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錦江沙
晚上在公園優閒地坐在石凳上納涼。傳來一對母子對話,約5歲的孩子嘟著嘴吵著要去吃炸雞。
年輕的媽媽不悅地回應:「才剛吃過晚飯,吃什麼炸雞啊!」孩子像個小大人一樣,義正嚴詞地說:「今天的晚餐不好吃,我沒吃飽,現在就是想吃炸雞。」媽媽被批評晚餐做得不夠美味,慍惱之火匯聚在血管裡直奔大腦,她脫口而出:「嫌我做的菜不好吃?好啊!以後你都不要吃,把你餓死算了。」
小孩看不出有絲毫畏怯,接下來的回答更嗆:「妳這麼兇對我說話,我要打113防家暴專線告妳。」
整個公園的空氣被孩子的驚人之語壓縮凝結。媽媽被氣到臉一陣青一陣白,她克制著怒火,用一種悉聽尊便的口吻冷冷地道:「好啊!把我抓進警察局關起來,看誰煮三餐給你吃。」聽了他們的對話,心中一陣愕然。
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都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先鋒,學校則是玉不琢不成器的作坊。那時候的家訪,家長還會不停地對老師叮囑:「孩子在學校如果不乖,盡量打、盡量教。」後面那個教字的重點是教訓責罰。曾幾何時,家長與老師聯手出擊的優勢已蕩然無存。孩子在學校學習到保護自己的求救專線,竟然可以濫用在日常生活中,把它當做對抗父母的利器,孩子利用防家暴專線當做威脅家長換取欲求的工具,真是大錯特錯。
或許,這只是個成長的過程,親子之間的爭吵也是一種溝通。看著他們母子最後大手拉小手回家的背影,不禁釋然。或許我杞人憂天,庸人自擾吧。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21868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