓看來似乎沒有都市規劃可言。城裡的道路都是用既有牛徑拓建而成的。
  
但是,這些牛徑又是怎麼來的呢?
  
在地面上移動的牛隻總是挑最容易的路走。當牛看見前方有一座山丘,牠不會對自己說:「啊哈!一座山丘!我一定要硬闖過去。」而是會一步步慢慢走,挑最容易行走的地方,也許還會避開岩石,走最不陡的路段。換言之,山路的結構會決定牠的行為。
  
每當牛隻通過同樣的區域,路就會變得比上一隻牛經過時更容易走,因為一條牛徑已經慢慢成形了。
  
因此,山路的結構造成了牛隻在移動時的固定行為模式。結果,波士頓的城市樣貌居然是十七世紀的牛隻走出來的。

順勢而行

一旦某個結構形成了,能量就會沿著這個結構的最小阻力之路往下傳遞。換言之,能量會沿著最容易的路線前進。
  
此一道理不只適用於牛隻,也適用於整個自然界。河水悠悠,流動時何嘗遭遇什麼阻力?當風吹過曼哈頓的水泥叢林時,也會經過最小阻力的路徑。還有各種電流,不管是在燈泡這種簡單設備,或者是在最複雜的電腦裡,走的也是最沒有阻力的路徑。
  
如果你看過慢動作攝影術拍出來的人行道影片,就會發現行人在忙碌街道上走動時的模式──他們會避免擋住彼此的路。有時候,行人最省力的路徑是一直往前走,有時候是靠左或靠右,有時候是走快一點,有時候則是放慢速度,或者稍待片刻。
  
無論如今你走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裡,當初一定是沿著最小阻力之路走出來的。

生命的三大洞見

這本書建立在三大洞見的基礎上。首先是:你的生命就像一條河。你所走的人生道路,都是最小阻力的。重點是我們都一樣──不管是人類,或者自然界的所有事物。

 
引用網址如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6380


【相關閱讀】
[讀書心得] 最小阻力之路:以創造力修練取代「不斷解決問題」的人生結構革命
https://brbu241.blogspot.com/2018/05/blog-post_29.html?fbclid=IwAR2-c8cogHWiZEhmjFG9PjIgV1TmNaor9CRLYeaoUwQXjoTVhG1PIScxX_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